皖雅吟社七期社課匯總 題目:寄友人 要求:五律或者浣溪沙,限庚韻。 時間:2017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出題:李靜鳳 點評:李靜鳳
○楊啓宇
世廣兄示詩見懷依韻奉和 慷慨兒時夢,艱難歲月更。壯心猶未已,白髮若為情。懷古傷肝膽,交朋共死生。摩挲長劍老,把酒歎浮名。
○劉夢芙
《寄友》 一> 風雨蕭蕭夜,盈窗落葉聲。蒼穹垂幕黑,斗室耀燈明。驥老心猶壯,龍吟氣未平。二三知己在,天外望長庚。 二> 曾記扁舟約,江湖載酒行。登樓看落日,聯榻話平生。世亂空揮涕,波澄可濯纓。溪山愛幽絕,長與白鷗盟。
《滬上友人寄書多種,賦此致謝》 斗室蕓香暖,琳瑯佐玉觥。求珠尊學府,插架築新城。多感雲間客,長懷海上盟。未愁風雨夜,藜火照心明。
1、丁昊
丁酉初冬滬上別摯友亞達 偶客君城夜,樽邊海氣生。浦雲青入眼,心事渺餘更。故夢言還止,江天雨復晴。越中山水闊,歸去一程程。
隨開隨合,有筆到意隨之妙。賞其首尾不著力而有力。下筆含蓄,亦為含蓄所累,次聯鋪墊已足,頸聯未能開拓,乃令人有言不盡意之憾。
2、王希顏
寄遠 宵深不見月,寒色壓江城??犊缴荆瑴D涼此日情。孤吟虛萬籟,久病謝千觥。風雪重門閉,殷勤何處箏。
孤吟、久病,乃慷慨、淒涼之來由,極寫孤兀之懷??犊宦撚懈┭鼋窆胖猓P力蒼堅。尾言風雪閉門而若聞友之箏聲,兼及“寄友”,尋其線索,殆已以第三聯伏脈交待與友之交疏。然“何處箏”取象稍覺游離,故未能關合全篇。
3、潘樂樂
正亞畢業二十餘年音信杳然,近微信忽來,傳昔遊合影,方知客深圳,詩以簡之 子昔狂歌至,來招湖岸行。噓雲浮塔影,踞石嘯濤聲。天海參辰動,鴻泥歲月驚。沈冥各斯世,山亂夕陽橫。
自昔及今,一氣呵成。最喜起句,乃兩句作一句說,跌宕有古意。次聯“天?!薄ⅰ傍櫮唷奔毚髮εe。通篇意氣,沉著痛快,狂態可喜。
有寄 憶此憑窗共,春波漾小城。簾疏穿雨氣,巷靜賣花聲。去棹隨雲杳,流年入夢輕。重來燈影亂,孰與證前生。
此憶大是溫柔蘊藉。故其拈出之物事則為春波小城、疏簾靜巷、花光雨氣、一窗燈影。而往事即如前生。次聯倘再加充實,則可更增末聯之悵惘。
江上寄遠 偕子蘆花岸,經年不復行。雲孤浮雁影,亭冷坐江聲。消息千山隔,光陰一棹輕。更誰煙渚奏,渺渺自纏縈。 神清骨俊。浮、坐,皆煉。喜首聯自然、次聯極工,結句神光離合。光陰一棹輕,略淺近,且自括前首“去棹隨雲杳,流年入夢輕”而得之,似亦可避。
4、王宇軒
有寄 虛閣斜陽滿,群山朔氣橫。地偏孤塔小,天闊片雲輕。嵐靄深吳望,風瀾尙楚聲。未應三嘆立,歸夢總難成。
得句頗有唐調。中二聯可摘出為佳聯。惜篇幅不整,線索不清,其所懷所寄,讀罷遂令人茫然墮五里霧中。
5、宋亞南
冬日寄友 枯木塡霜壑,滄江凍赤城。一朝分故友,三載喟浮生。窗透晴暉晚,山銜霽雪清。偶然歸夢醒,寒夜不能平。
質樸而多感,真而切,不琢而自工。晚與清二字,必非泛泛語。遊子而寒夜醒於凋颯之中,所喟者在浮生,而故友遠離,歸夢易醒,愈不能平。滿心肆口,於此得見矣。
6、張應中
寄遠 鴻雁人誰見?嚶鳴漸失聲。手機通四海,心事隔重城。古誼詩中富,春愁夢裏生。所思斷消息,寄意總無成。
次聯融鑄新語,手機、心事,屬對甚工。友誼漸遠,古道難求,此所以悵惘莫名。惜通篇語言未免纏雜、重複之處,既費篇幅,又無加題旨。
7、鄭虹霓
贈歌友 同氣寄閒情,何曾遠送迎。停雲歌媚嫵,賞月意縱橫。覽卷知心樂,聽聲感玉清。塵勞暫拋卻,萬里結鷗盟。
同氣二字,贈歌友極切。頸聯亦恰到好處,末聯自然收束,寄興高遠不失真切。次聯支離而單薄,可充實之?!斑h送迎”,若易“遠”為“關”,似更可表達不類塵俗間一般送迎之義。
浣溪沙·丁酉初冬遙寄南昌友人,上月承她相伴夜遊滕王閣 葉倦高枝取次行,飄搖拂日客心驚。今宵月似那時明。 秋水凝眸高閣迥,華燈若練晚風清。一時回首嫩寒生。
上片結拍引出下片,意脈清晰。對句挺拔,造語有味。惜凝眸對若練尚欠工。嫩字亦不盡準確。上片首二句則欠推敲。似寫“今宵”落葉之景,而行於今宵月下,則“客心”二字無生根處矣,況且“拂日”亦不當有。若云前二句是憶“那時”南昌之事,則因月相似而憶及“拂日”亦緣由不足。
8、徐健涵
冬日書別 鹿女不相迎,空聞山谷聲。愁雲盤古剎,客子歎流鶯。去日將何速,來生亦未名。途中惟有別,白首各營營。
鹿女事出內典《雜寶藏經·鹿女夫人緣》,作者與友別於山中古剎,情懷慘淡,用事甚切。三聯言及去日、來生,亦佳。末句大有東坡“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之慨,語淡而意足。惟鶯於冬日可聞乎?《禽經》云:“黃鶯…亦曰商庚,夏蠶候也。云此鳥鳴時蠶事方興,蠶婦以為候?!?/span>
9、鄧麗明
丁酉冬至寄友人 襟懷起搖落,相問靖康城。秋水碧稍淺,早梅黃正輕。閑雲孤客意,角黍故園情。燈火新涼夜,南樓誦屈平。 注:靖康: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的別稱。角黍:蒼梧有冬至食粽的習俗。
除首句自寫襟懷、以引出下文外,後半皆從對方著手,設想親切。友即孤客,不忘其鄉俗也。食黍讀騷,則又深一意。惟是冬至所寄,篇中卻言秋水、新涼,與時節不合,殆以嶺南風日較皖為暖之故耶?亦牽強矣。首句未通。後六句前二字屢犯齊頭之病,當避之。
寄北海友人 合浦聞潮信,偏傷??颓?。寄懷天欲曙,畱夢月猶清。酥雨梨花白,春風乳燕鳴。歸時須記取,草色定分明。
北海友人春日將以歸來乎?先以春景之鮮明為其設色,再囑當其時應思草色、必已天涯處處矣,含蓄不盡。通篇穩愜,語亦清妙,惜未能深致。春字似可不必,殆乳燕必春時之物,且對酥亦不盡工。
10、李國春
寄友 少負登車志,桑榆意不更。投簪思逸客,遷谷惜清聲。潮湧噀飛舄,霜橫搖落英。故鄉雲水外,戴月入樵耕。
作者之友人少負澄清天下之志,至老而不變,堪敬也。當其欲遁還鄉里、以完逸志,又是一種清標。次聯特於其出處之間興慨?!皣e飛舄”造語於通篇不合色,“飛舄”殆指仙人之鳧舄耶?頗感意外。搖字贅。
11、吳雨辰
寄兄濟南 前年別江右,今歲別南京。萍梗各如寄,人生俱在程。漸疏書未絕,向暖木先榮。萬囑唯珍重,故園蕪已平。
家常言語,淡淡情思,絮絮道來,平直有韻,古風宛然。頸聯作意深微。末句全用李義山,不見自創,亦是一病。
12、李睿
寄九華山甘露寺法師 一別秋期渺,寒林夕有聲。白雲隨雁字,紅葉滿山程。雪近梅應坼,泉鳴夢愈清。遙知墨香處,燈火竹窗明 (1) 。 (1)法師工書法。
寫其人皆以景烘托,情景相融,頗善造境,亦切身份。尾聯“燈火竹窗明”清極,“明”字不可易。惜出句略拙,文房物事甚多,字面未加細擇之故也。題上應加師之法號始知所寄為此師。
初冬寄塞外同窗 滬上曾為客,蕓窗日夕情。碧波泛春月,綠島別鶯聲(1)。紅老淮南樹,黃飄塞北城。幾時同聽雨,重與話浮生? (1)校園的小河邊有夏雨島。
情韻流動,意趣率真,淺斟低唱。淮南塞北之對,可令人思及渭北江東。中四句碧、綠、紅、黃打頭,雖無大礙,終覺不愜。字面清通,不加注亦可。
13、楊波
冬夜寄遠 風緊寒侵夜,相思落遠城。敢期南國月,能解故人情。過眼書空味,牽腸淚欲生。昨宵春夢好,雙燕逐雲輕。
思致靈動發越,能作騰挪變化。結句旖旎,令全篇生姿。第五句“味”字頗不得力,故易將“書空味”三字誤讀為“書空咄咄之味”,而非“觀其書信已空有回味”。試代易一“在”字,或更明白?
14、汪茂榮
老友董君,少時同舍生也。彼時日則同窗,夜則連榻,爾汝忘形,關係至密。頃讀唐詩,憶及往事,發興成詩卻寄。時君在貴陽業商也 終除挾書律(1),黌序憶崢嶸。連榻舒姜被,分盤饜藿羹。麈揮三徑黑,詩賞一燈明 (2) 。秋思憑誰寄?遙天雁字橫。 (1)余以一九七七年春季入高中就讀,時文革剛結束也。 (2)一九七八年社科院文學所編《唐詩選》出版,余以阮囊羞澀,乃與董君醵資合購分持,彼得上冊,余得下冊,寒窗同賞,極爲寶愛!
典重端雅,溫柔敦厚。起句破空而來,興致高起。按所寫之事,乃天地間一大逆轉,宜有此筆也。其後順流而下,憶往推今。以其生活經驗之獨特,故皆切實無浮泛語,直可存之詩史。惟“麈揮三徑黑”似不可深究。
15、李明科
寄遠 書窗燈已倦,蘭室一床橫。露結霜尤重,雲遮月不明。當時叔夜曲,落地子昂聲。遺恨如春草,空庭幾度生。
善寫淒冷之況,頗有秦觀“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之感。惜分寸略過,乃使氣氛過於陰慘。叔夜曲,應指廣陵散,嵇康臨刑之作,雖取其絕響,終不似高山流水惜知音之寓意,似尤不宜比類於健在之友人。子昂聲,應指登幽州臺歌,以此三字代指亦不甚穩妥。
16、陳章明
有寄 十年從別後,每聽舊時聲。窗畔梅花發,雲邊雁陣橫。樽空星已墜,蠟盡月猶明。借枕溫餘夢,堪眠到五更?
十年之思,不可謂不渺遠矣。所拈別後之聲,或指雁聲乎?終嫌脈絡不清。頸聯但在時日更替上落筆,而不落一件實事,便令人有空疏之感。宜從首尾兩聯之作意設想,將中二聯以實情實事充實豐富,令其飽滿,即為合作。醒而欲續餘夢,見才思。
浣溪紗·丁酉十月十三夕邀與同窗來肥東聚飲有感兼寄 未覺年來白髮生,樓頭月過半輪明。幾巡酒忽到三更。 莫問欲從何處去,猶欣卻在故園行。隔窗枝暖綴紅英。
此為即景即情之作,情景生動。未覺白髮生,是必已覺了,而自嘆竟未覺,妙!半輪月明、三更酒闌,雖眼前景,實皆有年華之感慨。下片對句樸實無華,生機躍然。暖字下得好。通篇渾成。序須簡潔,與字、來字皆可刪。
17、陳書達
戲贈遊日友人夫婦次錢起送僧歸日本韻 昨盡山中樂,今聞海上行。雙飛雙宿鳥,天闊一身輕。只管油鹽事,懶聽風雨聲。扶桑同夜月,可是一般明?
前二聯怡然快哉,讀之令人遠羨。次聯半對不對,尤見古意。尾聯問及扶桑月,既寓海上共明月之意,又顯關切之情誼。語皆雅雋。惟第三聯敗筆,一篇高唱中,如何著此啞聲耶?“遊日”可調至“夫婦”後。
18、馬春
有寄 大夢當今世,有哀須莫名。古人言逆旅,心戰賸魔兵。命與咖啡共,霜催顏髮更。老歌同記否,低唱不勝情。
以身世之感總領全篇,乃言如寄大夢於今世,抱莫名之哀,微意深含。霜催顏髮,穩妥,命共咖啡,則有銖兩不稱之感。前六句皆以重筆自抒己懷,至尾聯始略略點題及友,並以呼應前之感慨。然老歌甚多,亦不知問於友者為何也,故憾卒章未能顯志。
19、何智勇
寄雪窗兄應皖雅作業 殊難忘別日,眾植忽辭榮。蟾月寒潮色,雞窗隕蘀聲。誰詩真為己,吾子獨由庚。樽酒期如昨,何須問濁清。
眾植之辭榮,哀眾芳之蕪穢也,其別日難忘可知。二聯順接足意,略加渲染,聲色幽微。三聯發議,音節響亮,識見亦卓。尾聯關合一篇甚穩當。濁清,當一指清酒為聖、濁酒為賢,一指滄浪之水。高情雅意,允稱知已之作。
20、何其三
浣溪沙·初冬寄友人 衹問寒涼不問晴。提毫沉重落毫輕。一彎殘月已西傾。 心地停鋤荒未種,幻根無影密還生。似憂若喜兩交幷。
衹問寒涼不問晴,一反世間炎涼之態,見情意之真摯,亦切季節。襯以殘月西傾之景,見出作者用心之誠、佇望之久。奈其餘數句不盡達意,令人恨難索解。
21、王勤
寄人 昔日別離後,人寰又幾程。擦肩皆過客,回首即平生?;ㄓ陦暨吢?,心田箋上耕。倘畱歌哭意,都向案頭橫。
語帶滄桑,復具中和之美,乃能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也。頷聯感慨人生之際遇,絕非淺人能道。頸聯尤見懷抱之美好。通篇感發,吐屬自然,不事雕琢。
浣溪沙·寄遠 少時家住城郊,與一同桌女孩交好。後搬到市區,彼此相約再見,然已多年失去聯繫…… 四十年來百感生。無邪心地舊時耕。幾回築夢合傾城。 當日何曾輕一諾,有緣自可敍前盟。燈窗恍見月華清。
憶兒時友誼,無邪二字最供懷想,況已四十年分別。然畢竟事往歲久,情亦漸淡。故不及上篇有感慨也。築夢的築字,實為時習所染,殊不雅馴。省略號可不用。
22、周冠均
浣溪沙 金萼初開柳尚青。去年別路復歸程。霜風半惹斷腸聲。 一種相憐空可待,幾盃獨醉不勝情。夜來無緒數寒星。
上片以逆挽法起,乃以眼前景喚起舊日情也。別路歸程為一,足見作者踽踽徘徊之心境。詞意幽微,即在此等處得力。下片對句環環緊扣,結以昨夜星辰、風露中宵綰合全篇。惟半字似還可商。
23、王群紅
浣溪沙·寄友 天外又聞孤雁鳴,斜陽落盡薄寒生。畫橋西去是邊城。 攬鏡暗傷形影瘦,依欄怕見月光清。秋香一樹報卿卿。
和婉流動。以孤雁、薄寒興起,而勾帶出邊城之思。轉而自傷形影瘦卻,自更不堪于月華之清,針線甚密。秋香一句顧左右而言他,悱惻芳馨,意有獨造。通篇熟語略多。
有寄 空階聞葉落,天地入秋聲。檻外叢菊瘦,雲間孤雁鳴。相憐隔河漢,相憶付歌笙。我夢同霜月,照君窗牖明。
頸聯以排比法作對,略覺尖新小巧,好處在能變化。尾有六朝民歌風。語言流暢。章法略有平鋪直敘之憾。
24、徐源
浣溪沙·寄梅娘 臘鼓頻催萬感萌,江南愁病損蘭成。沖寒香蕊伴三更。 客裏歲華宜薦酒,窗前心緒待和羮??赡苋晡壹s他生。
既能鋪展,又善抱題,步步不離梅字。臘鼓催歲,是為梅時,沖寒香蕊,是為梅開,和羹之期,是為梅熟。而比之能作哀江南賦之女蘭成,可見同情之深,又關合其地點。尾結卜約他生,當是以堅友情也。然發語似略感突兀。
25、陳麥歧
寄友人 寄傲南窗下,孤樽時一傾。霜飛驚節序,菊坼記前盟??忠嗳蓊亾p,多應術業精。分光今夜月,相憶隔重城。
首聯不俗,耽寂守默間,頗生顧盼英氣。頸聯設想全從實處,是老實語、亦是深情語,道人未能道,又惟至交可與言。以其不奇,反而見奇。一三聯陡峭,二四聯平易,張弛有度。
26、吳璜
寄人 凜凜歲雲暮,蕭蕭雁過聲。難堪冬夜雨,況此故人情。春草夢中滿,涼風別後生。何時重攜手,相對酒杯傾。
次聯作一頓挫,綱領全篇。三聯化用池塘春草、涼風天末之典而不見痕跡,耐人尋味。但從別思陳言,不涉生平,略嫌單薄。
27、陳慶慶
寄友人 寒雲彌遠程,孤畔剩風鳴。卅載思離雁,雙眸留過鶯。因循黃埔月,還托蜀山盟。與子相攜望,青襟似玉瑩。
作者與彼友人卅載分別,每思及黃埔、蜀山等曾相與共度歲月,不勝遠懷。然覺章法略亂。句亦未盡達意,若“留過鶯”,未免趁韻。孤畔、攜望,皆嫌生造。
28、張文勝
歲暮懷故人都中 南溟餘亥步,良月過其盈。楚服塵難浣,燕山雪正晴。音書斷霞嶺,夢寐達天京。倘遂黃鵠志,休慚白馬生。
起句贊嘆故人,次句點明歲暮,即題發揮,意興瀟灑。頷聯承上,言兩地懷想之境況。楚服若以楚地解,對燕山亦工,然不若作楚人之服色解,更見風骨。三聯述相思之情,收尾順轉為寄望,倘字有分寸。都中之故人,負南溟之才、黃鵠之志,自可期之於白馬生之作為。一片熱忱,良可動人,亦足見作者學問襟抱。
顧 問:楊啓宇 劉夢芙 龔鵬程 社 長:潘樂樂 主 編:汪茂榮 秘書長:馬春 理事會:潘樂樂 汪茂榮 馬春 李睿 張文勝 鄭虹霓 王勤 何智勇 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