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對“MBTI”和“EQ”的整合
——走心理學本土化之路
非算法行為很可能在物理世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設想這種作用和“精神”的概念密不可分。而且,我還預料有些更加微妙的、實在的“非算法”規則,實際在制約著這個世界的運行!……;我相信人擇原理不是意識演化的真正(或僅有)的原因,從其它方面有足夠的證據使我們信服,意識具備強而有力的選擇優勢。
——羅杰·彭羅斯
近一二十年來,當代著名數學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一直在致力于探求“精神物理”存在的可能。他將數學世界出現的非算法特性與“精神”概念相聯系,認為這些非算法特征與精神意識的行為規則密不可分。在他對強人擇原理和弱人擇原理分析后,大膽地否定了狹義物質自然選擇產生“意識”的機械論哲學觀。他為證明一種制約世界運行的神秘物存在,正在努力尋找一種“非算法”邏輯秩序。
當今世界正在高速向全球經濟、文化、政治一體化方向發展,人類亟需一種新科學理論來統馭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心理學科學是社會科學最基礎的理論,十分需要用一種公認的邏輯來統一。
可以預見,李約瑟當年預言的“人類在向更高級組織和聯合形式進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莫過于歐美文化和中國文化之匯合”之時代即將來到。這一文化匯合的關鍵,很可能首先在于思維法則的統一,從而將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統一。
目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人格理論要數榮格對人格特質的分類。后來,根據榮格理論,心理學家嘉芙·蓮谷嘉·碧瑞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碧瑞斯·麥爾完成了實用性很強的心理類型量表——MBTI。此人格測評量表在美國每年有超過200萬份指標問卷被使用。在國際上,MBTI也廣泛被采用。
近10多年以來,心理學家又發現了情緒智商(EQ)對人格的影響,故在全世界掀起了“情商”熱,認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情商的理論畢竟還很年輕、稚嫩;特別是由于目前心理學尚缺少一種可以歸納演繹的工具,從而使社會上廣為流行的“情商”受到很多心理學家的質疑,認為它只能給人一種流行歌手形象,在心理學實踐和理論中,還不能展示出它潛在嚴肅的科學內涵。
令人驚奇的是,易學人格學中的人格六要素,其內涵和分類方法與目前世界上流行的“MBTI”和“EQ”存在著十分相似的結構形態。在跟我學習易學心理學的弟子劉宏軍碩士共同努力下,終于實現了易學對“MBTI-EQ”全面系統的整合。
整合后的人格理論,不僅具有清晰的結構關系,而且將能引領人格學走上用公理進行理性歸納演繹的科學化道路。詳細內容請閱讀拙著《易學心理學》的“結語:與丹尼爾、榮格對話”一章。
最近,筆者正在撰寫《周易人格類型指引》一書,將更詳細地介紹易學人格學對心理學理論的貢獻。下面幾張圖是易學對“MBTI-EQ”的整合結論,請網友詳細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