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隸屬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縣境北接應縣、山陰縣,西接朔城區、原平市,南連五臺縣,東鄰繁峙縣。 代縣境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屬晉國地,戰國時期屬趙國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廣武縣(治今代縣雁門關下的古城村),此為代縣建縣之始。 西漢時仍為廣武縣,新莽時改稱信桓縣,東漢初復名廣武縣,隸屬于雁門郡。曹魏黃初元年(220年),雁門郡遷治廣武縣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廣武縣治及雁門郡治移至上館城,即今代縣代州古城。北周太象元年(579年),肆州州治移至上館城(即今代縣代州古城),上館城成為州、郡、縣治所。 隋朝開皇五年(585年),廢雁門郡,改肆州為代州;開皇十八年(598年),廣武縣更名雁門縣;大業初年(605年),代州改為雁門郡,領雁門等五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雁門郡復名代州,天寶元年(742年)又改為雁門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代州,代州領雁門等五縣。 此后,歷唐、五代、北宋、金,仍為代州雁門縣;元朝中統四年(1263年),撤銷雁門縣,直稱代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代州降為代縣,洪武八年(1375年)復升為代州,領五臺、繁峙、崞三縣。清朝初,仍為代州;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升為直隸州,領五臺、崞、繁峙三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代州,改稱代縣, 1958年12月,代縣并入繁峙縣;1961年,復置代縣;此后,代縣先后隸屬于忻縣地區、忻縣地區、忻州市。 代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縣總面積1721.5平方公里,下轄6個鎮、5個鄉,總人口21.5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