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日語:いなもり かずお(Inamori Kazuo),1932年1月21日-)日本企業家,京瓷、第二電電(今KDDI)創辦人(兩家企業均為世界500強)。現為日本航空名譽會長(董事長)、公益財團法人稻盛財團理事長。 我們為什么需要哲學?許多人在上高中政治課的時候應該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吧。小編當年上學時對哲學不屑一顧,然而隨著閱歷的增加,逐漸對哲學有了一點感覺,但似乎又表達不出來具體是什么感覺。 在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文章之后,終于明白了這種似有似無、無法言喻的感覺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吧。 人生唯一的不滅之物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人活于世最基本的問題,而對于這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礪靈魂。 每個人都有無止境的欲望,為了欲望而奔走是人類的本性。因此,對于財產、名譽、地位的追求,本質原因是因為生活需要豐衣足食,自由需要金錢支持,所以不應該被否定。 但是,如果放任追求欲望的本性,人就會沉湎于享樂而耽誤此生。面對死亡,功名利祿都是過眼云煙,真正寶貴的,就是人在這一生所獲得的精神上的凈化——也就是不滅的人之靈魂。 小編覺得,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的靈魂,并不是宣傳迷信的思想(畢竟建國以后都不許成精了呢),而是人在死亡之后,能夠繼續被傳承下去的精神。之前熱映的《尋夢環游記》里有這么一句話很有哲理: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人的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斷氣時,即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舉行葬禮時,身份從社會上抹除;第三次是被世上最后一個紀念你的人遺忘。此時,才是真正的死亡。因為再沒有人知道你曾來過這個世界。 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來到這世上?”我會毫不含糊的回答: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保持正道的指南針 稻盛和夫先生指出,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能力非凡,卻由于心性不正而誤入歧途的人。這些富有才干的人為什么會自絕后路?究其根本,就是自負。 “所謂才子者,往往因才而誤”,才華橫溢的人往往會由于過于自負,而迷失到錯誤的方向上去。這些人的起步或許卑微,或許曾經也是自謙的,這讓他們獲得了成功,但是最后過于自負往往會讓他們最終自食苦果。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需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精神,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膨脹,需要有自己堅信的哲學體系。一個人如果缺少哲學理念、就無法確保自身保持正確的航向,很容易陷入人格缺陷的陷阱。一旦陷入這種陷阱,那么即便他有天大的能力,最終也難免誤入歧途。 稻盛和夫先生將人格用“性格+哲學”的公式來加以表現。他認為:我們每個人生而有之的性格,再加上在后天人生道路上學得的哲學構成了我們的人格。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人格是由先天賦予的性格與后天習得的哲學來共同組成的。 換而言之,假如我們不能將哲學之根扎穩扎深的話,那么人格之樹終究將難以枝繁葉茂。
為人處世之正道 那么,我們究竟需要掌握怎樣的哲學理念呢?簡單地說就是“為人處世之正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所謂正道,就是父母會向子女不斷教誨灌輸的至簡道理。 具體可以包括: 不撒謊、 不給他人添麻煩、 正直為人、 不貪婪、 不自私等。 任何人,只要是違反了這些受到社會廣泛認同和遵守的道德倫理規范,或許會獲得一時的成就,但必不長久。雖然這些規范都是一些極其簡單的標準,然而只要謹守其道,那么我們就必然能夠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受迷惑。保持正道。
考驗是修煉靈魂的最好機會 經受各種風浪的沖擊,嘗盡人間的苦樂,或幸福或悲傷,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們都不懈地、頑強地努力奮斗。 這個人生的過程本身,就像磨煉靈魂的砂紙,人們在磨煉中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著比降生時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人世。 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在這個不懈工作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時我們甚至怨恨神佛,為什么只讓我經歷那么多的苦難? 但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煉我們的靈魂。把苦難看做考驗,我們需要這樣來思考問題。 所謂人生中的苦難,乃是錘煉自己人格的絕佳的機會。 能夠把考驗看作絕佳的成長機會的人,再進一步說,現世的人生,是上蒼賜予我們提升心性的一段時間,是上蒼賜予我們磨煉靈魂的一個場所——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結出豐碩的成果,才能給周圍的人們帶來無盡的幸福。
小編得出的結論是:人生之路就是靈魂的修煉之路,而哲學就是這條路上的指南針,每個人的哲學決定了每個人的終點。希望稻盛和夫先生的文章對大家也能夠有所啟發。 本文素材部分來自網絡,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于本文刊發30日內與后臺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