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讀完一個故事或者一本書,媽媽就急著問孩子: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這樣做好嗎? 本文已獲得授權 扎根兒教育(ID:zhagenr) 公司來了一個新同事, 他有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 特別愛問各種問題,并且是問題接著問題, 問得他到最后總是沒辦法回答。 比如孩子有個玩了很久的破公仔, 在他整理房間時想讓兒子拿去扔掉, 這時孩子就開始問了:
問到這里,這位同事就表示很為難了, 不知道往下該怎么繼續回答。 我就想,這個年齡的孩子能不斷地提問, 那肯定是好事,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問問題, 但有必要每一個問題都幫孩子解答呢? 在和這位同事交流的過程中, 我還了解到,他并不是所有問題都回答, 一方面是因為實在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才滿意, 另一方面,他也偶爾會反問下孩子, 但當他反問時,孩子又好像聽不懂問題一樣, 并沒有跟著問題認真思考,而是轉到另一個問題上去了。 聊到這里,我就發現其中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是孩子的問題問得很隨意, 很多問題都是為了問而問, 并不是他真正的疑惑或想得到解答的問題, 也就是說孩子的問題很多是沒有價值的偽問題。 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提問, 并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去思考, 所以孩子也就不愿花心思去想。 表面上看,我們是在跟孩子交流互動, 但實質上是為了結束孩子無休止的提問。 很多人都知道。處在幼齡階段的孩子, 經常會提出一些天真的問題是很正常的。 我們可以先不去管這些問題沒有價值,值不值得每一個都做出回答, 因為孩子的提問能力是可以日后慢慢培養的。 但是我們家長提問的能力卻是至關重要的, 尤其是我們在陪孩子閱讀的過程中, 提問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孩子閱讀的效果。 我們有很多家長陪孩子閱讀時是從不提問的, 因為他們把閱讀當成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 總想趕緊讀完了讓孩子睡覺, 根本沒心思對孩子提問題,沒時間和孩子聊一聊所讀的內容。 不過也有不少家長心里知道, 提問有助于孩子思考,吸收和理解所讀內容, 但是孩子對提問并不配合。 小米一個同學的媽媽就曾經講過她的遭遇, 說孩子根本就不愛被她提問, 只想聽故事情節,她一提問就開始煩了, 還有就是,她提的問題孩子總是答不上了 久而久之,也就懶得再問了。 我就問她給孩子都提了什么問題, 他隨口就舉了幾個例子,比如: 你現在有什么疑問/問題嗎? 這個故事,哪里最打動你? 這個故事中,最有趣的片段是哪些? 這些問題看起來都是很開放的問題, 也貌似沒有限制孩子的思考, 但是仔細想一想,這些問題回答起來并不容易, 當我們成年人突然面對這樣的問題時, 都很難一下子回答上來。 孩子并不是沒有疑問, 也不是完全沒有印象深刻的地方, 只是很多疑問和感受都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 等我們結束閱讀后,想一下子就提煉出了, 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一方面要講出閱讀中的疑問和思考, 需要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 另一方面,孩子在閱讀過程中, 疑問和興趣點不止一處, 要很快挑出一個來,就難免在取舍上出現矛盾, 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思想負擔和壓力。 另外還有一類問題, 也是要避免一下子就向孩提出來的, 比如剛讀完一個故事或者一本書, 就問孩子: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并不是說這樣的問題不好,沒有價值, 而是這種問題貌似簡單,實則太難, 反正我自己讀完一本書,一下子是很難回答出這樣的問題的。 那我們就不用問孩子這個問題了嗎?不是的。 我建議大家在問之前有所鋪墊,循序漸進地問。 比如我們可以先引導孩子回憶一下: 故事里都講了那些人物,發生了哪幾件事, 過程中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你覺得他們做的對不對, 換作是你的話,會怎么解決等等。 這些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對所讀內容進行回顧, 把聽到的別人的故事,變成自己所理解的故事, 有了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再去問孩子, 故事講的什么事、什么道理, 孩子就比較容易回答了。 閱讀中的提問,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 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好奇,讓孩子主動參與思考, 所以提什么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問題不但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思考, 而且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沉重的思想負擔, 最終因為這些無聊的問題而討厭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