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神經官能癥,焦慮癥,對人體的危害,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部分患者是沒有器質性心臟病,只是單純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心理問題,一般預后較好。 所謂心臟神經官能癥,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類型, 是由于神經功能失調導致心臟血管功能紊亂的一組癥候群,常見癥狀有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頭暈失眠等,喜歡長出氣嘆口氣覺得舒服些。以20歲~40歲者最常見, 多見于女性, 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心臟神經官能癥的發生與長期壓力大、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過度勞累等有一定關系。這些焦慮緊張等情緒會導致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從而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癥狀。 心臟神經官能癥的心電圖檢查可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部分出現ST-T改變,但心臟超聲、心肌酶等心血管相關檢查無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并排除甲亢等內分泌性疾病。 對于心臟神經官能癥者,應對疾病有正確認識,不要過于緊張、焦慮。要保持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壓力大。可據自身情況積極參加如氣功、太極拳等體育鍛煉活動。 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谷維素、安定、復合維生素等藥物。 還有一些患者,本身確實有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等,但是出現了與體征或檢查結果不相符合的胸悶、胸痛等癥狀,常合并焦慮等負面情緒,這種屬于雙心病(心理心臟病)。雙心病最早是由胡大一教授提出來的,是指由心臟病學和心理學交叉并綜合形成的學科,研究心理疾患與心臟病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研究控制這些心理問題對心血管疾病轉歸的影響,強調在關注患者軀體疾病的同時,關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尊重患者的主觀感受,倡導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即身心的全面和諧統一。 對于雙心病這種情況,建議到大醫院的“雙心門診”進一步就診。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十神經精神癲癇運動N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