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談談理想,順便賺錢 文:七七(ID:se7enmoney) 2017年,有80%的股票在跌,而有個基金卻漲了80%。去年增長率最高的基金就是一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凈值增長率為74.92%。 對于小白來說最簡單的一種投資方式就是定投指數基金,這個可以稱為傻瓜式的投資,近一年以來的被動型基金的平均回報率達18%, 雖然去年股市上漲,但是并不是大部分股民都賺到錢,市場上“二八分化”的現象特別嚴重。某財經網站年末的時候給股民做了一個調查顯示,60.2%的股民都是虧損的。 對一這些在A股上撈不到肉吃,只能被割的韭菜,不如直接購買指數基金,這樣顯得更加的安全穩定。 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而指數就是反應股市情況指標。一個國家的經濟整體處于上漲的時候,投資指數基金,并且長期持有,收益不會太差。 大家最近好像對指數基金的疑問比較大,那么我們從頭開始再說指數基金吧。 01 什么是指數基金 為了要觀察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會挑選一些股票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權形成某個指數,以此來反映股市的情況。 而指數基金,就是根據指數里面這些股票的比例進行投資。所以指數基金也被叫做被動型基金。由此可見,投資策略比較簡單,不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它的管理費用也會比其他基金低一些。一般指數基金的費率為1.20%。 因為指數基金的特性,追蹤大盤指數的基金基本上不太可能跑贏大盤。市面上就出現了一些增強型指數基金,就是追蹤指數的同時,還會投資一些可能被選入成分股的股票。以及在一級市場進行打新和投資一些增發的股票。這樣在控制偏離風險的情況下,追求超越指數的收益。這看起來有點“指數基金+權益基金”的影子。 我個人對投資比較純粹,不喜歡混搭,投資指數基金就直接投資一只追蹤誤差比較小的指數基金。如果想再追求更高的收益那就再投資一只權益類的基金。 02 指數基金的種類 寬基和窄基是指數基金里面最常見的一種分類方式。 寬基主要就是追蹤大盤指數的基金。比如滬深300,上證50等。 寬基,“寬”字可見,范圍廣,這類基金覆蓋的行業比較全面,至少投資10只以上的股票,而且單只股票的權重不會太高,不能超過60%,流動性還不錯的股,平均日交易額超過5000萬美元; 所以因為他的范圍廣,所以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流動性的要求也決定了到時候我們買賣比較靈活。 而窄基就是一些行業和主題類的指數基金,比如我們之前說過的中概互聯指數,文章開頭提到的去年收益率達72.49%的中證白酒指數,這些都是一些窄基。 相比起寬基來說,窄基的風險比較大一些,因為他投資某一行業或者主題的股票,但他的彈性也很高,如果遇到行業利好,集體暴漲,以此帶來的回報也是比較高的。 寬基和窄基,沒有誰好誰差。如果是剛接觸基金投資的小白,風險偏好比較低,建議投資寬基。而一些風險承受能力強的七友,則可以選擇1~2只窄基投資。 03 該如何挑選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的挑選邏輯比其他的基金簡便很多。挑選方式很簡單:
市場上給股票估值的方法很多,但是經過現實的考驗,并不能適用市場。無論是市盈率、市凈率、未來現金流折算,都難以做到精確估算股票價值。 但是給指數進行估值,就簡便多了,一般我們用市盈率(PE)指標,對于部分行業比如煤炭這些傳統的能源行業則用市凈率(PB)指標。 如何反應高估還是低估呢?就是根據測算出來的PE或者PB,算出歷史百分位,就是比這個PE水平還低的歷史情況有多少百分比,越低則表示指數被低估了。 打個比方,恒指 PE 下跌到 10 的時候,假設測算出歷史百分位為15%,也就是說歷史上只有 15% 的時候,PE 值更低。那么就說明當前的指數是被低估的。 這些估值的測算方法我也不詳說了,有點復雜,說了大家估計也不會去算?,F在也有一些可以直接幫我們測算好,告訴我們指數是否被低估。一個比較專業的就是——理杏仁網站。這個網站上面有國內幾乎所有寬窄基的指數估值。主要看PE指標。標紅的是高估的,標綠的是低估的,藍色的是低估的。 不過理杏仁這上面沒有境外市場的指數估值。這個大家可以在集思錄上查到(https://www./data/idx/)這上面都是一些常見的指數估值。綠底的是低估,紅底的是高估,黃底的是適中。 我們查到被低估的指數之后,比如上證50。然后再用我之前說的基金篩選方法,在好買基金的基金篩選上面輸入關鍵詞“上證50”然后做4433原則的篩選: 我們再對比基金的追蹤誤差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基金了。這個在天天基金上面搜索該基金,然后就可以看到這個追蹤誤差,選擇誤差更小的基金。進行投資就可以了。 好好消化,今天先這樣,以后再給大家說說具體的指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