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與水墨畫不同,它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而何家英的偉大之處就在于: 【他】為中國工筆人物畫向當代性的轉型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創造性的借鑒了中國工筆畫的傳統和西畫中嚴謹扎實的造型技法,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點,創作出一大批洋溢著時代氣息的作品; 【他】力求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中探求相同的規律和彼此的契合點,讀他的畫,會從中找到一種真誠細膩的激情和夢幻般的理想色彩。 不笑的時候酷酷的,笑的時候溫暖又儒雅~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當代中國畫壇著名工筆人物畫家。
《街道主任》(1981年,112*91cm)何家英真正的工筆畫處女作 《街道主任》 局部 著名畫家汪國峰看到《街道主任》時對何家英感嘆道:“你畫出了我們這代人想畫而沒能畫出來的東西!” 《街道主任》幾乎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工筆畫真實和獨立的一道分水嶺。 “她是個活生生的人,她具有小市民的習氣,心里頭可能也有某種陰暗的東西,她有權利,欺負人,挺霸道的,也在做著服務工作,所以這就是人性的善和惡的雙重性格,因此,街道主任的出現就是我的作品進入現代化的一個關鍵,一個轉折?!薄渭矣?/p> 《十九秋》(1984年,110*170cm)轟動一時…… 《十九秋》 局部 《十九秋》以它獨特的藝術面目抓住了一個十九歲農家少女的心理狀態與金秋季節環境的微妙關系,在大膽的西洋畫構圖中,大片強烈的紅色形成油畫般絢麗的環境色彩,而樹干的粗獷和人物的柔細則形成了遒勁與淡雅的線的對比,何家英將普通人的場景竟以夢幻般的世界呈現出來,出現一種朦朧、迷離的、超自然的誘惑。 《米脂的婆姨》(1985年,230*80cm) 《米脂的婆姨》 局部 《米脂的婆姨》把平凡的現實生活推向了一種詩意和抒情的極致,洋溢出了畫面有限的空間,從而使各種繪畫語言的沖突消遁于無形。 《酸葡萄》(1988年,175*245cm)獲當代工筆畫學會首屆金叉大獎 《酸葡萄》 局部 80年代末,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創作達到最高峰,如果說他的早期作品讓我們更多的感受到視覺的驚奇化,那么此時的作品,則讓人們獲得極大的愉悅,或傷感,或迷茫,乃至莫名的心靈感傷,何家英不僅成功引領了中國工筆畫的變革,以及影響到后來工筆重彩和巖彩畫的興起,其最大價值還在于對中國工筆畫新的開發和挖掘,以及從根本上對工筆繪畫進行突破性的創新和革命。 人們在贊嘆畫家獨具匠心的同時,更驚詫于何家英對女人,無論從神態、服飾、還是女紅的那種精到表現! 《魂系馬嵬》(與高云合作)(1989年,160*191cm)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 《魂系馬嵬》 《魂系馬嵬》是何家英對歷史宏大題材的踏入,也暗示著他在創作上的興趣轉移! 《秋冥》(1991年,203*151cm)獲當代工筆畫學會二屆大展一等獎 《秋冥》 局部 《秋冥》中,何家英將蛤粉調和后灌入針管,擠出如毛線般的線條,每天一針一針的“織”上去,這種交代毛線的來龍去脈,其獨創令人驚嘆!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一幅工筆畫。 《朝·露·?!罚?997年,210*150cm)獲全國首屆中國人物畫大展金獎 《朝·露·桑》 局部 《舞之憩》(2006年,195*115cm) 《舞之憩》 局部 局部 2006年的工筆畫《舞之憩》,寫意畫《幽思》《澳門女學生》等,都成為轟動的焦點。何家英的畫無論技巧還是內容表現,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人們不知該稱道他打破了工筆畫領域無大師的尷尬,還是該贊嘆他在工筆和寫意之間,在東西相融的橋上樹立了一個少有人企及的藝術標桿。 有人感慨:千筆萬筆的精細中,可何家英的藝術無一敗筆,這就是功夫! 《夏》(1985年,127*191cm) 《清明》(1985年,127*177cm) 《清明》局部 《無聲》(1989年,90*65cm) 《紅蘋果》(1990年,114*80cm) 《落英》(1992年,90.5*350cm) 《落英》局部 《若云》(1993年,82*90cm) 《心語》(2002年,96*73cm) 從左往右,分別是《貂蟬拜月》《西施浣紗》《昭君出塞》(均是1991年,94*54.5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