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剛進入C家全幅坑的第一顆L鏡就是Canon EF 24-105mm f/4L IS USM,因為從5D Mark
II、6D、5D Mark III以來都是用這顆紅圈圈作為套機鏡頭,市場流通性高加上拆鏡販售的助力下,使得Canon EF
24-105mm f/4L IS
USM的價格變得平易近人,加上廣角與望遠兼具的實用焦段讓它在這十多年都維持著高人氣;但年事已高的它還是得面臨改版的命運,因此Canon在去年第三季發(fā)表“EF
24-105mm f/4L IS II USM”這顆二代鏡,采用全新的光學設計及包括1枚高精度大口徑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 +
3枚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ASC空氣球體鍍膜及氟鍍膜,另外放大倍率也有微微的進步。同時它也是Canon EOS 5D Mark
IV的Kit鏡,不過因為新鏡蜜月期的緣故,單鏡組的價格還比EF 24-70mm f/4L IS
USM要高,但若是以旅游、風景拍攝為優(yōu)先考量的話EF 24-105mm f/4L IS II
USM的望遠端還是比較實用,想了解更多5D Mark IV與EF 24-105mm f/4L IS II
USM這組合的表現(xiàn)就讓我們繼續(xù)看下去吧!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拍攝樣片,所用機身為佳能Canon EOS 5D
Mark IV。
Canon EF 24-105mm f/4L?新舊鏡外觀暨規(guī)格介紹
(圖左:EF24-105mm F4L IS II USM、圖右:EF24-105mm F4L IS II
USM)

2005年發(fā)售至今的Canon EF 24-105mm f/4L IS
USM從外觀設計即可看出它的老態(tài),稍微粗糙的涂裝還有間隙較大且偏窄的變焦環(huán),體積方面二代鏡比一代鏡稍大一點,重量則是多了125公克;另外前后代的遮光罩有所不同,二代鏡的遮光罩尺寸稍微小一點,且二代遮光罩的內(nèi)圈拿掉了絨毛表層,僅以消光黑處理,這部分的質感當然就稍微弱了點。

MADE IN
JAPAN的描述從鏡頭前端移到了近年所熟悉的鏡身中央,消光黑的鏡身處理比一代鏡好上不少,印象這風格是由EF24-70mm f/2.8L
II USM首開先例,算起來也已經(jīng)是4、5年前的事情。Canon雖然曾在2014年推出EF 24-105mm f/3.5-5.6 IS
STM,不過它少了紅圈圈的加持、少了f/4恒定光圈、亦沒有防塵防滴能力,價格與24-105
f/4一代的二手價格相差無幾,因此也比較乏人問津,可說是C家的冷門鏡之一。
一代鏡讓用戶們最頭痛的一點就是使用一段時間后,變焦阻尼就會漸漸變松,更嚴重的情況是只要將鏡頭朝下鏡頭就會自動伸出至望遠端,這對職業(yè)攝影師來說相當不便,因為當你眼睛離開觀景窗檢視剛拍的照片時,鏡頭可能就從廣角端變至望遠端!等下要拍照時就得重新調整焦距;因此二代鏡新增了變焦鎖定鍵,鏡頭收著不用時可以鎖定在廣角端,避免鏡頭在相機包里晃來晃去減少變焦阻尼的壽命。
二代鏡同樣采用內(nèi)對焦外變焦的設計,亦支援全時手動對焦,防手震等級則是從過去的三級提升至四級,鏡身左側則有開關可以切換。
新舊鏡的鏡片結構頗為類似,新鏡的鏡片數(shù)量為17枚,舊鏡頭則有18枚;不過新鏡頭拿掉原有的UD低色散鏡片,取而代之的是1枚高精度大口徑玻璃鑄模(GMo)
非球面鏡片,以及3枚玻璃鑄模(GMo)非球面鏡片。為了提高鏡頭前玉的壽命,二代鏡也在前玉加上“氟鍍膜”,借此達到抗污、防潑水的效果。

摘下遮光罩之后,二代鏡在廣角端時的個頭就比一代鏡頭高一些,二代鏡在鏡頭尺上標有最短0.45m的對焦距離,不過一代鏡在0.7m之后就直接用Macro范圍來表示。

二代鏡內(nèi)管伸出的長度也比一代鏡要多,望遠端為105mm,24-105mm這顆鏡頭若搭載APS-C機身的話,等效焦長約為38.4-168mm,一般是不會建議APS-C用戶這樣搭配,雖然望遠端較長但卻犧牲了廣角端,出游時的實用性會大大減低,但若是搭載全片福機身的話,卻是恰到好處而且全焦段還有f/4的恒定光圈可用,雖然進光量無法與f/2.8相提并論,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很好用的,畢竟還有IS防手震可以補償約4級的快門速度。
鏡尾與機身接合的卡口材質為金屬,而鏡尾的外圈也附有橡膠圈,借此降低灰塵或水滴的入侵。
5D Mark IV剛上市時EF 24-105mm f/4L IS II
USM其實還沒準備好,所以當初只有單機身或搭配EF 24-70mm f/4L IS USM的組合可以選,大概相隔一個多月之后EF
24-105mm f/4L IS II USM的組合才鋪貨,當時沒能跟5D Mark IV一起帶去北九州測試真的很可惜,畢竟EF
24-105mm f/4L IS II
USM的專長就是拿來拍風景。緊接著就是各位所關心的光學表現(xiàn),測試項目包括邊緣失光、星芒樣式、各級光圈畫質、抗耀光表現(xiàn)與色散的抑制情形。
Canon EF 24-105mm
f/4L?新老款變形+邊緣失光表現(xiàn)對比?
EF24-105mm F4L IS II USM
數(shù)碼鏡頭優(yōu)化OFF
EF24-105mm F4L IS USM
數(shù)碼鏡頭優(yōu)化OFF

EF24-105mm F4L IS II USM
數(shù)碼鏡頭優(yōu)化ON
EF24-105mm F4L IS USM
數(shù)碼鏡頭優(yōu)化ON
標準變焦鏡在廣角端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邊緣失光的問題,在底片時代只能靠縮光圈來解決,不過縮光圈勢必得犧牲淺景深,所以近年的DSLR甚至高階DC都內(nèi)建數(shù)碼修正功能,可以直接在機身上修正邊周邊亮度、像差,所以可以5D
Mark
IV內(nèi)建的“數(shù)碼鏡頭優(yōu)化”功能進行全面的校正,以上就是優(yōu)化前后的差異,未優(yōu)化前光圈大概需要縮到f/8才看不出暗角的存在,優(yōu)化后f/4就不用煩惱邊緣失光的問題。二代鏡廣角端雖然還是看得出來有暗角,但邊緣失光的問題已有明顯的改善;至于廣角端的變形我覺得不相上下,不過開啟數(shù)碼鏡頭優(yōu)化后就不用煩惱桶狀變形的問題。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星芒表現(xiàn)
(光圈葉片數(shù)量:10枚)

二代鏡從f/5.6開始就有放射狀的星芒出現(xiàn),但形狀還不是很明顯,光圈f/16以前的星芒都還帶有點風車扇葉的形狀,必須要等光圈縮到最小f/22的時候星芒的尾巴才最細最尖;光圈葉片的數(shù)量為單數(shù)時,乘上“2”就是星芒芒尖的數(shù)量,倘若葉片數(shù)量是雙數(shù)那就等同星芒芒尖的數(shù)量說,數(shù)數(shù)上圖f/22的芒尖數(shù)量是不是10道吧!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廣角端畫質
(中央+邊緣畫質 f/4-f/22)

這次其實有進行一、二代鏡頭的比較,但戶外測試期間的光線忽亮忽暗,最后用電腦螢幕檢視時才發(fā)現(xiàn)影響的程度超乎想像,簡單的說兩者的畫質透過小編的比較圖其實看不出差異,所以在此我只附上EF
24-105mm f/4L IS II
USM的測試原始JPG+RAW,如果真的對PK結果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參考“廣角端PK、望遠端PK”結果。言歸正傳...廣角端f/4的畫質會稍微軟一點,中央及邊緣影像皆是如此,縮一級到f/5.6的時候就是工作光圈,從f/5.6到f/11之間的畫質都還不錯,f/16開始邊緣畫質有點軟,f/22衰退則更明顯一點。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望遠端畫質
(中央+邊緣畫質 f/4-f/22)

望遠端的開放光圈畫質要比廣角端好一點, 所以在105mm
f/4時就已經(jīng)是工作光圈,從f/4~f/22的中央及邊緣畫質都很接近,沒有明顯的衰退問題,這表現(xiàn)似乎與一代鏡頗為類似。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抗炫光表現(xià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在鏡片加上“ASC空氣球體鍍膜”,過去第一顆使用此技術的鏡頭是“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借此用來降低耀光及鬼影發(fā)生的情況;從上圖來看f/5.6就可以看到光斑的存在,一般來說光圈縮越小...光斑及鬼影也越容易出現(xiàn),以上的測試僅供參考,因為光線的強弱及射入的角度都會影響到耀光的表現(xiàn),所以這類的測試結果沒有絕對,建議還是自己試過最準!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各級光圈色散抑制比較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取消了一代鏡原有的UD低色散鏡片,因此色散的抑制能力當然得要稍加留意一下,果不其然f/4在影像中央就有明顯的紫邊出現(xiàn),光圈要縮到f/8才有明顯改善,但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f/22還是可以觀察到輕微的紫邊存在;不過有趣的影像邊緣幾乎看不到橫向色差的存在,但也有可能是當天的陽光不夠強。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24-105mm
f/4”這個過去許多Canon用戶所熟悉的鏡頭在改版后究竟帶來多少改變呢?整體來說我認為它只能算是例行更新的鏡頭,推出的目的就是漸漸取代24-105mm
f/4一代鏡,光學品質有所進步,單就各級光圈的畫質來說也不容易看差異,自動對焦速度也大同小異,L鏡的對焦速度都有一定水準(f/1.2大光圈系列的定焦鏡例外sorry),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防手震從10多年前的3級提升為4級,外觀也改為新世代的設計。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大量拍攝樣張
(機身為佳能5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