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大動亂的時期,時間從907年—960年,持續了約50多年。要說“五代十國”這一稱謂的話,還是出自《新五代史》中對它們的稱呼,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一直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十國是指中原地區之外的幾個割據政權,即南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有一個簡單記法:吳唐吳越前后蜀,南北兩漢閩平楚。 我們知道唐代在安史之亂之后開始由盛轉衰,逐漸出現藩鎮割據,到唐末黃巢起義之后,藩鎮割據大規模出現。朱溫滅唐朝后,各地藩鎮紛紛自立,中原地區呈現五個政權一次更替的狀態,然而它們無法統一全國,其他地方的藩鎮便出現十個歷時比較長、稱王或稱帝的政權。中原方面,朱溫篡唐建立了后梁,而后在923年晉王之子李存勖滅掉后梁,建立了后唐。后唐在經歷一段強盛后被契丹軍滅,隨后是后晉。后晉又被契丹軍滅后,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后漢,其后郭威篡后漢建后周,最后被趙匡胤篡位,建立了北宋。這五代,其實并不像之前的朝代一樣,是藩鎮共同認可的共主,而是像一個藩鎮型的小朝廷。十國中 ,除了北漢外,其他都割據在南方,江南地區被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割據,湖廣地區是被荊南、南楚、南漢占據,兩川地區是前蜀、后蜀。趙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繼滅掉這十國,最后基本統一了全國。 五代十國政權更迭頻繁,雖然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但各朝變化比較大,制度變遷快,大致有三省六部、三司盒樞密院,其中樞密院權力相對更大。在經濟方面,北方戰亂頻仍,所以許多人口遷移到南方,南方十國林立,社會較為安定,各國君主又比較重視生產,經濟快速發展。 |
|
來自: 昵稱38354747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