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藩的王府在開封,墓地主要在河南禹州無梁鎮,即周定王墓之所在。周定王是朱元璋五子,朱棣的弟弟朱橚。 周定王墓采用鑿山開穴后以磚石拱券的辦法修建而成,地宮之宏大,讓人嘆為觀止,是全國同期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地宮。周定王次妃的那座全國唯一的環狀地宮,更是讓人稱奇。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定王次妃墓 完整的周定王墓,包括周定王墓和距它幾百余米的嬪妃陪葬墓。嬪妃陪葬墓,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周定王墓也留下了讓人無法破解的謎團。 周定王墓所處的老官山山勢延綿,“龍脈”旺盛,墓背后主峰聳峙,左右環抱,向東遠處一直伸展到陘山后的黃淮大平原,前景開闊。是天造地設的墓葬吉壤。 周定王墓筑在半山上,地宮,奢華壯麗。地宮分前中后三室,前室有四耳室,后室有四,每室皆有門,故周定王地宮中共石門十一道,雖明定陵亦達不到如此規格。 周定王墓 周定王墓采用鑿山開穴后以磚石拱券的辦法修建而成,墓道呈斜坡狀,長60米,寬6.3米,深10米,是在山體的巖石上開鑿而成;甬道位于墓道的西部,與墓道之間由墓門銜接,下部用磨光的大青磚平砌,上部用小磚券筑而成的拱券形甬道。 前室位于甬道西部,與甬道之間由墓門銜接,下部為磨光條石,之上用磨光大青磚平砌,上部用小磚券筑。四個耳室,位于前室的南北兩側,由墓門與前室相連。其下部為磨光條石,之上用磨光大青磚平砌,上部用小磚券筑。 中室位于前室西部,是墓葬的主體部分,高出前室1.6米,由前室登七級臺階可入此室。該墓室呈橫長狀,其下部用長方形磨光條石,之上用磨光大青磚平砌,上部用小磚券筑而成。人立中室之中,舉頭仰視,高度仿若皇帝陵寢一般, 后室位于中室西部,其下部用長方形磨光條石,之上用磨光大青磚平砌。墓室都是磨光青石,門額上方嵌有仿木斗拱和用琉璃瓦砌筑成殿堂的屋檐式樣,并施以彩繪。 附近的周定王次妃墓,構造奇特至極,全國僅見。為一平面環狀構造,在圓環外墻上,平均布置十七座小地宮。 該墓墓室中間為一直徑11.4米的中心柱,墓室外壁上等距離地營建著十七個單體墓室,而這十七個單體墓室所葬的女性均頭向中心柱,該墓是用經過精細琢磨的磚砌筑,磚與磚之間則用米粉灰漿灌注。 普通地宮之拱券構造本已難以施工,環狀地宮,則意味著在三維層面上亦是“拱券”形狀,拱券疊加,對其受力、角度、布局等均要求嚴苛,地宮中城磚嚴絲合縫,可見施工精度令人嘆服。 在周定王墓正上方700米處,和周定王墓在山嶺走向為同一軸線的地方,有一奇石,叫“金字石”。金字石上面刻有許多周定王后代登山祭祖的留言,如:“叔父王登此明山之山巔。”石壁上刻有“皇明第四代周藩永寧王登此明山”,“皇明第六代永寧王拜。四年皇上允登謁”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明朝朱氏后代的王侯祭祖登山刻字留作紀念的重要見證。 金字石背面平臺上有一星形圖案,神秘莫測,另有三個大字“金芻狗”,有人認為,它是專為周定王看墓而存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