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回答說過,白居易一生是非常坎坷的,做官也是幾經(jīng)波折,時貶時升,沒有定數(shù)。元和十年,他被貶江州,在由長安去江州的途中,心情郁悶,無以排遣,便參禪寫詩,借酒澆愁,寫詩遣懷。 《強(qiáng)酒》(jiàng jiǔ)就是在這途中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全文為: 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 不然秋月春風(fēng)夜,爭那閑思往事何? 按我的理解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如果不坐禪消除心里不切實際的想法,那也要喝酒放歌把愁緒拋灑。要不然,在這美好的秋月春風(fēng)微拂之夜,無奈的去妄想尋思往事自尋煩惱呢。 白居易的詩歌,素來以語言平易通俗見長,這首七絕,更是他詩歌語言的代表,質(zhì)樸易懂,一如白話,所以翻譯也是沒有難度的,倒有點像佛教里面所謂的“正語”。盡管如此,但這首詩又不同于其它人寫的禪詩,有些禪詩,詩句平和淡然,意境也沒有多少,顯得詩氣全無,而白居易的《強(qiáng)酒》,卻是平淡之中見高遠(yuǎn)的意境,行醉狂歌,秋月春風(fēng)夜,言近旨遠(yuǎn),幾乎是一氣呵成,毫無矯揉造作之感,看似自我解脫,其實滿含悲憤,對自己的遭遇也是傷心和憤懣,君不見“若不”、“即須”、“不然”等詞,讓全詩的悲憤之情躍然紙上,藝術(shù)感染力也由此增強(qiáng)。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有“詩魔”和“詩王”之稱,《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皆是名篇,并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他祖籍山西,生于鄭州,葬于洛陽,一生仕途坎坷,曾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 往事回首猶見憐,唯有詩歌傳世來。至今悲吟《琵琶行》,隔空還唱《長恨歌》(青鸞驚鴻有感而作)。 我是青鸞驚鴻,感謝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