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是唐朝詩人張繼落第后,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 可以說,《楓橋夜泊》是失敗者直詩,但歷來,真正的好文章都是痛楚的產物,此詩更是如此。 相信作者想問的是,為何寫下如此詩篇的人,卻并沒有其他代表作,資料也并沒有詳細記載的原因。 其實,關于張繼的記載并不少,但是因為他流傳下來的詩篇只有這一首,一說是失傳,所以,相比其他詩人,他的種種自然介紹就相對少了。 以下是關于張繼的一些補充: 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然銓選落第,歸鄉。 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后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后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于洪州。 大歷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見其清廉正直,后來其妻亦歿于其地。 其實,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一部流傳后世,但因為詩作大多及不上《楓橋夜泊》而未被廣流傳。 最后貼上詩作: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唐 ·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