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腔穿刺法,主要是針對由于關節損傷、關節炎等因素造成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內積液等時使用。膝關節穿刺適應癥:退行性膝關節炎,關節滑膜病變,膝關節腔滑膜炎積液,膝關節腔化膿關節腔沖洗。 一、常用藥物 1.玻璃酸鈉注射液: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軟骨基質成分之一。在關節腔內起潤滑作用,減少組織間摩擦,同時發揮彈性作用,緩沖應力對關節軟骨的作用,發揮應有的生理功能。關節腔內注入高分子量、高濃度、高黏彈性的玻璃酸鈉,能明顯改善滑膜組織的炎癥反應,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鈉含量,增強關節液黏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愈合與再生,緩解疼痛,增強關節活動度。一次2ml,一周1次,5周為一療程。 2、臭氧(O3)是一種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強氧化劑,常溫下半衰期約20 min,易分解和溶于水只能現場生產,立即應用,是一種淡藍色有特殊臭味的氣體,與O2相比O3比重大,該作用在瞬間完成沒有永久殘留。醫用臭氧治療關節疾病的原理可能為:當臭氧被注射進關節腔后,立即與關節滑液中的生化分子(如蛋白等)發生反應,產生ROS,LOPs,引起如下作用:(1)滅活或抑制蛋白水解酶和炎性細胞因子,減輕炎癥。(2)誘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的產生。使間質細胞和關節軟骨合成增多。 3、其他注射液:(1)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維生素B12;(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慶大霉素;(3)生理鹽水;
二、膝關節相關解剖 膝關節囊、韌帶和肌腱附著點,神經分布較為密集。許多神經分支深入到膝關節腔內的軟骨、滑膜和軟骨下血管。許多無髓鞘神經未梢感受器還與血管走行共同分布于關節囊、滑膜和關節脂肪墊。當關節退變、運動過力或創傷,使得關節腔內乳酸、組胺、緩激肽、前列腺素和神經肽等被激活,從而病人關節疼痛加重?;ぱ啄軌蛞鹕窠浤┥一瘜W性刺激疼痛,同時膝關節腔內出現大量關節腔積液,壓力增加,膝關節腫脹。 三、常見穿刺入路 (一)髕骨外上緣穿刺法: 1 定位:髕骨外上緣處與股外側肌交界處。按壓股外側肌下凹陷處,貼指甲刺入0.5-25px,有落空感即可。 2 優點:神經分布少,感覺不敏感,組織薄,手感好?;颊呷菀着浜稀jP節內滑膜少,不容易引起疼痛。穿刺部位組織少,針頭易達到關節腔??拷x上囊,可以將髕上囊的液體往下擠,從而抽液比較徹底,而且針頭向上移動可以直接抽取髕上囊的液體
1 定位:屈膝90度位,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25px處(外側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 2 方法:用指甲定為好后,消毒患處,10號針頭與脛骨平臺平行,向內呈45度角,穿刺進入,針頭完全刺入即可 3 優點:比較好定位,關節注射后患者無疼痛?;颊呷菀着浜?。
定位:將髕骨內緣分為3份,其中下1/3交界處向后0.5厘米即為進針點。當膝關節無腫脹時,此穿刺點正在股內側肌下端 凹陷近髕骨內緣處。 方法:穿刺時膝關節伸直位,股四頭肌放松,針尖朝向外后上方,與冠狀面成20~30度角,與水平面成10—15度角,經皮膚、皮下、髕內側支持帶、關節囊即進入關節腔。 優點:1 .體表解剖標志明顯,定位準確 ,當膝關節無腫脹或腫脹較輕時,伸直位下髕骨內緣及膝內側的凹陷不需觸摸,肉眼即能看清,穿刺點定位容易。當膝關節腫脹時,髕骨內緣仍容易辨認,其中下1/3交界處定位準確、方便。2 .經過組織少而薄,損傷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傳統膝 關節穿刺途徑,內上、外上方穿刺時要分別經過肥厚的股內側 肌和股外側肌,內下、外下方需經過髕下脂肪墊,穿刺途徑深, 角度和方向不易準確掌握,不易一次穿入關節腔,可導致股 內、外側肌和脂肪墊的損傷,髕下脂肪墊損傷是膝痛的原因之 一。而采取改進的穿刺途徑時,關節囊位置表淺,經過組織少 而薄,角度和方向易于掌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因此改進的 途徑是一種理想的膝關節穿刺途徑。 四、注意事項 1.先仔細選擇好穿刺點,穿刺點應避開血管、神經、肌腱、皮損或淺表等,并易于進入關節腔的部位。操作時術者的手指不可接觸進針點的皮膚及針點。 2.操作時應遵守無菌原則。術者應帶一次性帽子、口罩及無菌手套。 3.常規消毒和鋪洞巾,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并術前準備好需要注射的藥物,穿刺時讓患者放松。 4.穿刺針進入皮膚速度要快,輕輕抽取同時將針向前推進,直到出現滑液。穿刺如遇到骨性阻擋,宜略退針少許或略退后并稍改換穿刺方向,再邊抽吸邊進針;穿刺時邊抽吸邊進針,如突然發現在關節囊外有感染性液體或膿液,應立即停止繼續進針;最好先對穿刺到的軟組織感染區進行抗菌治療,如對有明顯膿液的感染灶切開引流,并應探明感染灶的范圍和明確與關節腔的關系,切不可輕易進入關節腔。穿刺完畢,拔除針頭后,應用碘酒消毒穿刺點。 5.穿刺后針眼處6小時內不要接觸的水,48小時內不宜涂抹外用藥。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應制動1-2天,必要時關節附近可加用冰塊和應用彈性繃帶纏繞關節。局部勿浴3天。 |
|
來自: monkeysiri > 《疼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