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力媽案:山海經的【北山經】系列的信息: 起始山,終點山, 勘測方向,在500里之內的不同山脈的名稱,據上一山的距離。 其方向總的來說是一路向北,都是陸路, 只有兩處提到走水行500里, 水行400里。
山經前冠以方向, 如南山經, 西山經, 北山經, 東山經,中山經。這五卷山經, 是中古華夏大地的骨架, 也可以類比為人體的經絡,
各個山名都可以看成某一山經(大地的經絡)的主要穴位。 山名就是大地的主要穴位坐標。中華大地被分為五大地域進行勘測, 從南起,南,
西,北,東, 中, 五個方向 。每卷山經的局部次經,先點明首山之名, 并以首山為起始點, 按照方向,依次排列。 并在卷尾,
總結每次經的山數和總山數,及其從起點到終點的總距離。 這樣,即使原圖不存, 也可以根據山海經的’文字‘, 復原原圖。 在山經系列里,
山經的南北距離和東西距離都可以根據經文做出計算。 如北山經的首山是在’單狐山‘, 其終點山是“無逢山’, 總距離為23,230里。所記錄的山名有87座, 相當于16,615公里。北山經原文: 北經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萬三千二百三十里。 胡大軍案: 北山經共88山,位于北緯35度到70度,東經95度到125度之間,南北縱深35度,東西橫跨30度 “編號3-1-1說明:第三卷,第一山系,第一山”,余仿此。 北山經第一系列山系:3-1-1:北山經之首,單狐之山,汾河口的山,在山西運城河津市、稷山市北面,(化峪鎮北緯35.6度,東經110.9度附近)其終點: 3-1-25:隄山(泰梅爾山),泑水:塔列亞河水,東流注于泰澤(泰梅爾湖)。(以北緯74.6度,東經102.6度為中心,現在俄羅斯泰梅爾半島)一路向北25山, 5490里。 北山經次二經: 3-2、北山經第二山系16山:起于:3-2-1, 終于:3-2-163-2-1. 《北次二經》之首,在河之東(汾河),其首枕汾,管涔山,尖草山。尖草,濮語讀耿綽,諧音管涔,是太原(北緯37.9度,東經112.5度附近)的古稱。3-2-16.敦題山,圖馬特(北緯70.7度,東經139.2度附近)山,是錞于北海。自管涔之山至敦題之山, 凡17山, 5690里。 北山經次三經: 起于3-3-1.終于3-3-46:《北次三經》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無(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費力媽案: 從濮魯先生的考證, 我們可以看到, 醕于‘北海’的敦題山,就是圖馬他山, 而這里的北海, 也就是在北緯70.7度, 東經139.2度附近的地方, 我認為不是‘貝加爾湖’, 也不是‘渤海’, 而是鄂霍茨克海(sea of Okhotsk) 北山經實際88山,位于北緯35度到70度,東經95度到125度之間,南北縱深35度,東西橫跨30度
山經結語: 大禹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東西長于南北。
北山經提到其從北到南大距離為22,230里。 這相當于16,615 公里,烏拉爾山脈從南到北共2500公里,
而北山經從北到南的記錄大約是烏拉爾山脈的5.5倍。 胡大軍先生案:按經度和緯度的距離來計算,有如下解釋: 1°經度差對應的東西方向的距離是與其緯度有密切關系的。 赤道上經度相差1°對應的弧長大約是111千米 具體數據如下:
緯度
20°
26°
30°
36°
40°
44°
51° 經緯度在不同地區,每度距離差是不同的,如果假定地球是完美的球體(這樣假設誤差不是很大)的話,緯度為 B 的地區: 緯度變化一度,球面南北方向距離變化:πR/180 ........111.7km 經度變化一度,球面東西方向距離變化:πR/180*cosB ....111.7*cosB 比如北京 B = 40、cosB = 0.766,經度變化1度,則東西方向距離變化 85.567km 注: 這個編寫的‘考略“來自胡大軍先生的考證,并完全根據濮魯先生的濮語講座的文本做出。 如有錯誤,是轉發者費力媽的疏漏,請讀者細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