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不食草
鵝不食草植物圖片 鵝不食草中藥圖片 鵝不食草植物圖片 藥材名:鵝不食草 拼音:é Bù Shí Cǎo 別名:球子草、石胡蔞、地胡椒、三牙戟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鵝不食草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洗去泥沙,曬干。 性狀:本品纏結成團。須根纖細,淡黃色。莖細,多分枝;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小,近無柄;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邊緣有3~5個鋸齒。頭狀花序黃色或黃褐色。氣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化學成分:全草中含多種三萜成分、蒲公英賽醇、蒲公英甾醇、山金車烯二醇及另一種未知的三萜二醇尚含有豆甾醇、谷甾醇、黃酮類、揮發油、有機酸等。 性味:辛,溫。 歸經:歸肺、肝經。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禁忌:尚不明確
鵝不食草的作用 1、抑菌作用 本品煎劑25-50%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 本品揮發油和乙醇提取液部分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3、抗癌作用 Brevelin顯示對大白鼠Walker肉瘤有抑制作用,一些Helenalin的衍生物也顯示抗癌活性。 4、抗變態反應活性 鵝不食草的熱水提取物經被動皮膚過敏試驗表現出具顯著的抗變態反應活性。 內服:6~9g。--《中國藥典》 外用:適量。--《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1.5~3錢;或搗汁。--《中藥大辭典》 外用:搗爛塞鼻、研末搐鼻或搗敷。--《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5-9g;或搗汁。--《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塞鼻;或研末畜鼻。--《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傷風頭痛、鼻塞,目翳 鵝不食草(鮮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氣,即打噴嚏,每日二次。(《貴陽民間藥草》) 2、治寒痰齁喘 野園荽研汁和酒服。(《瀕湖集簡方》) 3、治腦漏 鮮石胡荽搗爛,塞鼻孔內。--《浙江民間草藥》 4、治單雙喉蛾 鵝不食草一兩,槽米一兩。將鵝不食草搗爛,取汁浸糯米磨漿,給患者徐徐含咽。--《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5、治目病腫脹紅赤,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癢,鼻塞,頭痛,腦酸,外翳攀睛,眵淚稠粘 鵝不食草二錢,青黛一錢,川芎一錢。為細末,先噙水滿口,每用米許搐入鼻內,以淚出為度。不拘時候。--《原機啟微》 6、治胬肉攀睛 鮮鵝不食草二兩:搗爛,取汁煮沸澄清,加梅片一分調勻,點入眼內。--《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7、治脾寒瘧疾 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瀕湖集簡方》) 8、治間日瘧及三日瘧 鮮鵝不食草,捻成團,填鼻內,初感有噴嚏,宜稍忍耐,過一夜,效。--《現代實用中藥》 9、治阿米巴痢疾 石胡荽、烏韭根各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血多者加仙鶴草五錢。--《江西草藥》 10、治疳積腹瀉 鮮石胡荽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療瘧疾 將石胡荽制成注射劑(每毫升含生藥2克),在發作前2小時注射1次,連用3月。每次劑置:1~3歲2毫升,4~8歲3毫升,9~14歲4毫升,15歲以上5毫升。觀察各型瘧疾現癥病人187例,經1~3次用藥,痊愈175例(93.6%)。與氯喹、伯喹對照組相比,療效無顯著差別。治療中有3例注射后發生惡心和輕度嘔吐,停藥后自行消失。 2、治療百日咳 據300余例的觀察,治愈率一般在90%左右。大都在用藥后24小時內典型痙咳開始減輕。治愈時間,短者3~6天,長者10~15天。制劑及劑量:㈠取鮮品5兩,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等量糖漿。按患兒年齡大小,每日用20~40毫升,4次分服。㈡取鮮生藥1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糖漿至1000毫升。1~4歲3~10毫升,5~8歲11~20毫升。每日3次。㈢取全草1500克,制成蒸餾液500毫升,再和入等量糖漿。1~5歲5~10毫升,5歲以上15毫升,日服3~4次 3、治療軟組織損傷 將鵝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2~3錢(小兒減半),以黃酒6~8兩(不飲酒者用酒水各半)、紅糖1~2兩同煮(沸后密蓋勿令泄氣),過濾后溫服;藥渣趁熱敷于患部。亦可用粉劑每日3~6克,或以鮮草1~2兩搗汁,分3次以溫酒沖服。治療胸、背、腰部等軟組織損傷(包括跌傷、打傷、挫傷、扭傷等),均有效。據數十例觀察,大多于用藥后1~2天痊愈。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劑后間有疼痛外,一般無副作用。亦有將鮮石胡荽制成注射劑(每1500克鮮藥制成500毫升)作穴位注射,治療關節扭傷、腰肌勞損、風濕疼痛等癥,觀察94例,痊愈31例,好轉60例。有效率達97%。用法:于痛點或循經取穴注射,每次0.2~0.5毫升,隔日1次,一般3~5次為一療程。 4、治療鼻炎 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變態反應性鼻炎等。大多數病例用藥后頭痛、鼻塞等癥狀消失或減輕。用法:將鵝不食草研成細粉吸入鼻孔,每日數次;或用棉花浸濕擰干后,包藥粉少許,卷成細條塞鼻,20~30分鐘后取出,每日1次;或制成油膏紗條,放置鼻腔內,1小時后取出。用藥后除初起有噴嚏、流淚與流鼻涕外,余無不良反應。 五味中醫 如何戰勝濕疹?這些方劑或許大有裨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