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裝修精致、定位高端的美味餐廳多不勝數(shù),但那些在街頭神出鬼沒的小推車檔才是廣州美食的靈魂。他們沒有名字,更沒有招牌,卻憑借高人氣和高口碑,一人一車縱橫大街小巷十幾年,成了廣州吃貨圈人人爭相打卡的地方,也是老廣們津津樂道的童年味道。
下面就由廣州君帶大家一起來解鎖!
1.洪德路魷魚絲
傳說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洪德路魷魚絲,一般晚上九至十一點在文明路,十一點后移師寶業(yè)路。老板是同福路魷魚絲檔主的徒弟,出師后獨自推車行走江湖至今。
魷魚事先在家中壓制好,經(jīng)過刷油、烘烤、翻面等步驟,一只烤魷魚就出爐了。魷魚壓制得十分透薄,風琴紋路清晰,色澤金黃。
入口是滿嘴的魷魚焦香,因為壓制夠薄,不用嚼,就能很快在嘴里化開。無論是作為小吃,還是下酒菜,這一片魷魚已經(jīng)俘獲附件街坊的心。
越秀區(qū)文明路、海珠區(qū)寶業(yè)路
2.文德路車站牛雜
以前放學后,走過這里總會忍不住買一碗牛雜。小攤就藏在35路車站后面小巷旁,慶幸現(xiàn)在還能看到阿婆熟悉的身影,在這里上學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婆婆都有印象吧。
阿婆賣牛雜已經(jīng)30多年了,她家就住樓上,每天先把牛雜煮好,再搬到樓下推著小拉車賣,30多年,每日如是...
牛雜大部分都是2元左右一串。阿婆超級能說,即使算你已經(jīng)吃過午飯,但很容易就被她“忽悠”,沒忍住買下一大盒牛雜。牛脆骨,酥脆爽口,面筋很軟很入味,醬汁不會太濃,經(jīng)濟實惠!
越秀區(qū)文德路35路巴士總站側
3.芳村無名燒臘檔
在芳村中市,這間燒臘檔藏得深,不好找。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走入巷中,整條街最熱鬧,最多人排隊的就是它!
老板手起刀落,燒鵝即成片或塊,絕不粘連。燒臘的賣相極好,皮色鮮亮,油色潤澤,香味飄進鼻腔,勾得肚子里的饞蟲不停地喊叫著。
叉燒表面覆著一層薄薄的油脂,恰到好處的半肥瘦比例,蜜甜微脆,真的好好味!
老街坊說,這家不是最便宜的,但卻是最多人的。每天下午3點半開檔,5點不到所有燒臘就能估清。檔口雖然簡陋,但街坊們絡繹不絕,屬于老廣人獨有的“斬料”文化,散發(fā)著黃昏后,市井人家的溫暖味道。

荔灣區(qū)芳村公交站牌后,中市外約新街七巷旁的小區(qū)內(nèi)
4.阿婆牛雜
廣州最牛的推車檔就是這家阿婆牛雜。現(xiàn)在一、兩個月才開一次,每次一開檔就大排長龍,真是有錢也吃不到,廣州君至今都還沒有吃到。

牛雜是用煤爐慢煮,每隔十來碗就會加入牛雜老湯,并用油兌上花生醬加入鍋里,再放入大大塊的紅糖,慢慢和牛雜的鮮甜味一起滲出,這是幾十年來的配方,引得大家邊吞口水邊排隊。

牛雜用秘制的花生醬熬制后超級入味,老遠就能聞到香味,里面有魚蛋、牛雜、牛脆骨、面筋、蘿卜等等。物美價廉,一碗也20元就夠了。

阿婆的背已經(jīng)很彎了,真是吃一次少一次。每次出攤的時候,凌晨就要起床去市場拿貨回來,再把牛雜洗干凈。阿婆說過:“自己吃不進嘴里的東西,也不能賣給客人吃,做牛雜,最重要是干凈。'

荔灣區(qū)芳村大道陸居路芳村市場后(近地鐵芳村站B出口)
5.肥佬糖水
周門街的推車檔,我只服肥佬糖水。肥佬叔一個人推著小車,便成了這個街道最受歡迎的男人。

3塊5的糖水,哪里有的找?對,肥佬這有!一碗紅豆西米露,每天新鮮做,熬得透徹起沙,料還足到讓人開心。

其實,肥佬叔比他的糖水還要讓人開心,每每路過都跟街坊打招呼,賣不完就不收攤,運氣好還會多送你幾碗。

荔灣區(qū)中山八路周門街
6.芳姨豬腳姜
美食如云的西華路上,這一家推車檔是伴隨著夜色降臨才出攤的。推車上只有一盞小小的燈,光線照著一大鍋熬煮至黑色的豬腳姜。僅僅是從旁邊路過,都可以聞到一陣陣極其誘人的酸香味道。

10塊錢一碗的豬腳姜,不貴,最適合秋冬天進補。

豬腳姜一入口的第一反應是酸味,過后甜味才慢慢涌現(xiàn)出來。醋的刺激會逐漸上升到鼻腔,層層推進,味道縈繞在顱腔,久久不散。

荔灣區(qū)西華路司馬街10號旁
7.冷巷蘿卜糕
海珠前進路有一家開在窄巷子里的糕點店,老板娘很任性,每天下午4點準時開鋪,開鋪前就已經(jīng)排了長長的一條隊,所有糕點不到一個小時就全數(shù)估清。又是一家有錢也不一定吃的到的店。

糕點由以前的9.5,升到10塊錢一斤,一斤大概有9塊,料足結實,對于制作糕點,阿姨可是很有研究的。選擇在這個時間賣,也是因為從制作到完成中,糕點在這個時刻最好吃。

蘿卜糕甜甜咸咸的,很香口;芋頭糕甜甜的,芋頭味挺香的,芝麻糕相當香濃,很彈牙,韌性很好;姜汁糕的姜味剛剛好;紅豆糕結結實實一塊,分量十足;馬蹄糕香軟滑溜,里面的馬蹄香甜爽口!

海珠區(qū)前進路39號
由于種種原因,廣州的小推車美食越來越少,堅持在做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推車檔嗎?你有多久沒有吃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