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男,65歲,家住巴中,2013年3月8日初診。患者多年喜吃肉食,身體發胖,患高血壓、高脂血癥十余年,并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頭暈頭脹,胸悶胸痛時發,在西醫多次建議下,于2011年9月做了心臟手術,冠狀動脈裝了3個支架。但手術后胸悶頭暈等癥并未完全消失,而且,沒過多久,胸悶頭暈等癥不斷加重,又時常發生胸痛,雖每日服用降壓藥及阿司匹林、他汀等抗凝降脂藥,但血壓也難以穩定,頭暈胸悶胸痛等癥也難以消除。每次到西醫醫院診治,詢問西醫有何好的辦法,西醫只是說再做手術,沒有其它好的辦法。自己對西醫藥治療感到失望,故特來求中醫診治。當時患者體重166斤,身高175cm,略顯體胖。平時血壓不穩,身倦乏力,胸悶頭脹,活動稍多則心悸氣短,甚則頭痛或胸痛,夜寐不安,大便粘膩不爽,舌紅胖,苔白,脈滑數。顯系濕熱內盛,氣血運行不暢。治擬清化濕熱,疏暢氣血。且宜節制飲食,少食肥甘,減輕體重,以助療效。處方:旋覆花(包)10g,郁金15g,瓜蔞皮15g,薤白15g,清半夏15g,青皮15g,枳實15g,厚樸15g,生大黃(后下)10 g,草決明20 g,生檳榔20 g,丹參30g,黨參30g,生黃芪30 g,當歸15 g,川芎10g,煅龍骨(先煎)30 g,珍珠母(先煎)30g,太子參2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二診:2013年3月15日。服藥一周,大便稍暢,體重減3斤,余癥如前,前方加減。旋覆花(包)10g,郁金15g,瓜蔞皮15g,薤白15 g,清半夏15 g,青皮15 g,枳實15 g,厚樸15 g,生大黃(后下)10 g,草決明20 g,丹參30 g,黨參30 g,生黃芪30 g,當歸15 g,川芎10 g,珍珠母(先煎)30 g,太子參20 g,藿香(后下)10 g,佩蘭(后下)1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三診:2013年4月19日。服中藥2周后停藥,停食肉蛋奶等動物類食物,堅持吃素,體重由166斤降至156斤。自覺身體輕松許多,胸悶明顯減輕,胸痛次數減少,但有時仍頭暈頭重,心悸多夢,大便仍不暢,空腹血糖6.74,血紅蛋白163g/L,舌紅胖,苔白,脈濡緩。治擬益氣化痰,理氣活血,鎮心安神。旋覆花(包)12 g,郁金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枳實15 g,厚樸15 g,蘇子10 g,萊菔子15 g,白芥子10 g,冬瓜子30 g,決明子20 g,生大黃(后下)10 g,石菖蒲15 g,藿香(后下)10 g,佩蘭(后下)10 g,太子參30 g,生黃芪30 g,竹茹15 g,珍珠母(先煎)30 g,生龍牡(先煎)各30 g,丹參3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四診:2013年4月26日。胸悶大減,大便改善,活動多則偶感胸痛,舌紅胖,苔薄白,脈濡緩。前方加減。旋覆花(包)10 g,郁金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厚樸15 g,生大黃(后下)10 g,草決明20 g,丹參30 g,生黃芪30 g,藿香(后下)10 g,佩蘭(后下)10 g,太子參30 g,蘇子10 g,萊菔子15 g,白芥子10 g,冬瓜仁30 g,石菖蒲15 g,桃仁10 g,紅花10 g,法半夏15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五診:2013年5月3日。體重降至152斤,胸悶胸痛已除,自覺身體明顯輕松,舌脈如前。前方加減。桃仁10 g,紅花10 g,法半夏15 g,郁金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厚樸15 g,生大黃(后下)10 g,草決明20 g,丹參30 g,生黃芪30 g,藿香(后下)10 g,佩蘭(后下)10 g,太子參30 g,蘇子10 g,萊菔子15 g,白芥子10 g,冬瓜仁30g,石菖蒲15 g,炒蒼術20 g,當歸15 g,川芎1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六診:2013年7月5日。藥后諸癥穩定,體重降至146斤。停藥月余,近日稍感胸悶,大便粘膩,舌紅胖,苔白,脈弦滑。再以前方加減。桃仁10 g,紅花10 g,法半夏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厚樸15 g,生大黃(后下)10 g,草決明20 g,丹參30 g,生黃芪30 g,藿香(后下)10 g,佩蘭(后下)10 g,太子參30 g,蘇子10 g,萊菔子15 g,白芥子10 g,冬瓜仁30 g,石菖蒲15 g,炒蒼術20 g,當歸15 g,川芎10 g,旋覆花(包)12 g,木香15 g,枳實15 g,黨參3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七診:2013年8月30日。體重減至144斤,今日血壓130/80mmhg。停藥月余,近日偶有胸悶,大便干燥,雖每日一行,但排便費時,左眼視物模糊,左足疼痛,甚則走路不穩,舌淡紅,苔白,脈濡緩。治擬理氣活血,平肝潛陽。旋覆花(包)12g,郁金15g,瓜蔞皮15g,薤白15g,木香15g,紅花10g,桃仁10g,草決明20g,生首烏20g,天麻15g,鉤藤(后下)30g,僵蠶10g,桑葉15g,菊花10g,生檳榔15g,厚樸15g,地龍15g,太子參20g,川芎10g,川牛膝10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八診:2013年10月11日。體重降至142斤。停藥月余,近日又感胸悶,入睡困難,身體乏力,大便不暢,舌淡紅,苔白,脈濡緩。治擬益氣活血。旋覆花(包)12g,郁金15g,瓜蔞皮15g,薤白15g,木香15g,紅花10g,桃仁10g,草決明20g,生首烏20g,生檳榔15g,厚樸15g,地龍15g,川芎10g,川牛膝10g,黨參30g,生黃芪30g,炒蒼術30g,太子參20g,丹參30g,青皮15g,生大黃(后下)10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九診:2013年12月13日。藥后諸癥平穩,但停藥月余,又偶有胸悶,腿軟乏力,舌淡紅,苔白,脈濡緩。治擬補氣血,強肝腎,暢氣機,活血絡。旋覆花(包)12 g,郁金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木香15 g,紅花10 g,桃仁15 g,草決明20 g,生檳榔15 g,厚樸15 g,地龍15 g,川芎10 g,川牛膝10 g,黨參30 g,生黃芪30g,炒蒼術30g,太子參20g,丹參30g,青皮15 g,炒杜仲15 g,川斷15g。5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十診:2014年1月10日。近期未服中藥,曾胸悶心悸兩次,舌淡紅而胖,苔白,脈濡緩。治擬益氣化痰,理氣活血。旋覆花(包)12 g,郁金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木香15 g,紅花10 g,草決明20 g,生檳榔15 g,厚樸15 g,川芎10 g,黨參30 g,生黃芪30 g,炒蒼術30 g,丹參30 g,青皮15 g,蘇子10 g,萊菔子15 g,冬瓜仁30g,杏仁10 g,竹茹15 g,枳實15 g,豬茯苓各15 g,澤瀉15 g,清半夏1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十一診:2014年2月14日。體重降至140斤(自2013年3月8日治療以來,11個月共減26斤),體力精力明顯改善,血壓平穩,頭目清爽,胸痛未作。停藥20多天,發生心悸2次,活動多則偶有胸悶。近日夜間多夢,大便不暢,舌淡紅略胖,苔白,脈弦滑。治擬清化濕熱,疏暢氣機,鎮心安神。旋覆花(包)12g,郁金15 g,瓜蔞皮15 g,薤白15 g,木香15g,紅花10 g,草決明20 g,生檳榔15 g,厚樸15 g,川芎10g,黨參30 g,生黃芪30 g,炒蒼術30 g,丹參30g,青皮15g,蘇子10g,萊菔子15 g,冬瓜仁30g,杏仁20 g,竹茹15 g,枳實15 g,清半夏10 g,蟬衣6 g,生大黃(后下)6 g,生龍牡(先煎)各30 g,珍珠母(先煎)30g,元胡15g,桃仁10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食后分服。 藥后諸癥改善,停藥而以飲食調理,身體狀況保持良好。后來,患者還應邀到電視臺錄制節目,介紹了自己的疾病治療經過,并對中醫藥治療取得的滿意效果深表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