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我們的一位讀者投來的工廠里女工媽媽的日常。小編第一次看時,驚異又憤怒。 驚異于她們每天從早到晚,在工廠和家里來回奔波,為了工作,為了孩子,從沒有留時間給自己,卻總是讓人感受到力量。 憤怒的是,她們的丈夫一周甚至一個月才回一次,每天只需上好班,而同樣要上班的女性卻承擔所有的家務事和子女教育。 資本與男權的壓迫在文章兩位女工媽媽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圖片來自網絡 小文是一名工廠女工,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孩子大的7歲,小的5歲,她的老公在另外一個地方上班,一個星期才回來一次。 于是,照顧孩子的事情全都壓在小文一個人身上。 小文每天早上7點半要準時到工廠,所以她每天早上要五點就起來,除了洗漱,她要把米放在電飯煲里,預約好,還要洗好切好菜,備著,再去上班。 中午下班到下午上班之前,當其他人吃完午飯都在小憩時,她要馬不停蹄趕回家里,做飯炒菜,匆匆吃幾口再趕回去上班,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等到下午5點下班,她又得馬上回到家里做飯、炒菜,吃完飯后,再給兩個小孩洗澡,然后就讓兩個小孩自己在家。而她則要趕著回去上夜班。 基本上當晚上她下夜班回到家時,孩子們早就已經睡著了。 從早上6點起床到晚上11點才能睡覺,她的工作從工廠車間延伸到家里照顧小孩,長達17個小時。 她每天的生活都像在打仗,在她的生活里沒有休息二字。 小蓉是另外一位女工媽媽。 她已經做到了產線的領班,她的老公同樣在外地上班,一個月才回家一次。 小蓉也有兩個小孩,大的在老家,小的8歲,也是她一個人照顧。 她每天早上出門前先預約好飯,把中午要炒的菜摘好、洗好,7點左右先騎單車送小孩去上學,7點半前要趕到工廠上班。 到了中午就回家炒個菜吃飯再回到工廠上班。 小蓉最愁的是晚上,她是5點下班,到6點就要上班,但是她的小孩是4點半放學,所以她下了班要先去接小孩回家,再回家炒菜。 雖然飯是中午用電飯煲就預約好的,但她還是經常趕不上上班的時間。后來她把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自行車,才解決了遲到的問題。 平時產線正常10點下夜班,因為她還要回家輔導小孩作業(yè),給她洗澡,所以她每天得提前一個小時下班,好在因為她是領班,不用請假。 她最愁的是加班趕貨的時候,有一次加班到晚上11點多,回到家還要輔導小孩寫作業(yè),洗澡。 小蓉的小孩從5歲就開始一個人在家了,開始的時候孩子害怕,她就和孩子視頻聊天。但是孩子還是哭得很傷心。 “我那時心疼得不得了,但是沒辦法,只能哄她,告訴她媽媽一會兒就下班了,后來時間長了她也就習慣了。” 小蓉無奈地說。 這兩位媽媽每天承受的壓力是很多將孩子帶在身邊的女工的常態(tài)。 她們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回到家里還要做家務,照顧孩子。可能看著工作中的她們,你完全想象不到她們的辛酸。因為即使她們每天連睡覺的時間都很少,但是工作時卻非常認真。 小文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工作時總是認真負責,樂觀而陽光。 小蓉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一線做到領班。 她們從不抱怨,她們的故事讓我感受到打工女性的無限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