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空間和時間,是宇宙存在的總和。沒有物質,空間虛而不實,時間形同虛設;沒有時空,物質便無處寄托,分不出個體大小,更談不上運動變化。物質與時空的關系是,空中有物,物中也有空。平常我們只注意空中有物,不大在意物中有空。例如,我們抬頭就能注意到天空里的太陽、月亮、星星等物質個體,卻很少去考慮這些天體內部也存在著許多空間。宏觀上,像星系這樣大的物質個體,它們內部的空間,是那么的廣大!我們的銀河系與鄰居仙女座大星系之間,有約220萬光年的空間距離。它們和這巨大的空間加在一起,不過只是組成本星系群這一物質個體的一部分。不光星系、星球這些大的物質個體內部,有巨大的空間,小的物質個體內,也一樣有空間存在。人體乍看是個有骨、有血、有肉的實體,其實體內有許多供人體吐納運作的空腔。顱腔是人體指揮機關所在地,口腔供人呼吸進食,胸腔、腹腔承載人的臟腑,盆腔是人的誕生地,鼻腔、氣管、肺泡是吐故納新的通道,心室、心房、血管有血液循環,給人體細胞輸送營養,食管、胃腸等腔體用于消化食物,攝取溶養。星系內的空間,是比它小的星球運轉變化的空間;人體內的空間,是各臟器跳動工作的空間。即使是小小的原子,其內部也有供電子繞原子核運轉的空間。如果按比例放大,原子內部的空間,比星系內部的空間還要夸張。人是利用空間的能手,用建筑材料造出有空間的房屋,供人遮風擋雨,飲食起居,造出有空間的車船飛機,把人和貨物送到遠方,挑水有桶,盛米面有缸,裝菜有籃子籮筐。即使一時沒有東西裝,它們也沒閑著——都裝著空氣呢!以上例子,都是空中有物,物中有空的事實。在客觀的宇宙里,即沒有絕對無物質的空間,也沒有不含空間的純物質!像卡拉比——邱流形所描述的“黎奇空間”(絕對無物質空間),只存在于非歐幾何里。在物質的宇宙里,人和大自然,都制造不出絕對空間。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是第一個制造出相對真空的人。他用試管注滿水銀,倒立于水銀槽里,制造出760毫米高的水銀柱。水銀柱以上試管的頂部,形成了一段“真空”,由于這段空間是試管和水銀圍成的,里面就會有水銀蒸汽揮發其中,這說明,在有氣態物質存在的宇宙里,任何力量也制造不出絕對真空。平常我們所說的真空,實質指的是物質密度極小的空間,并不是說那里絕對沒有物質存在。即使是中心有“黑洞”的螺旋星系,黑洞里雖然沒有星云、星球等明物質,但是那里面還有不發可見光的暗物質存在;跟臺風眼里沒有云物質是一個道理。前面一篇博文里已經說了一下時間不能像物質那樣膨脹,這里說到空間,就談一下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關于“空間彎曲”理論的一點粗淺認識吧。
在螺旋的旋轉力、引力、強力、電磁力、弱力等五大作用力中,獨認為引力是宇宙的主宰,是有失偏頗的。在天然衛星、行星、恒星這三個天體層次,引力的作用很明顯。在銀河系這樣的“島宇宙”級別以上的各層次星系里,引力作用和螺旋作用,已明顯的共同存在著。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大家都知道的扁平螺旋星系,引力只將其中心部分的物質吸引為核球,外圍大部分物質因螺旋旋轉力產生的離心力與引力平衡,形成了扁平的星盤。草帽星系最能說明螺旋和引力,共同作用于天體的關系,如果引力再大一些,就能把扁平的草帽邊沿物質吸引過來,那我們就會說它是球狀星系了。草帽星系就是介于扁平螺旋星系和球狀星系之間的中間型。而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的中心,幾乎都沒有引力作用下的球狀星系核,在這樣的大尺度上,除了球狀星系團,幾乎所有星系都是扁平的螺旋星系;這時螺旋唱主角,引力退到配角位置。而在微觀氣態物質的運動里,粒子運動會形成“波”,“波”就是螺旋!物質唯有作螺旋運動,才能達到光速!不過,宏觀物質在接近光速時,會由三維的球狀體,變為扁平的二維體,直至最終完全解體。 有相當一部分人,熱衷于崇拜權威,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宇宙被哥白尼宇宙取代,花了那么長時間,這當中除了政治的原因,與人迷信權威也是有些關系的。正在走紅的西方宇宙大爆炸理論,肯定也會左右世人很長時間!這主要是因為“大爆炸理論”是專家權威提出來的,其正確性,自然讓人深信不疑。我尊重每一位科學家,但不盲目崇拜,科學家首先也是普通人,偉大二字,只是人們對科學家們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的褒獎!偉人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出錯;再么偉大的科學家,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把宇宙物質之理參透——讓我們來坐享其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