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亦直寄焉, 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 不為社者,且?guī)子恤搴酰?/span> 一個叫石的木匠師傅,帶著徒弟到齊國蓋房子。半路上,遇到一棵巨大無比的樹,木匠看都不看一眼,徒弟好奇地問: “師傅,自從我們追隨您學(xué)手藝以來,從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樹,您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呢?” 木匠說:“這是沒有用的樹。做船船會沉,做家具也不結(jié)實,做門窗會流出汁液,做柱子會生蟲,這棵大樹不成材,我還看它做什么?” 那天晚上,木匠做了一個怪夢,櫟樹竟然說話了,它說: “你拿我和誰比呢?和那些果樹比嗎?果實熟了就被摘下,枝條被扭斷拉走,這就是因為太有才能了才讓自己受苦。現(xiàn)在我能保全我自己,這就是我的大用。” 木匠醒來,把夢告訴弟子,弟子說: “它既然想要做個無用的廢材,為什么還要做祭祀用的社樹?” 木匠說:“安靜,別說了!它特意寄托于社神,就是要讓不了解它的人去批評。如果不做社神,難道要被砍伐嗎?如此,它用來自保的方法與眾不同,你只從外表來度量,不是離題太遠了嗎?” 《傅佩榮譯解莊子·人間世·第12》 人類控制了某些自然生物的命運,此處莊子是以人的眼光界定木之有用無用。散木因為無用所以存活千百年,那就是它的大用了。 櫟樹扮演社神(古代的土地神),代表一種“有用”,即使它意在求得“無用”,但卻招來“不知己者”批評,但是若不如此,可能早就被人砍伐了。兩相權(quán)衡,什么是正確的選擇已很清楚。 點擊觀看視頻,看傅老師如何解讀“詬厲”二字。 ——傅佩榮 圖 | 蔡志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