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是當(dāng)時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為了解決用水問題,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人工水利工程。 紅旗渠總干渠渠墻高4.3米,渠底寬8米,長70.6公里,以濁漳河為源,將漳河水引入林州。 當(dāng)時施工條件艱難,缺少機(jī)械設(shè)備,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最普通的工具,劈開太行山的重巒迭嶂,引漳河水入林縣,建成“人造天河”紅旗渠。 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shè)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dá)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zhèn)-河南任村鎮(zhèn)),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xiāng)鎮(zhèn)。 據(jù)計(jì)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青年洞位于紅旗渠總干渠任村盧家拐村西,是總干渠最長的隧洞。 空心壩位于紅旗渠總干渠任村白家莊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濁河上,空心壩既可用于濁河蓄水,又不妨礙行洪。 紅英匯流位于合澗鎮(zhèn)西,紅旗渠第一干渠在此與1958年修建的英雄渠相匯。 曙光洞是紅旗渠第三干渠穿過盧寨嶺的隧洞,全長3898米,寬2米,高2米,是紅旗渠最長的隧洞。 紅旗渠奪豐渡槽位于河順鎮(zhèn)東皇墓村東北,總長413米,寬4米,最高14米。2016年10月,紅旗渠獲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