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資產過十億、不愿面對鏡頭:這些是我們對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略微知道的幾件事——但我們依然不知道中本聰到底是男是女,又或者到底是不是人。 中本聰在金融界制造了一場振蕩,但是自2011年起他就不再露面了,許多人想要追查這個名字背后的真人,可是誰也沒有確切的證據。 據說與中本聰聯系過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共識:他不希望比特幣與任何個人聯系起來,包括他自己。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系統,比特幣需要停留在軟件層面,而不是發明者層面。 一旦區塊鏈成為新的可信任第三方,一個單節點的失敗就不會對全局產生影響。 比特幣需要成為一個社區,在那個社區中,一群人共同完成同一個任務。中本聰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他的解決方案是大家的一致認可。 1982年,拜占庭將軍問題首先由計算機科學家萊斯利·蘭伯特、羅伯特·肖斯塔和馬休·佩斯提出。從某種意義上說,拜占庭將軍問題就是如何讓不相關的團體在不被信任的通信網絡上建立信任。 互聯網可以讓與其連接的任何人獲取信息,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并且已經催生出了無數創新。從來沒有這么多的人能夠與管理者一樣獲得相同的信息。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所以信息并不是100%可靠的。在比特幣出現之前,可信信息被第三方掌握,比如大家熟知的傳統媒體機構。 當然,這些第三方犯過錯誤,而且也被發現并不能完全履行它們的職責。事實上,一些第三方機構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來為自身利益操控信息。 拜占庭將軍問題已經困擾了計算機科學家30余年,在比特幣出現之前,很多人認為這個問題不可能被解決。而中本聰的解決方案叫作比特幣協議,它不僅為每位互聯網用戶提供了一種安全傳輸信息的方法,而且還能確保信息是合法的。 毫不夸張的說,這是計算機科學與人類歷史的一個突破。 有了比特幣,“你不能相信你在網絡上讀到的任何東西”這種說法也許就真的會成為歷史。 比特幣是去信任化的,這也就是說系統不需要用戶信任任何人。所有用戶需要做的就是進入區塊鏈去確認每一枚比特幣曾經去過哪里。 一個去信任化的系統不需要中央權威,因為中央權威可能會影響全局。比特幣誕生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當時信任可是一種稀缺之物。 我們現有金融體系的核心是:我們相信正在使用的貨幣會被其他地方接收。這種信任是第三方為其價值打包票的直接結果。而無論這種貨幣是美元、人民幣,還是其他抵押證券,一旦對第三方失去信任,整個體系就會出現問題。 比特幣正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的正確的解決方案。它提供了一種無需第三方就對其價值有信心的方法——比特幣的成功之處正是那些投資銀行的失敗之處。 貝爾斯登的災難和雷曼兄弟的破產證明,單點失敗可能會導致一個系統的崩潰。雖然當時美聯儲作為最后的出資人拯救了整個系統,但因此付出了失去信用的代價。 就連備受尊敬的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都在某次發言中表示,美聯儲的行動已經走到了法律與權力的邊緣。 比特幣可能是對這種信用缺失的一種回應,不論是誰創造了它,它都是想不遺余力地離開任何中心化的第三方。 或許中本聰對此心知肚明:一個中心化的系統只因相信中央權威會做正確的事而強大。如果比特幣的發明者引領了一場革命,那么它不會僅限于這一點。 正因如此,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誰是真正的中本聰,而一個不想被人找到的經驗豐富的密碼學家具有天生的優勢,中本聰就已經充分地證明了匿名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數字貨幣時代: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未來》布萊恩·凱利著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