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景寧縣,寧德壽寧縣及溫州市泰順縣是中國的廊橋之鄉(xiāng)。有橋就有水,有水就有了靈氣,這些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廊橋,萬千風景,卻少為人知。直到2015年6月份,麗水慶元縣通了高速,讓我們有機會去一睹浙江最西南大山的芳容。 初識廊橋是因為美國的電影《廊橋遺夢》。廊橋,泛指有廊屋的橋。可以遮陽避雨,也可保護橋梁,人們也可以在橋上休憩交流。主要類型有木拱廊橋、石拱廊橋、風雨橋等。 也許有人會說在貴州和云南也有很多這樣的廊橋,他們叫“風雨橋”。我也曾經(jīng)這樣認為。其實不然,浙閩的木拱廊橋有別于其它地方的風雨橋。整個橋身利用力學原理,完全使用木材建成,屬于“三無”,即無鐵釘,無橋墩,無斗拱。廊橋造型之美、工藝之巧,在世界橋梁史上堪稱一絕。2012年3月浙江文物局推薦申報了《閩浙木拱廊橋世界文化遺產(chǎn)》。1.詠歸橋詠歸橋位于慶元縣城內(nèi),橫跨松源溪,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元至治年間重建時改今名,屢毀屢建,1924年重建,1983年重修,全長38.76米。因為詠歸橋座落在縣城中心,所以第一次看到廊橋夜景,夜幕下的廊橋很美。 詠歸橋白天的夜景 詠歸橋白天的風采 如龍橋在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從慶元縣城到舉水鄉(xiāng)月山村還有50多公里,需要1個多小時,有一段土路,是盤山公路。看到群山懷抱之中的廊橋時,感覺太漂亮了,真的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慶元是全國生態(tài)第一縣,風景和環(huán)境具佳。CCTV7-鄉(xiāng)村大世界在2014年1月4日播出了“走進慶元”,空氣質(zhì)量很好,在這里宜居宜行。 如龍橋,橫跨于舉溪之上,南北走向,明天啟五年(1625年)修建,全長28.2米,是全國迄今有確切記載、壽命最長的木拱橋。 秋天的如龍橋 不同時間不同的風景 如龍橋的背面 群山環(huán)抱,綠色蔥蘢的竹子,火紅色的水杉樹,層層疊疊,一派絕美秋色。清晨起來,炊煙裊裊,山里的空氣質(zhì)量絕好,是難得的生態(tài)縣。 小河中的水清澈見底,沒有污染,河中的溪魚,自由自在。紅燒溪魚,肉質(zhì)細嫩,是當?shù)氐囊坏烂朗场?/p> 后坑橋位于慶元縣竹口鎮(zhèn)楓堂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長36.2米,凈跨28.5米。歷史上紅軍曾在這里打過勝仗,取得了竹口戰(zhàn)斗大捷,因此當?shù)匕傩樟晳T上稱后坑橋為“紅軍橋”。 通過后坑橋廊屋異形漏窗看出去的秀美風景。 濛淤橋位于慶元縣五大堡鄉(xiāng)濛淤村,全長35.00米,元至元年間建,久廢,明嘉靖五年邑人葉亨重建,1986年重修。 廊橋下面是一池碧綠的溪水 蘭溪橋位于慶元縣五大堡鄉(xiāng)西洋村,橫跨松源溪上游,始建于明萬歷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1984年為建設(shè)蘭溪水電站而按原貌遷建今址。全長48.12米,是全國現(xiàn)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橋,其木拱架受力最科學,技術(shù)構(gòu)建在同類廊橋中堪稱一絕。 石拱廊橋步蟾橋位于慶元舉水鄉(xiāng)月山村尾。步蟾橋是舉溪上較為壯觀雄偉之橋,由石拱、橋面和廊屋三部分組成,全長52米。 步蟾橋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現(xiàn)存建筑為1916年重建。該橋的命名頗具用心,蟾宮古代指月亮,而月山村因其形似月,而喻之仙境,從南門進入月山之地必經(jīng)此橋,意取步入蟾宮,更有蟾宮折桂之意(舉水科舉出仕較多),故稱步蟾橋。佛龕兩側(cè)有一對聯(lián):“村徑列雁經(jīng)龍鳳,野渡連虹許步蟾”。 白云橋位于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全長8.00米。明末年間建。重檐歇山頂檐正翅,小巧玲瓏;橋下有一小瀑布,登橋可聽流泉聲;橋上設(shè)神龕供奉觀音菩薩。 如果你來到美麗的麗水,一定不要錯過慶元縣這里的風景。這些廊橋距離不遠按照地址導(dǎo)航即可搜索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