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人15:陳謙
感動理由:
在寧德周寧縣七步鎮溪頭村,有一個“百草園”,里面種植了512種、株數超過萬株的中草藥。它的主人是81歲的退休醫生陳謙,初衷是為了保護周寧縣的中草藥資源,以造福周寧百姓。
從21歲到81歲,整整一個甲子,出生于南平中醫世家的陳謙,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這座偏遠山城。他是周寧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先行者”之一,退休后,又走遍周寧九鎮五十二村,整理出版了被譽為周寧版《本草綱目》的書籍——《周寧民間常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醫者仁心,81歲的他還在忙碌,總結自己寶貴的行醫經驗,并繼續收集民間中草藥的草方,并毫無保留地呈獻給患者。

陳謙先生還經常參加義診
出生中醫世家
扎根小城60年
陳謙出生在南平的一個中醫世家,專科學西醫,最后成為一名全科醫生。1958年,年僅21歲的他,響應國家號召,身背15公斤重的行李,憑著一張草圖,徒步14個小時、行走120里,來到周寧這座小山城。
此后,陳謙便在周寧安了家,主持參與成立周寧衛校、撲滅麻疹疫情、主持縣醫院工作……他是周寧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先行者”之一,從一名普通醫生,成長為周寧縣醫院院長、縣衛生局局長和書記。

陳謙告訴海都記者,他的人生經歷與周寧當地的衛生事業密不可分,而在工作中,他也認識到中醫的博大精深、中草藥的獨特魅力。因獨特地理環境,周寧的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退休后,陳謙走遍周寧縣九鎮五十二村的山山水水,拜民間青草醫、百姓為師,整理、篩選、論證出版了被譽為周寧版《本草綱目》的書籍——《周寧民間常用中草藥彩色圖集》;為了保護中草藥資源,他自掏腰包,收集上萬株中草藥,建起“百草園”。

陳謙整理的藥方
搶救中藥資源
自掏腰包建基地
陳謙認為,隨著鋼筋水泥建筑的增多、殺蟲劑的大量使用以及百姓對中草藥認識不足,許多中草藥源地遭到破壞,草藥資源被浪費,以致漸漸枯竭。為了保護藥源,搶救中草藥,2014年,退休在家的他,萌生了建一個“百草園”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了周寧縣委、縣政府以及諸多志愿者的支持,最終選定在七步鎮溪頭村一個荒廢的山嶺,開辟出60畝作為中草藥基地。
他不顧年邁,與志愿者一起,整天尋山問藥。有一次,他走到深山一處民宅旁時,聞到了一股獨特的氣味,他隱約覺得是花椒,便循著香味找到民宅的屋檐下,在這里,他看到了一株長勢良好的花椒。當即,他要求屋主幫助收集種子,待時機成熟,進行移植。

陳謙百草園種植
為了擴大草藥種類,他還從全國各地搜集300多種中草藥,30000顆種子,其中還有近30種珍稀草藥,從試培植到成規模引種。如今,“百草園”已有512種常見中草藥,株數超過萬株。
其間,陳謙以福建省環保志愿者五星級會員代表的身份,在周寧組建環保志愿者團隊,一批有著強烈環保意識的干部群眾先后加入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現已發展會員106位。目前,“百草園”的日常打理,主要是這些志愿者在幫忙。
他說,希望以后家長們可以帶著小孩到這里認識各種草藥、認識“瑰寶”,也希望能因此多培養一些中醫人才,繼續發揚這份傳承了幾千年的事業。






陳謙整理的各類藥花
走遍周寧村鎮
編撰周寧版《本草綱目》
陳謙告訴海都記者,退休后,他始終沒有閑著,他花了近一年時間實地采訪尋藥,走遍周寧縣九鎮五十二村的山山水水,現場拍攝,拜民間青草醫、百姓為師,歷時4個月反復整理、篩選論證,八易其稿,匯編出版了被譽為周寧版《本草綱目》的書籍——《周寧民間常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據了解,該書展現了284種周寧民間常用中草藥的文字說明和彩色圖片、143方青草藥治病單方,不僅在周寧縣,乃至全省的中醫藥界都有著巨大的實用及參考價值。
此外,每年,陳謙還堅持為周寧當地群眾義診,開展醫德醫風和健康講座、生態環保宣傳調研。“我出生在中醫世家,家風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現在,自然環境被破壞,很多草藥難找,中醫藥的斷代問題也凸顯了,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因所在。”陳謙說。
在半個多世紀的臨床實踐中,陳謙始終在進行民間單方、秘方、偏方的收集和研究,2015年,他還編輯出版了《古今偏方秘方單方選集》,將自己多年來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呈獻給社會,作為百姓藥方珍藏。
目前,已經81歲的陳謙,還在忙碌著,他還在繼續收集民間中草藥的草方,準備繼續編撰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