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這首《飲中八仙歌》簡直就是一幅別開生面的群像圖,活畫出了同時代、同在長安生活的八位“酒仙”形象。《飲中八仙歌》句句入韻,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謹而靈動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藝術上,采用人物速寫筆法,生動的白描既描繪出八個人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的共性,又從各自角度,準確把握住了人物的各自特色,形象鮮明,相映成趣,栩栩如生,詩中彌漫著一種諧謔與歡快的情調。 如果不對其中人物進行了解,強行記憶恐有難度。然作一張思維導圖似又難以詮釋,故予以補充。 1、人物身份 在詩人的眼里,只關乎酒,無分貴賤。前三人均為唐玄宗寵臣,崔宗之、蘇晉為當世名士,詩仙李白、草圣張旭、平民焦遂。詩中言酒,實則對酒有諸多想往。 2、人物酒態 飲中八人皆有八態。 賀知章只寫酒醉騎馬,跌入井里也熟睡不醒。以夸張手法描摹醉態,表現其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征。 汝陽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他敢于飲酒三斗才去上朝見天子,還想將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其享樂心理與醉態一覽無余。 李適之曾于天寶元年為左丞相,雅好賓客,飲酒日費萬錢,喝起酒來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后雖罷相仍酒興未減,可堪為有錢更能喝。 崔宗之是一位英俊少年,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喝醉后,宛如玉樹迎風搖曳。“玉樹臨風”是形容宗之的俊美豐姿和瀟灑醉態。 蘇晉處于“齋”與“醉”的矛盾,雖糾結不已,還是因酒癮而違背佛規,兩句詩就表現了因嗜酒而忘乎所以的情狀。 李白醉酒是家常便飯,喝多了就在酒家睡覺。天子召見,也沒有誠惶誠恐之態,足見其醉后的豪氣縱橫,狂放不羈。 焦遂雖是平民,要喝五斗后才有醉意,高談闊論往往語驚四座,可見其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 3、人物酒品 誰最能喝?誰酒風最好?與君商榷。 賀知章:喝多了就想睡覺,酒風最好。 汝陽王李琎:喝三斗就能演。 李適之:能埋單能作陪,古今皆愛之。 崔宗之:喝不喝都能擺POSE。 蘇晉:喝還是不喝,是個問題?滴酒腸中過,醉中可逃禪。 李白:有酒就有詩,喝多就不走。 張旭:三懷過后無形象,取筆自來狂中草。 焦遂:酒量出眾,五斗才有醉意,無胡話皆高論。 |
|
來自: lixiujuan201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