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長邀請牟應龍為其書齋作銘,并邀請趙孟頫為之謄錄抄寫,于是就有了延佑七年(1320年)10月21日所成此帖。《尚友齋銘》文備述“尚有齋”名深意,即在所謂嘉獎鄧慶長“卓有奇志、不蹈故常、恥為今人”,故名其齋曰“尚友”,意在“勸之進德”,趙孟頫為之悉心書錄。全帖以行書寫成,又篆“尚友齋”三字,可減趙孟頫及其用心。此帖與傳世趙孟頫同年所作《湖州妙嚴寺記》書風極為相近,可知相距時間不會太遠,而其結撰為文,又與《故總管張 公墓志銘》極為相類。 元趙孟頫行書《尚友齋銘》,尺寸63×33.5cm,創(chuàng)作年代,1320年作,估價 RMB 600,000-700,000, 成交價 RMB 672,000 專場 ,拍賣時間 2008-12-07 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 2008秋季拍賣會。鈐印:趙氏子昂,天水郡圖書印 ,鑒藏印:廷美,稚柳居士,稚柳佩秋珍藏之印,南陽陳氏。 元趙孟頫行書《尚友齋銘》 元人鄧慶長名衍,鄧文原《家屬帖》中即說“連收慶長書”云云。其傳則附鄧文原本傳后,云:“陰授江浙等處伊學副提舉,未任,卒。”同時,鄧慶長與元朝大詩人范德機等人常有往還,《范德機詩集》卷三有《送鄧慶長從宦吳中》,可知鄧慶長曾為官吳中。而范德機的書法也是趙孟頫推崇的,趙孟頫曾評范德機書法成就時說:“范德機漢隸,我固當避之;若其楷法,人亦罕及。” 鄧又與當時侍講學士、中書省參知政事袁桷(1267-1327年)等交善,袁桷曾有詩寄鄧慶長等人(《寄張伯雨道士兼簡鄧慶長》)。同時,袁桷與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等人亦有金石之交。因此,推知趙孟頫與鄧慶長等人在許多場合都有謀面,其間或有深交。 而牟應龍(1247-1324年),字伯成,其先為蜀中人,當時人稱隆山先生,以文章大家聞名于東南一帶。故此,鄧慶長邀請牟應龍為其書齋作銘,并邀請趙孟俯為之謄錄抄寫,當非難事。于是就有了延佑七年(1320年)10月21日所成此帖。《尚友齋銘》文備述“尚有齋”名深意,即在所謂嘉獎鄧慶長“卓有奇志、不蹈故常、恥為今人”,故名其齋曰“尚友”,意在“勸之進德”,趙孟頫為之悉心書錄。全帖以行書寫成,又篆“尚友齋”三字,可見趙孟頫及其用心。此帖與傳世趙孟頫同年所作《湖州妙嚴寺記》書風極為相近,可知相距時間不會太遠,而其結撰為文,又與《故總管張公墓志銘》(見下圖)極為相類。 《尚友齋銘》后為明代大家劉玨所藏,曾鈐“廷美”印。 謝稚柳舊藏。款識:延佑七年庚申歲十月廿一日,吳興趙孟頫書。 趙孟頫楷書《故總管張公墓志銘》賞析 《故總管張公墓志銘》由方回撰文,趙孟頫書,為中楷,既具大楷沉著剛勁之氣,又有小楷秀逸靈動之姿,在趙氏存世墨跡中甚少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