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掛在墻上的文物牌上的介紹燕墩是從元代開始在這里堆土為臺并在其上建烽火臺,作為北京五鎮的南鎮。所謂五鎮是說過去北京城在東南西北中按五行各建有一座鎮物,據說到了明代修建外城墻時才把土墩外加砌了城磚而成為現在的樣子。到了清代喜歡到處題字立碑的乾隆在煙墩上立了一座方碑。 如今在這座燕墩的北側有一小門,門內有臺階可以登頂,不過這扇門一直就沒有對公眾開放過。 遠眺煙墩上的方碑,可見其體量巨大,碑頂是四角攢尖頂碑蓋,每條脊上均雕刻有一條行龍。碑底是須彌座,束腰部位雕有神像,這些神像破壞很嚴重,犄角君沒有拍過就不上圖了,有文章說雕的是水神不知對否。在碑身上刻有乾隆御筆的漢滿文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 說起乾隆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非常有趣,2004年曾經在先農壇出土過另一座石碑,上面同樣刻有乾隆的這兩篇詩文,這座御碑如今被立在首都博物館前,為了保護文物,現在石碑外面已經加上了玻璃護罩。至于當年乾隆為什么刻了兩塊相同內容的石碑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