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社史鉤沉】杭州城的丁家

     真友書屋 2018-02-05

    捐資修建蔣果敏公祠的丁申、丁丙兄弟,乃杭州城的富紳之家,是晚清杭州有廣泛影響的人物,亦商亦文,尤其在杭州文化史上德高功著,鼎鼎有名。


    丁申(1829—1887),原名壬,字禮林,所居室曰竹書堂小如舟,故自號竹舟。同治三年(1864)協助蔣果敏辦理賑撫局,出資出力,有功于民,經閩浙總督左宗裳上疏奏請任杭郡庠生五品銜候選主事。又因重建文瀾閣,嘉惠士林,清光緒皇帝特賞四品頂戴之殊榮,后浙江巡撫衛榮光又奏請欽旌“樂善好施”坊額。


    丁丙(1832—1899),字嘉魚,號松生,晚號松存。亦自署錢塘流民、八千卷樓主人、十載孤兒、竹書堂主人、青門詞隱、書庫抱殘生等。杭郡庠生。同其兄丁申一起在杭竭力辦理賑撫局,主持過西湖浚湖局事宜,亦被左宗棠請旨舉薦任用江蘇補用知縣同知銜,但其婉辭不仕。

    丁申、丁丙兄弟雕塑


    丁申與丁丙,二人“友愛無間,自相師友,凡所設施,申或詳列條目,而令丙為之,出而癉勤,入而計謀,如治家事,故并有名于時。”杭州城的公益活動,常常有丁家兩兄弟的身影,后人多以丁氏兄弟稱謂。


    據考,丁氏世系源于山東濟陽。丁申祖上于清初順治三年(1646)由紹興府山陰縣柯橋鎮遷往杭州,定居杭城田家園北頭發巷梅束里。從這里慢慢擴展,東臨直大方伯,南至銀洞巷,西到大王廟巷,北貼馬所巷,占地近百畝。丁家累世或仕為官,或勤耕讀,或業商賈,代代相傳,并熏染后人。丁家有印“濟陽”、“柯巖舊一”、“泉唐”、“田家園丁”、“梅束里民”等,多寓意其遷居之變。


    在杭州劫后重建中,丁申、丁丙兄弟出資組織重建錢塘縣學、仁和縣學、杭州府學、敷文書院、崇義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別創講堂“敷文講學之廬”、正蒙義塾、湖墅社學,免費接收或資助貧寒家庭子弟讀書;修復大量的名勝古跡,如廣化寺;整理出版大量鄉邦文獻史料,大力弘揚杭州鄉邦文化。同時,丁氏兄弟學養深厚,有多種著作傳世。丁申編著的《武林藏書錄》記載自晉至清杭州藏書家史略以及自宋至清杭州官家、學校、書院藏書、刻書概略。丁丙編著的《武林坊巷志》記載自南宋至清末杭州都市的坊巷、官府、宮室、寺觀、名人宅第以及有關文獻。丁氏兩兄弟還編刊有26集208冊的《武林掌故叢編》。其在杭州文化建設上舍資出力,澤潤后世,乃鄉邦文化之功臣。


    丁家愛書、集書、抄書、藏書,有著幾代人的門第淵源、傳統,春往秋來,風霜雪雨,自始至終,矢志不移,且門第下去,到了丁申、丁丙兄弟更是發揚光大,全心投入,不惜財力,對印學書籍亦是情有獨鐘。


    丁丙有號曰“八千卷樓主人”。其“八千卷樓”之典,緣于丁申、丁丙的祖父丁國典(1750—1828)慕其北宋先祖丁顗頭曾藏書八千卷之雅事,銳意捜求書籍,于杭州梅束里營建藏書樓,并請書法名家粱同書題寫“八千卷樓”匾額,以紀祖德,以勵子孫。丁國典雖有藏書“八千卷樓”,卻因忙于生意讀的不多,但他認為:“吾聚書不多,雖不能讀,必有好學者為吾子孫矣。”在他看來,聚書是為子孫置下一份文化財富。丁申、丁丙的父親丁英(1804—1855),承祖業商,生意很大,“附糧艘所至,以南北食貨營運。嗜學,于書無不讀,且喜藏收,嘗以經商之便,往來齊楚燕趙之間,遇秘籍,即購載以歸,于是插架漸富”。清咸豐十一年(1861)藏書益臻豐富的“八千卷樓”同廣化寺一樣毀于兵災。丁申、丁丙兄弟不負祖訓,承繼祖蔭,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藏書樓,仍沿用原樓名。丁申、丁丙兄弟一代,不僅繼承家業,開創杭州近代絲綢、棉紡工業,亦富而好學,廣為收購圖書,“節衣縮食,朝蓄夕求,遠自京師,近逾吳越,外及海國,或購或抄,隨得隨校,積二十年,聚八萬卷”。藏書之數,較樓額之數已逾十倍。事實上還遠不止這個數字,有資料顯示,丁家聚書1.5萬多種、20余萬卷。后來斥資擴充了“嘉惠堂八千卷樓”、“后八千卷樓”和“小八千卷樓”,擁有三座藏書樓,各書樓功能明晰。其“嘉惠堂八千卷樓”收藏《四庫全書》及附入存目之書,“后八千卷樓”收藏《四庫全書》未收之書,“小八千卷樓”收藏宋元刊本、明刊精本、舊抄本、校本、稿本等善本書籍,二十年矢志搜羅,藏書已蔚為大觀。俞樾稱丁家藏書富甲海內,取宋周道信詩“田園一蟁睫,書卷百牛腰。”書聯以贈丁家,他覺得聯中所言還不能形容丁家藏書之巨,附言說“然豈止百牛腰耶,雖萬未足也。”


    丁家的藏書汗牛充棟,丁丙終身沉湎于家鄉文化的研究。晚年他編纂了五百萬字的《武林坊巷志》,記載了自南宋自清末所有杭州城內的坊巷、官府、宮室、市井、寺觀及名人宅第。光緒二十二年(1896),丁丙編完這部巨制鴻篇,垂垂老矣。但他謙遜有加,沒有敢遽然出書。當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接到丁丙的孫子送來的書稿,感慨不已。他說:“我已衰老,尚能見到此書,真是幸運啊!”俞樾的話不是過譽之言,直到如今,在我國,《武林坊巷志》仍稱得上是一部最大的“都市志”。


    杭州不僅是山水城市,更是人文城市。就藏書而言,以家而論者,此時約有70余家之盛。而丁家藏書首屈一指,且富甲于東南。因此,丁家“八千卷樓”與浙江湖州陸心源“皕宋樓”、江蘇常熟翟紹基“鐵琴銅劍樓”和山東聊城楊以增“海源閣”并列合稱清末中國四大藏書樓,盛名遠播。


    杭州不僅是山水城市,更是人文城市。就藏書而言,以家而論者,此時約有70余家之盛。而丁家藏書首屈一指,且富甲于東南。因此,丁家“八千卷樓”與浙江湖州陸心源“皕宋樓”、江蘇常熟翟紹基“鐵琴銅劍樓”和山東聊城楊以增“海源閣”并列合稱清末中國四大藏書樓,盛名遠播。


    丁申故世早,其長子丁立誠承繼家事,繼續同其叔丁丙共謀事業。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丁立誠科考中舉后就職內閣中書,當他得知叔父丁丙痼疾日重,沉疴難愈,便決計南歸回杭,并表示不再北上,全力輔佐叔父經理各項事宜,遇到問題,敢于擔當,“眾以事相質,由其代剖,有疑則參酌妥善而出之”,從不推諉,盡責盡力。

    丁立誠與李福耀唱和詩稿


    丁立誠(1850—1911),字修甫,號慕倩,晚號辛老。清末著名學者、詩人、楹聯家、藏書家。清同治六年(1867)補錢塘縣學生員,肄業于詁經精舍,并先后就讀于東城、紫陽、崇文各書院,抵京之初入試不遇,留京就學,一邊讀書,一邊入廠肆訪求四庫著錄之書,為補抄文瀾閣書計。丁立誠工詩能文,古文詩詞、金石書畫、收藏鑒賞無不精通,所收西泠八家刻印尤富。擅聯語,尤致力于詩名于時,常隨叔父丁丙遍游名勝,搜討掌故,以詩記之。他積極參與詩社活動,取龔自珍“空留一劍知己,夜夜鐵花寒”之詩意,與吳兆麟、王景彝等結“鐵花吟社”。取漢詩《古歌》中“清樽發朱顏,四坐樂且康。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霜”詩意,與許增、李輔耀等所創“清尊雅集”。雅集結社興濃,常與詩友吟詩作對,評論時弊,夾議朝政,如徐珂為《王風箋題》作序時所說“詞意精妙,暗寓時事,蓋有感于庚子拳變而作也。”丁立誠作詩近萬首,他的詩,雖詞意精妙,因為多含以詩文評議朝政的內容,故其在世時未能付梓。丁立誠的書法,小楷之精致,草書之瀟灑,字如其人,體現出他的儒雅品格,尤以引甲骨文入書法與印學之貢獻最為人稱道。

    丁立中書法作品,引自《書法》,2010年第2期


    丁立中(1866—1920),字和甫,號禾廬、宜堂,室名九思居,丁丙長子。清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科舉人。他秉承經商傳統,做起了絲綢生意,組織綢業會館。同丁立誠一樣,他也是錢塘著名詩人,有大量詩鈔遺世。西湖名勝舊有楹聯,常見他的大名在其中。西泠印社第一個建筑仰賢亭有幅112字的長聯:“誦印人傳記,如龍泓之雄渾,鶴田之淵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鐵筆后,各具豐裁,固不囿兩浙專家,集同好討論一堂,洵能紹秦漢先型、斯冰遺法;考西湖志乘,若君復作水亭,嗣杲作書樓,東坡作石室,于樂天竹閣側,別開幽勝,更卜筑數椽精舍,繼往哲重聯八社,允足助林泉逸興、唐宋風流”就出自丁立中的手筆。聯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逸事和歷史典故,鮮明而不古板,很見其詩文功底之深。


    丁立誠有一女六子,依次為丁若秾、丁有之(有字號竹蓀、上左、白丁)、丁輔之(仁友、仁)、丁善之(三在、三厄、不識)、丁祁之(孔有)、丁周之(六太)、丁宣之(仙之、以布、展庵)。濡染家風的丁家后裔,知書達理,是一個很活躍的文化圈子,詩賦吟詠,琴棋書畫,各有千秋。丁立誠、丁立中率丁家子弟丁白丁、丁輔之、丁不識、丁以布等常常一起煮酒斗詩,以文會友。后來,丁立中、丁白丁、丁不識、丁以布等,以及丁家館閣王海帆,都躋身柳亞子擔任社長的著名詩人團體——南社。

    丁輔之書法作品


    丁立誠次子丁輔之(1879—1949),原名仁、仁友,字子修、輔之,號鶴廬、鶴丁,齋堂為七十二丁廠、守寒巢、百石齋、小龍泓館。受其父組織“鐵花吟社”、“清尊雅集”,以詩詞書畫結社之習,以及愛好收藏西冷八家印章的影響和熏陶,年輕的丁輔之自幼喜好結交同道,漸漸步入其中。“少承門業,性喜雕文,收羅印典,積有巾箱”。他一生集印、藏印、治印,無以歇怠,癡迷非淺,嗜印成癖,撫拓無虛日。他還承繼了其父以甲骨文入書法之技藝,經常或集聯,或詩文,頗具特點。


    每年盛夏,丁輔之都會來蔣果敏公祠人倚樓避暑消夏,習書作畫,把撫印石,結交文友。

    謝之光繪《丁輔之夫婦像》


    關于丁輔之年少時在孤山的活動,丁輔之的孫輩丁利年曾撰文說:“光緒甲午(1894年),輔之公與葉品三先生在杭州西湖一荒山上筑舍讀書,兩人志趣相投過從甚密,常在西子湖畔開懷暢談,有志于篆刻藝術。”


    “輔之公與葉品三先生在杭州西湖一荒山上筑舍讀書”,此山系孤山無疑,“舍”指何舍,尚且存疑,是否指人倚樓,或鶴廬,或另有所居?且二人年齡相去十二歲,1894年丁輔之年方十五,而葉為銘已有二十七歲了。是在一起讀書,還是同好時常聚會?還是因拓制印譜的需要,這些雖然都有待發掘更多的史料。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無疑,二人志趣相投,關系非同一般。因相同的志趣,常聚孤山南麓,常來人倚樓賞印交流,切磋篆刻之道,印譜拓制之法。


    于是,不經意間,丁家捐資興建的蔣果敏公祠中的人倚樓,無形中成了丁輔之的聚友之地,為西泠印社創立之前的醞釀提供了立足及活動的場所。在杭人眼里,人倚樓的背后是一個門第書香、財力雄厚的地方家族。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漫| 同桌上课脱裙子让我帮他自慰|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国产性色的免费视频网站|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午夜场|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肉感饱满中年熟妇日本| 国产精品一码二码三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国产999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 在线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A级孕妇高清免费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影视|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