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蟾蜍圖片 蟾蜍中藥圖片 蟾蜍圖片 藥材名:蟾蜍 拼音:Chán Chú 別名:疥蛤蟆,癩蛤蟆,蛤蟆 來源: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體。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將蟾蜍殺死,直接曬干;或殺死后除去內(nèi)臟將體腔撐開曬干(華東、中南、華南)。這種干燥蟾蜍,商品稱為'干蟾',除去內(nèi)臟的商品習稱'干蟾皮'。 性狀:性狀鑒別,全體拘攣抽皺縱向有棱角,四足伸縮不一,表面灰綠色或綠棕色。除去內(nèi)臟的腹腔內(nèi)面為灰黃色,可見到骨骼及皮膜。氣微腥,味辛。以個大、身干、完整者為佳。 化學成分:花背蟾蜍耳后腺分泌物含膽甾醇,南美蟾毒精,日本蟾毒它靈,遠華蟾毒精,沙蟾毒精。 性味:味辛;性涼;有毒 歸經(jīng):心;肝;脾;肺經(jīng) 貯藏:曬干防蟲蛀,干燥通風 禁忌:表熱、虛脫的人忌用
1、增強心肌收縮力 蟾蜍制劑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減低心率并消除水腫與呼吸困難,類洋地黃樣作用。 2、升壓作用 本品繁榮昌盛壓作用迅速而平穩(wěn),維持時間長且能使腎、腦、冠脈血流量增加,優(yōu)于腎上腺素縮血管藥。 3、局麻作用 用豚鼠角膜進行試驗,眼內(nèi)滴入等量藥物后,每隔5min刺激6次,共30min,統(tǒng)計30min內(nèi)刺激角膜不發(fā)生反應的次數(shù),以無反應的百分率作用為局麻過程指標,發(fā)現(xiàn)其局麻作用大部分比可卡因強。 4、抗腫瘤作用 蟾蜍制劑具有增高小鼠脾臟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EC)活性率,促進巨噬細胞功能及增高清溶菌酶濃度等作用,另外蟾蜍對免疫系統(tǒng)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方面也有作用。 外用:燒存性研末敖或熬膏攤貼。--《中藥大辭典》 內(nèi)服:煎湯,1只;或入丸、散,0.3~1錢。--《中藥大辭典》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或調(diào)涂;或活蟾蜍搗敷。--《中華本草》 內(nèi)服:煎湯,1只;或入丸、散,1-3g。--《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1、治一切瘡腫、癰疽、瘰疬等疾,經(jīng)月不瘥 蟾蜍一枚(去頭用),石硫黃(別U研)、乳香(別研)。木香、桂(去粗皮)各半兩,露蜂房一枚(燒灰用)。上六味,搗羅為末,用清油一兩,調(diào)藥末,入瓷碗盛,于銚子內(nèi)重湯熬,不住手攪,令成膏,絹上攤貼之。候清水出,更換新藥,瘡患甚者,厚攤藥貼之。(《圣濟總錄》蟾蜍膏) 2、治發(fā)背腫毒未成者 活蟾一個,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憤,再易一個,如前法,其蟾必踉蹡;再易一個,其蟾如舊,則毒散矣。若勢重者,以活蟾一個,或二三個,破開連肚乘熱合瘡上,不久必臭不可聞,再易二三次即愈。(《醫(yī)林集要》) 3、治早期瘰疽 蟾蜍,將其腹切開一厘米創(chuàng)口,不去內(nèi)臟,放入少許紅糖。將患指伸入其腹內(nèi),經(jīng)二小時后,可另換一只蟾蜍,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癥也有效。(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4、治疔毒 蜘蜍一個,黑胡椒七粒,鮮姜一片,將上藥裝入蟾蜍腹內(nèi),再放砂鍋或瓦罐內(nèi),慢火燒焦研細末。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5、治胸壁結核和淋巴結結核破潰成漏孔 癩蛤蟆一個,白胡椒三錢,硫黃二錢。先將胡椒、硫黃塞入蛤蟆腹內(nèi),后用黃泥包裹蛤蟆厚約一、二寸,火內(nèi)煨透,取出去泥,研細末,香油調(diào)成糊狀,滅菌后,涂于無菌紗布條放入漏孔內(nèi),外蓋紗布,每二至四天換藥一次。(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6、治氣臌 大蝦蟆一個,砂仁不拘多少。為末,將砂仁裝入蟆內(nèi)令滿,縫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紅,候冷,將蟆研末,作三服,陳皮湯送下。(《絳囊撮要》蟾砂散) 7、治腹中冷癖,水谷陰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 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則九日十日一作。(《補缺肘后方》) 8、治破傷風 蝦蟆二兩半,切爛如泥,入花椒一兩,同酒炒熱,再入酒二盞半溫熱,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 9、治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 大干蟾蜍一枚(燒存性),皂角(去皮、弦,燒存性)一錢,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為束,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嬰方論》五疳保童丸) 10、治小兒疳瘦成癖幾危者 蟾蜍去頭皮臟腑,以桑葉包裹,外加厚紙再裹,火內(nèi)煨熟,口啖二支,十余日愈。若口渴,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 11、治大腸痔疾 蟾蜍一個,以磚砌四方,安于內(nèi),泥住,火煅存性,為末;以豬廣腸一截,扎定兩頭,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綱目》) 12、治小兒走馬疳,牙斵臭爛,侵蝕唇鼻,亦治身上肥瘡 蚵蛾(黃紙裹,煨焦)、黃連各末一兩,青黛一錢。為末,入麝香少許研和。先以甘草湯洗去皮,令血出涂之。瘡干好麻油調(diào),濕則干用。(《全嬰方論》田酥散) 13、治癬 干蟾蜍燒灰,以豬脂和涂之。(《僧深集方》) 14、治舌口生瘡 膽礬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盡為度。(《圣惠方》蟾礬散)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1、治療白喉 每次取活蟾蜍約170克,明礬約33克,同放在石臼內(nèi)舂爛,用紗布包裹成長方形(5×10厘米),置于患者前頸,繃帶固定。當時患者即有清涼舒適感,約經(jīng)4~5小時咽喉部分泌物減少。重癥患者4~6小時更換1次,輕癥6~10小時更換1次,經(jīng)20小時后即感咽喉部濕潤舒適,吞咽便利。 2、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活蟾蜍去頭、皮和內(nèi)臟,焙干研末;另以豬膽汁濃縮液與面粉等量混和,低溫炒松研末。按7:3的比例將蟾蜍粉與豬膽面粉混和均勻,裝入膠囊。每次5分,每日3次,飯后送服。10天為一療程,共二個療程。 3、治療炭疽病 用干蟾蜍1只,加水300毫升,煎至253毫升,冷卻后頓服;或以活蟾蜍1只,去凈內(nèi)臟,搗成糜狀,開水沖服;或用蟾蜍1只去內(nèi)臟洗凈,配合白菊花5兩,水煎當茶喝,或將蟾蜍、白菊花藥渣外敷皮膚炭疽潰瘍處。亦可配合金黃散(成藥),水調(diào),經(jīng)常涂抹水腫處。 4、治療惡性腫瘤 將活蟾蜍曬干后烤酥研細末,過篩,和面粉糊做成黃豆粒大的小丸。面粉與蟾蜍粉之比為1:3。每100丸用雄黃5分為衣。成人每次5~7丸,日服3次,飯后開水送下。過量時可有惡心、頭暈感。 5、治療腹水 取新鮮活蟾蜍殺死(內(nèi)臟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細末,貯于密閉瓶內(nèi)備用。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克,體弱婦幼酌減,10次一療程,一般可進行二個療程,如無效不必續(xù)服。治程中如血壓逐步下降,亦應考慮停藥。 6、治療麻風 蟾蜍與蒼耳草配合服用,據(jù)31例觀察,似具有一定療效。 五味中醫(yī) 金匱腎氣丸,居然有這么厲害!「經(jīng)典回顧」 |
|
來自: 谷山居士 > 《醫(yī)藥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