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鳥一般指的是雀形目\百靈科下鳥類總稱。屬于小型鳴禽,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往往邊飛邊鳴,由于飛得很高,往往讓人只聞其聲,不見其蹤。由于叫聲清脆,“小百靈”也成為聲音甜美好聽的代名詞。多數百靈鳥飛姿優美,叫聲悅耳動聽,在鳥類世界可算是一種能歌善舞的小精靈。 百靈鳥生活通常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巖石上,非繁殖期多結群生活,常作短距離低飛或奔跑,取食昆蟲和草籽。我國常見的種類有沙百靈、云雀、角百靈、小沙百靈、二斑百靈、歌百靈和蒙古百靈等。以下列出的僅是我國有分布的一部分百靈科的鳥類。 一、沙百靈.百靈的俗稱,為百靈科\百靈屬鳥類。是國內外熟知的觀賞籠鳥之一。分布于我國內蒙古廣大地區及河北省的北部,青海省東部等地。多為終年留居或繁殖鳥。 沙百靈可以學習許多鳥類和小動物們的聲音,它的叫聲響亮且能夠維持很長時間,聲色委婉動聽,在高空中可以直抵云霄,把它關在籠子里它也能歌善舞,因此稱百靈為“鳥中歌王”。 二、白翅百靈.為百靈科\百靈屬鳥類,是一種體大(18.5厘米)而翼長的百靈鳥。嘴略短而粗厚。合翼時具明顯的白斑,特征為白色的下翼和飛行時寬白色的后翼緣與黑色的次級飛羽及內側初級飛羽成對比。成鳥肩部棕色。雄鳥的頂冠及耳羽棕色而無細紋。尾具白色寬邊。與雪鹀的區別在覆羽無白色且嘴形不同。 白翅百靈是全面遷徙的候鳥,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我國較為罕見,越冬鳥見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白翅百靈棲居干燥草原,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因個子很小,加上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要抓拍到它完美的身影并不容易,關于它的影像資料也不多。 三、二斑百靈.為百靈科\百靈屬鳥類,有三個亞種,主要分布于溫帶地區,從前蘇聯、伊朗、阿富汗、印度。指名亞種為留鳥于新疆西部。其它是候鳥,在非洲東北過冬,那時群居。其它時候遍布中東地區半沙漠地帶,很少會飛到西歐。地上建巢,每次生3-4個蛋。主食草籽,繁殖期也吃很多昆蟲。 二斑百靈生活于草原、沙漠、小灌叢、近水草地等空曠地區。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于地面,或于飛行時,或在空中振翼同時緩慢垂直下降時鳴唱。高飛時直沖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 四、長嘴百靈.為百靈科\百靈屬鳥類,體長約21.5厘米,似二斑百靈但體型比較大,尾部甚多白色,胸部的黑色點斑不顯著。共有三個亞種,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國也有分布,指名亞種為留鳥于西藏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另一亞種為留鳥于新疆西部的昆侖山、西藏東北部昌都地區、青海及四川西北部。 長嘴百靈棲于海拔4000~4600米的湖泊周圍的草叢植被。在湖泊周圍,河灣,河灘地最易見到。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于地面或于飛行時,或在空中振翼同時緩慢垂直下降時鳴唱。高飛時直沖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甚細弱的不連貫鳴聲,間雜以模仿其他鳥如鷸類的叫聲。受驚時發出響亮悅耳的哨音。 五、蒙古百靈.為百靈科\百靈屬鳥類,國外分布于蒙古、俄羅斯南部地區,國內僅分布于內蒙古、青海和東北部分地區。 蒙古百靈在我國種群數量曾經是較為豐富的。但由于其鳴聲悅耳,是著名的籠養鳥,在繁殖季節遭受獵捕,使資源遭到很大破壞,加之草原開發和過量放牧,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影響到蒙古百靈種群數量的增長,在東北西部一帶,種群數量也很稀少,應注意保護。 六、黑百靈.為是百靈科\百靈屬的一種鳥類。是全面遷徙的候鳥,于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國偶見,有記錄于新疆西北部越冬。 黑百靈的平均體重約為60.0克。棲息地包括溫帶草原和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干草原。甚喜遷徙,繁殖地不斷地更換。棲居多草的干旱平原。平時在地上尋食昆蟲和種子。主要以草籽、嫩芽等為食,也捕食昆蟲,如蚱蜢、蝗蟲等。 七、角百靈.為百靈科\角百靈屬鳥類,共有42個亞種。角百靈雄鳥前額白色或淡黃色,頭頂前部緊靠前額白色之后有一寬的黑色橫帶,其兩端各有2-3枚黑色長羽形成的羽簇伸向頭后,狀如兩只角。為全球分布較廣的一種鳥類,分布于我國的亞種除個別為冬候鳥外,其他均在中國繁殖,為留鳥。平時多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成3-5只的小群,特別是遷徙季節、非繁殖期和冬季較喜成群。 角百靈在中國分布較廣,種群數量較豐富,由于它主要以雜草種子和昆蟲為食,在植物保護中具有一定意義,同時鳴聲婉轉動聽,亦可作為籠養觀賞鳥,具有保護價值。 八、歌百靈.為百靈科\歌百靈屬鳥類,共有16個亞種。分布于巴布亞新幾內亞、緬甸、老撾、中國、澳大利亞、東帝汶、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柬埔寨。歌百靈在中國僅見于廣東和廣西等少數地方,數量極為稀少,是罕見物種。 歌百靈極善嗚叫,邊飛邊嗚,鳴聲清脆婉轉。在空中飛鳴一陣后又突然急降直下,行為和云雀很相似,但飛翔能力和嗚叫均較云雀弱。主要棲息于開闊而平坦的草地、農田、牧場、曠野等低地,也出現于林緣疏林草地和干的水稻田。主要以草葉、草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螞蟻、蚊、象鼻蟲等昆蟲,尤其在繁殖季節,昆蟲在食物中占有的比例較大。 九、亞洲短趾百靈.俗名小沙百靈,為百靈科\短趾百靈屬鳥類。我國東北、華北西部廣大地區有繁殖,為留鳥或夏候鳥。長江以北有遷徙鳥經過,越冬地不明。 亞洲短趾百靈主要棲息于歐亞大陸各地乾旱的草原和牧場。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班牙特內里費島。繁殖期間鳴叫婉轉動聽。棲于半荒漠草原、河流旁沙礫地或草地上。以雜草種子等為食,也食昆蟲。筑巢于荒漠多礫石的砂土地或河漫灘上。每窩產2-3枚卵。 十、云雀.別稱:大鷚、天鷚、百靈、告天鳥、阿蘭。為百靈科\云雀屬鳥類,共有個亞種。體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腦勺具羽冠,適應于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后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跖后緣具盾狀鱗。 云雀在國外分布從蘇聯東部到西歐諸國以及亞洲東北部日本、朝鮮、向西經中國、中亞一直到非洲北部;國內繁殖在西北的新疆、青海、西藏、河北、山東以及東北黑龍江、吉林等。冬季遷徙至東北南部和東南部、長江中、下游,以至江蘇、廣東北部等地越冬。 十一、小云雀.為是百靈科\云雀屬的鳥類,共有12個亞種。具聳起的短羽冠,上有細紋。全身羽毛黃褐色,上體、雙翼和尾巴有縱斑紋,尾羽有白色羽緣。棲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淖及沼澤。正常飛行起伏不定。警惕時下蹲。云雀到一定高度時,稍稍浮翔,又疾飛而上,直入云霄,故得此名。 小云雀在國外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印度次大陸及中南半島和太平洋諸島嶼。國內分布于山東、陜西、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中國中南部廣大地區以及海南島和臺灣等省。小云雀在中國主要為留鳥,在中國四川、甘肅、西藏、陜西等地為夏候鳥或冬候鳥。 十二、日本云雀.為百靈科\云雀屬鳥類。體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淺黃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腦勺具羽冠,適應于地棲生活,腿、腳強健有力,后趾具1長而直的爪;跗跖后緣具盾狀鱗。 日本云雀主要分布于日本,繁殖于日本,部分鳥在中國南方越冬。遷徙時偶見或越冬于中國華南及華東沿海,包括香港。 十三、鳳頭百靈.為百靈科\鳳頭百靈屬鳥類,共有37個亞種.具褐色縱紋,冠羽長而窄。上體及翅覆羽沙褐色,具黑褐色軸紋,后頭有一簇細長并幾呈黑色羽毛構成羽冠,下體棕白,喉側和胸部密布黑褐色條斑。嘴淺角色;跗蹠肉色。體身長17-18厘米,翼展29-34厘米,體重35-45克。鳴聲較云雀的鳴聲慢、短而清晰。 鳳頭百靈在我分布于新疆西北部、青海、甘肅、寧夏賀蘭山沿黃河、河北南部、內蒙古西部包頭。江蘇和四川北部等部分地區為冬候鳥。多活動于沙漠邊緣、半荒漠附近、農田等處,僅在平原活動,從不到林間。營巢于草叢、農田地面土坑內。平時在地上尋食昆蟲和種子。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屬雜食性的益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