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天。東北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日軍糾集重兵向抗聯第2路軍總部和所屬第5軍3師的后方秘密營地藍棒山發起進攻。守衛秘密營地頭道哨卡的是3師8團1連的60多名官兵。 1連官兵過去多是打獵的好手。連隊有”炮手連”之稱。連長李海峰1900年生于黑龍江寧安縣。從小隨父種田打獵。練就了一手百發百中的好槍法。”九一八”事變后。他在家鄉組織了一支抗日義勇軍,轉戰東滿各地。1937年7月,他參加了抗日聯軍第5軍擔任連長。1938年3月中旬,上級命令1連向預定地點轉移。 連長李海峰和指導員帶領13名戰士,準備接上總指揮部派來的交通副官張風春后再一起轉移。3月18日凌晨,李海峰連長一行與張副官會合。轉移途中他們發現400多名日偽軍正騎馬踏雪向七星砬子市市區的石灰窯山溝圍過來,石灰窯山溝里駐有5軍3師的后方醫院、被服廠和部分機關人員,敵人一旦進溝,后果不堪設想。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一邊鳴槍報警。一邊率領戰士們搶占附近的小孤山阻擊敵人。為密營的同志們爭取時間轉移! 日偽軍縱馬鳴槍沖殺過來,李海峰當即命令全連:“一人瞄準一個。開火!“14支槍一齊開火,敵人隨即倒下了14人。日軍很快集中4門迫擊炮向山頭猛轟,李海峰的雙腿被炸斷,機槍手也犧牲了。他拖著兩條斷腿,舉著一支連珠槍。朝涌上山坡的敵人猛烈射擊。很快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敵人經過片刻喘息后,進攻更加猛烈了,剎那問,密集的炮彈又壓了下來…… 李海峰從戰士手里要過機槍,哪里情況危急,他就讓戰士們將他抬到哪里打。戰斗從黎明打到下午,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殲滅日偽軍100多人。而指導員班路遺等11名同志卻英勇犧牲,還有3名戰士負傷。傍晚,李連長向唯一沒有受傷的張副官交代:”一定要乘夜色帶上3名傷員突圍出去。多保存一個人多一份抗日的力量。“他還要求把自己心愛的連誅槍也帶走。留給戰友們用它來消滅敵人。 為掩護張副官率3名負傷的戰士突圍。李海峰連長用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這次遭遇戰,英雄1連14名官兵中有12人壯烈殉國。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次日接到1連1己名官兵戰死的報告,親自趕到小孤山主持追悼會,并指示將小孤山改名為“十二烈士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