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中的誤區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冠心病診斷和治療的12大誤區 作者·馬志敏 | 來源醫格APP 診斷中的誤區 1 胸痛≠冠心病
1. 相關數據 胸痛占心內科門診第1位,>1/2非冠心病 胸痛占急診20~30%,2/3非冠心病 2. 有助于鑒別胸痛原因的幾個問題 3. 心絞痛、不典型心絞痛和非心源性胸痛
性質和持續時間典型的胸骨后不適 胸骨后不適的誘因為勞力或精神緊張 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緩解胸骨后不適
符合上述2個特征
僅符合一個特征或均不符合 2 ST-T異常≠冠心病1. 主要特征 ST段輕度壓低,T波異常 正常人群男性7.7%;女性8.4% 以下人群更常見:女性、老年人、血電解質紊亂、抗心律失常藥物 2. 病例1 ↓ 女性,50歲,未絕經 無HBP、DM、高脂血癥 無冠心病家族史 ECG:ST-T改變,平時偶有胸悶發作 CAG:正常 病例2 ↓ 男性,65歲,HBP史20余年?無DM、高脂血癥?CAG:正常 ?UCG:左室心尖部、室間隔肥厚 3 早搏≠冠心病1-h Holter>1室性早搏 無冠心病男性:33% 冠心病男性:58% 無冠心病女性:32% 冠心病女性:49% 24-h Holter>1室性早搏 14~16歲健康男孩:41%健康年輕人:50-60% 健康老年人:84%
4 房顫≠冠心病1.相關數據
2. 注意心肌梗死首先需要心臟標志物升高,同時需要缺血癥狀和/或心電圖改變
5 CK升高≠心肌梗死病例1 多發性肌炎誤診為急性心肌梗死 女,45歲 無誘因出現胸背部疼痛,感覺行走無力3月 CK 3264 U/L,CK-MB 93U/L; ECG 無ST段抬高 心前區背部肌肉壓痛,四肢肌力減退,雙側股內側肌壓痛 血沉66mm/h; 抗核抗體陽性; 肌肉活檢確診多發性肌炎 經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病情緩解 病例 2 甲減誤診為急性心肌梗死 女,64歲 陣發性心前區不適5年,加重5天入院 CK 2460 U/L, CK-MB 166 U/L, 血脂較高 第2天復查:CK 3280 U/L, CK-MB 167 U/L ECG:廣泛ST段壓低,T波倒置 UCG:少量心包積液 甲功檢查:T3↓ T4↓ TSH↑↑ 患者畏寒、反應遲鈍、精神抑郁、肥胖、高脂血癥 診斷:甲狀腺功能減退 服用甲狀腺素片后好轉
6 冠脈CTA異常≠冠心病冠脈CTA對狹窄程度的評估不夠準確,陰性預測價值大于陽性預測價值,主要用于中低危患者的篩查; 冠脈CTA不建議用于常規體檢; 冠脈CTA結果不能用來指導制定治療策略;
7 心絞痛≠冠心病1.典型心絞痛 部位:胸骨下,也有少數出現腹痛、牙痛;同一患者部位固定 范圍:手掌大小 性質:壓迫感、沉重感 誘因:體力活動中,而不是勞累后出現 緩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緩解(1-3分鐘內) 2.引起心絞痛的其他原因: 主動脈瓣狹窄 肥厚性心肌病(梗阻性或非梗阻性) 重度貧血 治療中的誤區 8 血運重建≠疾病治愈1.主要的二級預防包括: 他汀→逆轉斑塊,防病變 阿司匹林→防血栓 ACE-I→逆轉左室重構,防心衰 Β受體阻斷劑→防猝死 2.合并糖尿病的二級預防還包括: 口服降糖藥 9 三支病變≠搭橋
10 服用他汀≠達標11 AMI不都適合使用硝酸類藥物1.禁用于 收縮壓 <90>90> 嚴重心動過緩 (HR<50>50> 2.慎用于 下壁和右室心肌梗死患者 12 硝酸類藥物的應用誤區1.劑量偏低 顯效標準:收縮壓下降 10%,心率增加10次/分 2.劑量需調整 根據血壓調整 出現耐藥性后應增加劑量 本文整理自北京同仁醫院馬志敏主任 《冠心病診治中的常見誤區》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完整視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