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題主問題中的圖片一樣,玉琮外方內圓,上下通透,大多繪以紋飾,大量出土于新時期時代的遺址,尤以五千年前的良渚最為發達:出土了成千上萬的玉琮,而且良渚這一時期的玉琮制作精良,其上的雕刻可以做到淺浮層次分明,甚至一毫米之內刻四五根線,可謂鬼斧神工。一件玉琮的制作有可能需要一個工匠畢生的投入。 根據《周禮》的記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我們可以斷定商周朝的玉琮主要用來祭祀,但是新時期晚期的玉琮,比如良渚的玉琮是不是用來祭祀就值的商榷了,因為玉琮在商朝尚流行,可是進入周朝以及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非常少見,所以良渚的玉琮是否如《周禮》所說完全用于祭祀并不具有說服力,畢竟商周距今兩三千年,而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 良渚的玉琮多出土于墓葬,屬于新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生產力較之前有所發展,相應的必定會出現剩余以及貧富分化,而這必然就會反映在墓葬上,正如古代埃及墓葬一樣,好多古代文明都如此。而玉琮多處于規模較大的墓葬,這就可以反映出,玉琮是一種身份和權力的象征。作為陪葬,加之其表面的神人獸面紋,很可能是有保佑墓主死后的安寧的作用。 良渚玉琮的典型特點就是其表面的神人獸面紋,某種意義上說,玉琮其實是神人獸面的載體,是神的表現形式和附著體,祭司們通過對玉琮的占有和控制達到對神權的壟斷,說到這里,似乎就不難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當中,神權和王權緊密結合這個特點了,玉琮所具有的威力也許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所以不管良渚玉琮確切的具體用途是什么,裝飾品也好,通靈玉或祭祀禮器也罷,最起碼我們可以確定一點的是,良渚的玉琮一定跟原始宗教以及巫術活動有關系,它可以象征權力,代表地位,還可以被寄予保佑黎民百姓和一方水土平安富足的美好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