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為官湖南,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 當地情況很復雜,但辛棄疾不怕。一上任,就在湖南“打黑除惡”,整頓當地土豪劣紳欺壓鄉民的武裝組織——鄉社,并創辦“飛虎軍”。冬天,朝廷命他轉任隆興府知府兼江西安撫使,要他抗旱救荒。 (湖南長沙辛棄疾像)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七月,辛棄疾因抗旱救荒出色,受到朝廷的表彰,升為奉議郎。此時的他多么意氣風發,他從不辜負朝廷的希望,再難的工作也出色完成。 但沒想到,十一月,遭到諫官王藺的彈劾,指責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被免去職。 罷官后,辛棄疾回到江西信州上饒,隱居于剛落成的莊園里。這兒高處有房,低處植稻,因為辛棄疾認為“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遂把新居命名為“稼軒”,并將“稼軒”當作自己的別號。 一個始終想著為國家做事、為朝廷分憂的人,一個以“以英雄自稱、以功業自負、以氣節自許”的人,居然被彈劾罷職!這讓辛棄疾怎不郁悶! 二但他北伐中原的信念始終存在,盡管在春寒料峭的風雨里,他還是報有對春天的希望: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你看,春天來了,桑樹綻開了嫩芽,蠶種也培育好了,山崗上的小牛一邊吃著剛露出地面的小草,一邊歡快地叫著。遠處也有賣酒的人家,酒旗迎風招展。雖然城中的桃樹李樹(喻指有些軟弱之人)畏懼春寒,眼里只有風雨,只有寒林暮鴉,可是,他們哪里知道,溪邊的那片薺菜,長得多茂盛,那薺菜花,開得多漂亮! 在辛棄疾的眼里,有大好的春色,有細嫩的桑葉,有活潑的牛犢,有飄揚的酒旗……但有的人,眼里只有風雨,只有艱難,只有不作為…… 通過這種對比反襯,辛棄疾在自己對未來的希望之情,寄托在溪邊的薺菜花上,他的眼光全被那開得熱烈的花朵吸引了:你看那薺菜花開,昂揚向上,不正是我們面對困難、面對誣蔑的所需要的態度嗎? 雖閑生活有種種困難,但辛棄疾的這種“春的希望”,不也鼓舞著千百年后的我們嗎? 下面是“百萬英雄”答題時間: 請問,《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中,“些”的讀音應為: A、xiē B、xiě C、suò 答案請參見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