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線投資社群
1.龍江長線投資觀點分享
1、我認為看愛爾只看到5年太短視。為什么呢?因為愛爾新建的醫院一般要3~5年才能盈利,而從盈利幾百萬到上千萬到上億肯定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記得愛爾截至到2016年底連鎖醫院家數不到100家,大量新建的醫院都尚在培育期,沒有十年根本到不了成熟期。2009年愛爾上市時總共有連鎖醫院16家,凈利潤總計不到1億元,現在8年不到,愛爾旗下盈利最好的醫院單家凈利潤就達到1億元了。
有群友問:眼看著愛爾眼科要翻倍了,要不要減倉?我的回答:愛爾我從300億市值推薦,目標是3000億市值,目前接近600億,如果十年能到達就已經大賺了。按翻倍規律漲到38~40元可能要調整,但是目前尚沒有調整跡象,建議持有。如果漲過40元,均線異常發散,可以考慮減倉,等均線粘合后再次加倉。我個人持有的愛爾眼科并不打算動,計劃一路持有到3000億市值。
據統計,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35年我國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18億。伴隨著老齡化,我覺得糖尿病(通化東寶)、心血管病/心臟病(樂普醫療、信立泰、基蛋生物)、白內障(愛爾眼科)、骨質疏松/骨折(大博醫療)、口腔牙齒(通策醫療)、醫療護具/輪椅(魚躍醫療)、醫療保險(中國平安)都有長期受益的機會。
2、至于銀行能不能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如果從本群倡導的投資理念“長線投資從拒絕平庸開始,堅持與凈利潤持續增長的優秀企業為伴,賺企業成長的錢。” 再根據股市永恒公式 市值=估值*凈利潤,長線投資,假定估值不變,你賺的成長的錢實際上就是公司凈利潤增長的錢,大多數銀行股目前的凈利潤增速很低,以工商銀行力例2015~2017年的凈利潤增速為0.5%、0.4%、3%。假定樂觀一點未來銀行凈利潤增速和GDP增速相當,達到6%,則凈利潤翻一倍要12年,也就是完全由凈利潤增長推動股價上漲一倍要12年!如果銀行的凈利潤增速能長期維持在6%,根據格雷厄姆內在價值公式: 價值=凈利潤*(8.5+兩部預期年增長率),由銀行股大概能享受的合理估值為20倍。目前銀行普遍的估值為8倍左右,目前股價的上漲可以視為估值修復!注意,銀行20倍合理估值是建立在長期預期的凈利潤增速在6%以上,如果銀行的凈利潤長期不增長,則目前的8倍估值也算是合理了。
從月K線上看,工商銀行十年爬出了坑,9年漲了6倍,這說明即使是大盤股,買入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工行過去9年漲了6倍?未來9年還能不能漲6倍?我們來看看工商銀行的財務數據。工行2008年的凈利潤增速有36%,之后這些年基本上是一路下滑,2015、2016年的凈利潤增速只有不到1%了!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還是不錯的,銀行的增速一路下滑,未來十年,經濟增速有過去那么樂觀嗎?而且各種銀行形態輩出,都來瓜分銀行這個大蛋糕,我對主流商業銀行未來到底凈利潤增速是否能夠增長是存疑的!我們不在群內討論銀行股,根本原因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太低了,不符合我們長線投資主要賺成長的錢這個核心邏輯!同時,原則上我們不在群內討論困境反轉股,也不在群內討論凈利潤基本沒有增長甚至下滑的股票,像宋老師《投資的本源》倡導的年化收益15%、5年一倍已經是最低目標了。如果只賺成長的錢,那就要求持有的股票的凈利潤增速不低于15%。曾經有一段時間群內是禁止討論凈利潤增速低于15%的個股的,甚至有人提議將標準提到25%,就是抱著3年一倍、十年十倍這個目標為討論分析投資標的的。
再看看招商銀行:2006年凈利潤71億元,2016年凈利潤620億元,2017年按增長12%計算預計凈利潤700億元;2006年開盤價13.36元,目前(2018年1月19日)收盤價136.02元(后復權)。我們看到:凈利潤是原來的十倍,股價是原來的十倍。完美地符合了 市值=估值*凈利潤 公式中 長期投資假定估值不變,市值和凈利潤成正比這個規律。現在長線投資買不買銀行股,我想不是銀行股漲了我們應該買,也不是目前市盈率只有10倍,我想關鍵是我們長期投資預期的收益是多少,銀行股未來幾年凈利潤是否能夠保持持續增長。對于未來5~10年預期復合收益5%~10%的人,我想可以投資銀行股,但是對于未來5~10年希望有15%~25%甚至更高收益的人,明顯銀行不是最優選擇。我們的資金是有限的,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必須有所取舍,比如我已經長線投資愛爾眼科、樂普醫療等股票了,我是不可能看見銀行股漲得好,就賣掉我手中的愛爾去追銀行!
不管是銀行什么大藍籌,還是愛爾什么成長股,均符合 市值=估值*凈利潤 這個基本公式,長期投資忽略估值波動,凈利潤能夠增長多少倍才是我們應該要考慮的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唯一的判據!
3、適當應用翻倍規律和均線收斂發散規律做一下大波段,理論上是可以提高收益率。就像我今天看到我們一直跟蹤的精測電子跌倒了120均線,這是我們一直預判的第一調整目標位,因為根據我的經驗,很多很多個股短期翻倍后都會調整到120日均線。明知大概率要調整,而且調整的時間和幅度可能都比較大,我想適當減一下倉做一下波段也挺好的,不然來來回回坐電梯也挺痛苦的,畢竟還都是工薪階層。如果精測電子調整到第二目標位250日均線,股價將從142跌到97元,收益大幅回撤,也是挺痛苦。所以做長線真是不容易,必須要經常忍受把好容易賺到手的大把銀子全部還給市場的尷尬情景。
4、在《投資的護城河》這本書中說:我們確信一家公司至少擁有一項可持續競爭優勢,且其經濟利潤至少能夠持續10年,就會授予它狹窄的護城河評級;如果我們確信一家公司的經濟利潤至少能夠持續20年,就會授予它寬闊的護城河評級。我們相信,經濟利潤的可持續性遠比其數量重要得多。。換句話說,一家能將中度經濟利潤持續20年之久的公司,相比于一家只在短期幾年有著極高的投資資本回報的公司,更值得享有寬闊的護城河評級。雖然10到20年的要求多少有些武斷,但我們的用意是提醒投資者要關注公司長期的現金產出潛力,及其超額收益的持續時間。
2.群友之聲(優秀公司研究和分享) 一、群友投資觀點分享
湖湘歐陽子:
(1)沒必要討論風格轉換,更沒必要討論大小盤,估值是錨,市場從來沒有拋棄過真正的成長股。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一定是熱愛生活的“生活家”,是時刻對自己誠實、對市場誠實、對他人真誠的,是內心時刻保持開放進取的。心中如果沒有價值,沒有價值觀,又何來價值投資者?股市總是蒙著面紗的,價值觀堅定的人才無懼,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
(2)很多公司只是賺了一堆應收賬款,商業模式才是核心的核心。成長是價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而絕大多數公司只有波動的價值。現在不是有信仰的公司,都不敢長期持有,而要有信仰,除了行業以外,管理層的素質是第一位的。的確,現金流不好的公司也走出了大牛股,比如三聚環保,不過這個確實不在我的能力圈,因此錯過是必然的。我也從來不排斥成長拐點,事實上如果真正能把握好,這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3)樂趣兄說過對偉大的公司只會買貴不會買錯,陶博士也說過首先是買對股票,其次是選對時機。這些都是精華,領略了做到了,投資水平自然也就提升了。
穿石:
(1)我買茅臺的時候萬萬沒想到四年十倍,我買騰訊的時候第一筆買入是375元,最后一筆是500元。當時價格已經奇高了,誰會想到他一分拆五我的成本只有幾十元了,然后它又一直漲到現在的440元,而且遠遠還看不到天花板?優秀的有定價權的極品公司總是會給投資人不斷的驚喜,買入這樣的公司,持有不動就可以了。A股還有很多好股票,一點都不次于茅臺,比如愛爾,除了愛爾還有確定性不次于茅臺的好股票,大家要用心去找就可以找到。
(2)理論上成長股接力是最佳的投資方法,最為關鍵的是要徹底了解自己,自己究竟適合哪種投資方法,自己的能力可以嗎?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我就是了解自己真的是沒有博弈的能力,首先承認自己不行,所以才選擇最笨的而且是不影響生活質量的方法。價值投資一定不是最佳的投資方法,但我相信一定是生活質量最好的,因為睡覺太安穩。
(3)我的看法和陶博士基本一樣,都是認為上半年要高潮。我就擔心6月份MSCI開通之前,國內機構配合著一季報高速增長(因為去年一季報的基數低)以及年報的高分紅,把股價炒到虛高。
(4)確實沒必要討論風格轉換,更沒必要討論大小盤,優質公司的股權無論什么時候都是稀缺的,以實業的心態收藏優質股權就好了。自己對自己投資的公司要有足夠的了解。
陶博士:
(1)2005年底至2007年底的牛市是主板的大牛市。上證指數直接泡沫,上證6124點,迄今沒有超越。2006年下半年的大盤股比現在瘋狂多了,與2006年相比,現在的大盤藍籌實在太溫柔。2008年底至2010年底的牛市是中小板的大牛市。2012年底至2015年中的牛市是創業板的大牛市;2015年6月的神創板的146倍市盈率,迄今屹立云巔。2016年至2018年中的牛市是上證50板的大牛市。萬億市值的茅臺,已經讓人目瞪口呆,但似乎意猶未盡。格力的估值,再翻一倍也是正常的。格力才16倍,給30倍很正常,歷史上到過56倍。除了基本面之外,市場情緒的波動才是暴利的源泉。
上證50加速上漲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了,不要期望會轉換到小股票了。大股票直接泡沫。上證50認購期權,這個絕對暴利。我大天朝的A股股民是非常幸福的。我大天朝A股的牛市特點是這樣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證50板,板板有牛市,而且板板有泡沫,隔三差五都會整出泡沫。
漂亮50的泡沫,指日可待?今年上半年有可能真正出現的。炒到虛高,是必然的,是正常的,只是選擇哪個時間點的問題。不以泡沫結束,才是不正常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什么慢牛,從來都是以泡沫結束的,從來都是加速上漲結束的。這是市場由烏合之眾組成這樣的本質特征決定的。
(2)金牌廚柜短時間翻倍,這樣的成長股好像比一部分藍籌股的漲幅還要高的吧?嚴重同意湖湘歐陽子的觀點:不論大小盤,市場從來沒有拋棄真正的成長股,也從來不怕調整!
萬事皆圓:
(1)非常認同陶博士關于任何一輪行情必然以泡沫方式結束的觀點。但我覺得現在上證50的泡沫還為時過早,預計接下來再瘋狂一下,上證50將為期半年左右橫盤。這中間會有一次小股票的短暫的切換,仿佛2014年11月份的上證主板,07年530之前垃圾股的切換。然后最后一波上證50泡沫收尾。
(2)20年的老韭菜的感悟:ZG特色股票投資,在研究上要注意三個方面的統一:第一,宏觀的經濟面。這是驅動市場牛熊轉換最大的由頭和風口,有時需要很多年才可以證實或證偽的大餅,它決定了市場很長時間的喜好。第二,市場整體運行的結構。即一段時期整個市場資金的取向,無論是資金選價值,還是選成長,還是選周期,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往往一輪行情下來只要選一條主線,做到淋漓極致,等待下一波次往復。第三,個股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目前我認為二者同等重要。說只相信基本面而技術面不靠譜,或者說只看圖形而不研究公司成長邏輯,都是自欺欺人。
(3)有些成長股是抓住階段性行業爆發,雖然幾年內增長,但增長并沒有形成壁壘,挖深護城河。從本質上就是周期,這幾年流行的電子行業很多就是這樣。
民工君:
現在最大的感受是,可選的股票越來越少,但盈利的確定性越來越強了。我最近一直在找很長的坡和很厚的雪。A股雪厚的坡不長,坡長的雪不厚,很多好公司2017年漲幅都很大。看來看去現在只圈定了平安和愛爾,但這倆有沒有定價權還是個疑問?國旅我也垂涎很久了,就是貴,下不了手,無奈貧窮確實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永剛:
如果你僅僅因為P/E或者股價太高而放棄,那么你可能放棄了市場上最成功的股票。真正讓人激動的,有潛力的公司是不會在打折區里出現的,你不會在1元店中買到Prada。事實上,偉大的公司看起來永遠很貴,而這正是很多投資者無法偉大的原因。(摘自《股票魔法師》)
Daniel:
(1)價投之路不止一種,重倉高確定性優質企業那是巴菲特和芒格的作法、找便宜貨揀煙蒂是格雷厄姆做法、成長股有風生水起的做法…以上沒有高下之分,取決于自我審視過后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打法并堅持下去。如果只有第一種方法算是真價投的話,那50%茅臺50%騰訊,跌15%追加資金補倉就ok了,也不用加哪個群討論交流。
(2)電子產業鏈瑞聲、舜宇已經是千億市值。下一個千億市值的我個人認為歐菲、立訊最有可能,現在歐菲不到500億,向上的機會大于向下的風險,今日17.65加倉。
陽光天使:
高管增持要辯證的看。如果估值低,大股東增持金額大,可以參與。2015年股災的時候很多大股東增持是假的,是防止爆倉。所以在投資的時候,我一般要看一看大股東質押情況,比如通化東寶各方面都不錯,但大股東質押太多,我就不敢買。
@JD:
轉自閑大:我不止一次地說過,世界是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具有定價權的模式,特別是這種模式長期看還是處于量價齊升,那更就是如虎添翼了。茅臺、阿膠、片仔癀這樣長期可以提價的企業,自然是具有定價權的企業。但還有另外一種定價權,就是凈利率一般多高于同品類企業15%-20%,不高也不低,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定價權。正是由于這種暗含著的定價權,造就了他們長久的全球化競爭優勢。如格力電器17年的凈利率達到15%(我記憶中12年-13年時凈利率6%左右),這在行業內可以傲視群雄了。所以我們不能將定價權理解狹窄了。
@bensondu:
我今年的策略里面就是龍頭里面做趨勢投機,是龍頭有稀缺性有定價權護城河深厚,但是短期漲幅過大,未來還會持續業績增加,保持輕倉和關注,等調整。總有我關注的板塊給我買入的機會……倉位的配置有不看漲跌的中國平安亨通光電雞蛋生物,也有短期爆發力強的新城控股陽光城國光電器,有進攻有防守,有戰略有戰術,適合自己最重要。
@寧:
我寧數月亮不數星星,以十年眼光尋找優秀公司,不管是大小市值公司,只要估值合理,成長性佳就值得跟蹤研究。我重點關注以下7個: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伊利股份、中國國旅、萬科A。截止今天,我已經集結了其中5只,剩下萬科A和國旅等機會,希望能夠集結七龍珠。中國平安,擁有銀行信托證券保險互聯網金融,此外還有大量控股:上海家化,碧桂園,工商銀行,京滬高鐵股權投資……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壹金融等上市后,市值都不會低。平安做的是金融業生態。目前中國可以做行業生態的主要4家:騰訊阿里平安小米。貴州茅臺,國酒,利潤率極高,可謂水黃金,不可異地復制,先款后貨,產品不會過期,即使遇上金融危機或行情不好也沒事,越收越值錢。格力美的,家電雙龍頭。消費者對家用電器的品質追求也是逐漸提升的,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品種。很喜歡雙龍頭競爭局面,這樣會讓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松懈,奮進向前!伊利股份,國內乳業龍頭。健康飲品,產品多元化,從嬰幼兒到老年都需要。不管一線還是N線小鄉村,大小超市,雜貨鋪都有它們的鋪貨,渠道能力極強。中國國旅,中免公司為公司全資子公司,作為我國免稅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免稅品銷售的境內市場份額始終排名第一。旅游也屬于消費升級范疇。因為免稅的性質,這塊基本上屬于壟斷,吞下日上免稅后將更加強大。萬科A,其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在物流地產,租賃,服務等領域都是老大。萬科的事業合伙人制度能夠讓企業走的更遠,發展更好。如果以后實施房產稅,買房子真不如買萬科的股票,畢竟他們更專業。
二、個股交流
中國國旅
穿石:我們找的公司都是輕資產無有息負債,帳戶大把現金,財務費用為負的一眼就看出是個胖子的。國旅的的護城河主要體現在壟斷——特許牌照。如果特許經營權這個護城河還不深的話,那A股找不出幾家好公司了而且獨占免費稅市場的80%份額……這是一家標準的壟斷公司,躺著賺錢的公司我最喜歡。
湖湘歐陽子:很多人目前還不懂免稅店也不懂特許經營權。換個話說,如果國家給你收稅的權利,你覺得這個護城河深不深?這樣說,相信很多人會明白,當然比喻不是特別準確。
雷冰:我國對免稅業務實行牌照控制。這個也非常好理解,畢竟免掉的稅都是國家損失的收入,擺明了是占國家便宜的生意,這種生意我覺得是不可能放開的,所以免稅業務一定是一個寡頭競爭的生意,而且免稅牌照還有細分,有的免稅牌照只能在一定的區域內經營(比如國際航班上),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經營免稅業務的牌照,只有珠海免稅集團、深圳免稅集團、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以及中國國旅的全資子公司中免集團。不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對免稅牌照的管理有些混亂,存在多頭管理以及特批管理的情況,大家經常在機場看到的日上免稅,實際上并沒有全國的免稅牌照,屬于開放初期特批的。
穿石:國旅屬于輕資產高毛利行業,中免產品的最重要的口碑就是:正宗。國旅未來的業績成長性在哪里?成長點有三:一是重要機場全壟斷,二是海南免稅城快速發展,三是市內店的建設。以上三點的快速發展會極大提高國旅拿貨的議價權,再加上規模效益,很容易提高毛利率十個點以上。想一下,上海機場一年的免稅商品銷售70億,如果65%-75%的毛利率是什么概念,而這僅僅是一個機場。短期的風險在于:①靜態估值偏高,2017年利潤估算25億左右,對應的靜態PE估值38倍。②如果沒有拿下上海機場。
寧:中免公司為公司全資子公司,作為我國免稅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免稅品銷售的境內市場份額始終排名第一。旅游也屬于消費升級范疇。因為免稅的性質,這塊基本上屬于壟斷,吞下日上免稅后將更加強大!
民工君: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意模式,這個護城河可以說深不見底。有些公司隨隨便便就把錢賺了,有些公司要拼死拼活。日上的北京上海這兩個重鎮頂得上國旅所有的機場,國旅把這兩個拿下來的話,對利潤會有很大很大的影響。
信立泰/恒瑞醫藥/恩華藥業
天山龍江:“我們生命的歷程飽受挑戰,有很多來自于疾病,其中三類疾病和人類有很大關系。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殺手,僅在中國每年就有303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32%。第二種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癥,我們身邊的人常常被癌癥奪去生命,中國每年有265萬人死于癌癥,占28%。第三類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對人的困擾很大,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就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這類疾病的折磨。”看到施一公的《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就不存在》這篇文章中這段話想起3個長牛股:信立泰、恒瑞醫藥、恩華藥業,它分別對應心血管疾病、癌癥、老年癡呆癥。
藍帆醫療
天山龍江:藍帆醫療發行股份3.64億股,加上定增0.9887億股,原有股本4.94億股,那么合計股本為9.57億股,2018.1.17股價為16.76元,市值為160億元;交易對方承諾2018-2020年凈利潤分別不少于38000萬元,45000萬元,54000萬元,保守給予30倍市盈率,則有114億市值,藍帆醫療原有業務2018年按2億元利潤,保守給予20倍市盈率,則有40億市值,那么保守市值為154億元。藍帆醫療開板后大幅回調,最近幾天跌了這么多,還有沒有投資機會?
柏盛國際集團成立于1990年,已有近30年的歷史,曾是新加坡上市公司。查詢其股權結構不難發現,柏盛國際在中國全資控股了山東吉威醫療制品有限公司,吉威醫療是中國三大支架品牌中唯一的未上市企業,另外兩家分別是微創醫療(0853.HK)和樂普醫療(300003)。按照重組報告公布行業數據來看,目前吉威醫療在中國國內市場的份額約18.5%,穩居國內前三,而吉威醫療銷售收入僅占柏盛國際約1/3。本次并購完成后,藍帆醫療將擁有近17億元銷售收入來自心臟支架領域,支架業務收入國內排名第一。同時,柏盛國際2018-2020年業績承諾凈利潤分別是3.8、4.5和5.4億元,也就是說藍帆醫療未來將有2/3上的凈利潤來自于心臟支架業務,從一家低值耗材企業升級成為的高值耗材企業,還一舉成為上市公司中心臟支架業務銷售收入和凈利潤最大的公司。
@天下無雙第一:收購失敗一切over,這是最大的雷;否則的話,我挺看好的,原有主業今年業績釋放,加上并表高毛利的心臟支架,雙擊。
湯臣倍健:創業板不斷新低,湯臣倍健卻穩步走高,不論從估值還是從技術上我認為都值得大家關注,目前16元,今年漲到20元我認為還是可以期待的。(天山龍江)
長信科技:長信科技二期員工持股計劃:①員工持股計劃總金額3億元,按現價7.23約能買1.77%的股份,從二級市場購入。②保底承諾:2018年較17年如果滿足凈利潤超過30%。保證員工清算持股收益不低于15%,高于部分員工享有,不夠由控股股東補齊。2019年較18年如果滿足凈利潤超過30%。保證員工清算持股收益不低于30%,高于部分員工享有,不夠由控股股東補齊。(天山龍江)
風語筑:風語筑這個股,有群友跟蹤了2017年的中標信息,根據推算2018年凈利潤有望達到3.5億以上,目前市值80億,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如果誰感興趣,可以自己去中國采招網核實。從風語筑的財務信息看,感覺現金流還可以,也許是商業模式不同。風語筑為國內數字展示行業龍頭,在創意設計與數字技術方面已建立絕對優勢。我沒看招股書,但看介紹風語筑應該是一個設計為主的企業。這類企業的特點應該是設計做好后 先付錢,再給設計材料。(天山龍江)
先導智能/大族激光:先導的卷繞設備大族也在做樣機了,一旦通過客戶認證,大族的市場基礎絕對強過先導。大族公告稱實現營業總收入115.59億元,營業利潤 18.03億元,利潤總額 18.0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5億元,分別較上年度增長 66.12%、160.92%、108.11%和 122.08%,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年度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消費類電子、新能源、大功率及 PCB 設備需求旺盛,公司產品訂單較上年度大幅增長。(new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