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漢代以來古老的傳統,蜀錦織造技藝,從紋樣設計、挑花結本、絲線裝造,到挽花、紡織,其織造過程繁復精巧、耗時費力,采用了當時最為精湛的織造技藝,為絲織品中最為精致、絢麗的珍品,得之不易,故有“寸錦寸金”之說。 蜀錦產品 那么錦這種復雜的織物是怎么織造出來的呢?古人怎么會突發奇想,用紡織的方法將這種結構復雜的織物織出來的呢? 通常在織物上增加花紋的方法有繡花、印花、染花等,繡花非常費時,手工繡花通常要數月甚至要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件作品。而局限于當時的技術和工藝,印花和染花尚不能做出精美的作品。因此古人就想到一個辦法:利用彩色絲線在織造絲織品的同時形成紋樣,織出有花紋的錦!不過,這需要能進行花紋編排的織機和技藝,成都的蜀錦織造者在漢代率先完成了這一紡織技術的大飛躍。 在織機上進行花紋編排,又稱為“挑花結本”。打個比方,就像是在動手織錦前預先在織機上編制好程序,這樣就可以用比普通紡織稍復雜一些的工序,源源不斷的織出有美麗花紋的織物了。據文獻記載,最早的蜀錦織機,為多綜多躡織機。這種織機,是用一個腳踏(即稱為“躡”)控制一個綜片提花,織普通的織物就要五十綜五十躡,復雜的織物更要一百二十躡以上,它盡管裝造工序異常復雜,但一旦完成紋樣程序的編排與裝造,織起來卻很快,“六十天即成一匹(按漢尺一尺約為21cm,十尺為一丈,四丈為一匹,一匹大約為8.4米),匹值萬金”。因此誰掌握了整套織造工藝,基本上就可以獨步天下,蜀錦的第一次輝煌即來源于此。 丁橋織機模型 多綜多躡織機在兩千多年后都還有存世姐妹——“丁橋織機”在民間使用。取名“丁橋織機”,是因為織機腳踏板上用于選綜的腳躡是由一個個小竹片做成,就像小河上冒出的石墩,川話俗語稱之“丁橋”,“丁橋織機”由此得名,至今在成都華陽仍有流傳。不過,當時民間的織機可能與官辦工坊的織機有所不同。 丁橋織機結構圖 有個成語叫“錯綜復雜”,綜越多越復雜,而裝好后,多綜多躡織機還容易出現穿梭困難,造成圖案織造錯誤。古人一定會為這些復雜的工序頭疼死啦! 2012年在成都北郊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模型,表明早在西漢時期,我們成都就已經發明了有一種特別的“勾綜式提花織機”織機,解決了這個大難題。這種織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把“提綜”,這個在多綜多躡織機中最為困難的環節,利用曲臂連桿的原理,將綜片提升的高度進行了提升,讓穿梭的過程更加流暢。 勾綜式提花織機復原模型 到了三國時期,魏國人馬均對多綜多躡織機進行了改良,形成了“束綜式提花織機”,這是后來的花樓織機的雛形。這種改造,大大減少了綜片的數量,讓挑花結本的難度降低了很多。而發展到后來花樓織機的時候,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工藝,從隋唐一直沿用至清末。 蜀錦花樓織機
蜀錦織造工序繁瑣復雜,共有十多個工種,五六十道工序,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其中最主要工藝由四部分組成:紋制工藝、練染工藝、裝造工藝和織造工藝。從程序上說,織造蜀錦需經歷設計、定稿、裝機、織造等環節。而蜀錦的第二次輝煌,與小花樓織機的使用密不可分。 紋制工藝:最重要的就是挑花結本。蜀錦小花樓織機要織出結構嚴謹、多彩復雜的紋樣,需要一個能夠控制經絲升降,并按照程序織入紋樣需要的多色緯線的提花控制裝置的花本,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制作花本的技藝:“挑花結本”。這個等同于編程的工藝,由資深的蜀錦設計師,將花紋的程序預先編制出來,通過“挑花”和“結本”兩道工序,將花紋轉換為織機能“讀懂”的語言,然后再由數量的織工織造出來。 挑花 結本 練染工藝:漢唐時期,成都的錦工把處理后染成的絲線與其他絲織產品放在城南流江中洗濯,就地掛曬。據此,流江古稱“濯錦江”或“錦江”。最得天獨厚的是,“濯錦江”的上游之水來自高山雪水,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和有機物,能使蜀錦絲線色澤更加牢固、艷麗。 絞絲練染 蜀地種植和應用天然色素植物的歷史悠久,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自成特色的染織工藝體系,且色素與色譜齊全,特別是染紅色,最為著名。因此,蜀錦又被稱為“蜀紅錦”、有“緋紅天下重”的美譽。蜀地染的蜀紅錦,色彩鮮艷、經久不褪,許多著名的蜀錦流傳到日本,傳承至今。 蜀錦紅絲線 裝造工藝:就是把整理好的經線裝造到織機上。經線需要一根根的穿過綜片,同時還需要穿入“筘”中,這叫“絲絲入扣”,這樣才能準確的將花紋整齊緊密的織出來。 織造工藝:裝造穿筘蜀錦手工織造使用的是小花樓木織機,操作時需要兩人配合,上下兩層中,居上者為“挽花工”,按規定順序接線提經,下位者為“投梭工”,在下面引線打緯,兩位工匠密切配合,同時進行。 ![]() 蜀錦織造 聽起來是不是很復雜?不理解?沒關系,我們有辦法!為了讓古老的織錦織造工藝及文化得到良好的發揚與傳承,我們特別推出了“麗錦巧作”之巧織錦飾——織機織錦體驗活動。 ![]() 1月13日下午,第一次活動順利舉行,首批小小織錦師在織錦老師的帶領下完成了他們人生第一次織錦工藝體驗。 ![]() 為了讓小小織錦師們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織錦文化,在體驗之前先由成都博物館的講解員姐姐們先帶領他們來到《錦行天下——中國織錦文化展》展廳了解我國各類著名織錦及紋樣的歷史文化,認識歷史上繁簡各異的織機。在接觸過織錦的文化背景之后,兩位來自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蜀江錦院)的老師帶領著小織錦師們正式開啟了織錦體驗之行。繽紛多彩的線條通過孩子們靈巧的雙手纏繞到織機模型上,然后開始操作經線與緯線的交織,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領悟中,絢麗燦爛的織錦紋樣開始初現。孩子們認真織造的模樣和織機工作時發出的聲響,讓現場仿佛回到了一個古時織錦工坊。 ![]() ![]() 織錦體驗完成以后,一塊塊色彩斑斕的織錦紋樣展現著孩子們無限的創意與智慧。小小織錦師們圓滿完成了首次織錦織機體驗,通過織機織錦體驗活動拉近了孩子們與古老的中國織錦文化的距離,期待你也可以成為下一個小小織錦師的體驗者哦! ![]() ![]() ![]() 更多內容 |
|
來自: 昵稱35641324 > 《創意設計與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