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丸可治療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是一劑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藥方。但是,最新的研究顯示,歸脾丸不僅僅能健脾安神,還能治療很多疾病。 【歸脾丸的來源】 寶佑元年(1253年),南宋的醫家嚴用和,字子禮,南宋廬山人,集三十余年之經驗,著成《濟生方》十卷,刊刻于世。而這本書里比較著名的一劑藥方是:“濟生腎氣丸”也就是歸脾丸的前生。 但是嚴用和的方子還沒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時候,明代太醫院的院長薛立齋又給增加了兩味藥:當歸和遠志,這樣就成了今天見到的歸脾丸了。 【中藥處方】:歸脾丸 黨參80g 白術(炒)160g 炙黃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遠志(制)160g 酸棗仁(炒)80g 龍眼肉160g 當歸160g 木香40g 大棗(去核)40g 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摘錄:《中國藥典》 【歸脾丸的功效】 歸脾丸適用于食少體倦、面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種出血等癥。 近年來,經臨床實踐與研究證實,本藥還有不少較好的新用途: 本方用于治療氣血兩虛型小兒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獲得顯著效果。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痊愈或好轉。 歸脾丸可用于治療氣血兩虛型神經衰弱患者。 用法:每日服藥2次,每次9克,1周為1個療程,一般兩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經服藥1~2周后,耳鳴、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癥狀明顯得到改善。病程較短的療效優于病程較長者。 歸脾丸治療氣血兩虛竇性心動過緩及陣發性心動過速患者多例,亦獲得滿意效果。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為1個療程,一般兩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患者服藥10~15天后,諸癥顯著減輕,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顯的雙向調節效應。 歸脾丸對治療氣血兩虛型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效果良好。 用法:每日服歸脾丸3次,每次9克,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痊愈。 以歸脾丸為主輔以西藥可治療腦外傷綜合征患者,有效率為96.8%。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 歸脾丸治療氣血兩虛型冠心病患者,經服藥20~30天后,心慌、胸悶、胸痛等自覺癥狀消失,食欲明顯增加,舌上瘀點消失,心電圖顯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 歸脾丸治療心血不足、氣血兩虛型高血壓患者,經用15~24天后,諸癥消失,血壓穩定在正常水平,隨訪6個月至1年,患者均感覺良好,血壓穩定。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好轉。 歸脾丸治療缺鐵性貧血,用藥30天后,以血象檢查評定療效,總有效率為92.3%。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 應用加味歸脾丸加昆布、海藻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連續服用加味歸脾丸3個月后,各項檢查均有明顯改善。 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3個月為1個療程。 歸脾丸加味治療氣血兩虛型慢性苯中毒患者有效。 用法:歸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3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 用歸脾丸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36例,經用藥3~5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4.8%。 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開水沖服,15天為1個療程。 應用歸脾丸加味治療氣血兩虛型頑固性失眠患者39例,結果治愈32例,好轉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痊愈。 歸脾丸治療氯氮平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40例,結果痊愈30例,顯效6例,進步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個月為1個療程,白細胞上升至正常后,即可停服。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用藥建議咨詢專業醫生是否對癥方可用藥! (來源:醫養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