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細胞培養相關操作。 本報記者伍偉通訊員張方方 對于80%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來說,化療可以治愈這種可怕的惡性腫瘤,但對于現年10歲的童童(化名)而言,卻并非如此。3歲時,他被診出患有這種疾病,在嘗試過各種療法,復發2次后,醫生們已無計可施了。昨日,在武漢協和醫院,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童童,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和觀察,病情得到完全緩解。童童也成為我省目前年齡最小的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中華醫學會血液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血液病學會主任委員、武漢協和醫院血液科主任胡豫教授,首次披露了這種給“難治性終末期腫瘤”患者帶來曙光的細胞免疫療法。 10歲男孩患病7年走投無路 細胞療法讓其“死里逃生” 家住宜昌、現年10歲的男孩童童,確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7年,嘗試過各種臨床療法,復發2次,已走投無路,因病致貧,但家人仍不忍心放棄。去年12月,童童家人慕名找到武漢協和醫院兒童血液科,就診腫瘤細胞治療中心,經胡豫教授團隊會診,建議對其進行CAR-T細胞治療。經過近30天的個體化治療,目前童童的病情已得到完全緩解,童童也成為我省目前完成CAR-T細胞治療的年齡最小的患者。 據介紹,在對童童采用的CAR-T細胞治療中,醫生將血液中如同“小戰士”般的T淋巴細胞分離出來,給其安裝上“GPS導航”和“激活按鈕”。有了“新裝備”的小戰士此時就成了無往不勝的“超級戰士”,它們在重新進入人體后能精準定位和殺死腫瘤細胞。 給白血病患者抽50毫升血后再靜脈回輸,經過幾天“感冒”后,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就“無影無蹤”了。一切仿佛就像是在變“魔術”,然而“魔術”背后的奇妙只有醫生知道。 CAR-T技術: 復發難治白血病的救命療法 據胡豫教授介紹,我國每年因白血病死亡人數約5萬人。目前白血病的常規治療主要有放療、化療和骨髓移植等方法。而復發難治的白血病,是指病人經治療緩解后外周血重新出現白血病細胞,或病人經標準方案誘導化療2個療程未獲完全緩解,或第一次完全緩解后6個月內復發的白血病。復發難治的白血病人一般會在幾年甚至幾個月內死亡,目前臨床上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 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CAR-T)技術,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白血病的方法。美國的臨床研究顯示,對很大一部分B淋巴細胞復發難治的白血病患者,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被認為是腫瘤治療領域的革命。2014年美國Dr.June研究小組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最新治療的30例復發難治白血病患者中有27例達到完全緩解,完全緩解率達90%。 目前,協和醫院已成功完成2例患者,童童為其中一例,另一例患者為20歲男性,確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1年,共化療5次,未達完全緩解,若按既往方案進行干細胞移植,復發率極高,經胡豫教授團隊會診后,建議選擇早期進行CAR-T細胞治療,目前患者已得到持續完全緩解。 促進臨床細胞治療的規范化 “湖北省腫瘤疾病細胞治療中心”落戶協和 2015年12月24日,經湖北省科技廳、衛計委聯合評審,“湖北省腫瘤疾病細胞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落戶武漢協和醫院。據悉,這是湖北省唯一一家腫瘤性疾病細胞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武漢協和醫院血液病研究所,作為全國血液腫瘤診治研究的領頭單位,多年來從事惡性血液病和實體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研究,已完成1100多例惡性腫瘤的CIK治療,并率先在省內開展了CAR-T細胞治療,目前在惡性腫瘤生物治療領域承擔數十項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培育了優秀的學術和醫療團隊,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成果,擁有優良的研究平臺和豐富的臨床研究資源。 “湖北省腫瘤疾病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醫學中心”的建立,將進一步整合我省細胞治療技術,建立行業質控標準,推進臨床細胞治療的規范化,同時通過開發新的細胞治療技術,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立足湖北,服務于全國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