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從1886年誕生至今,從內而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廠商除了在動力和性能上做文章,對車身上各個部件也是躍躍欲試。汽車大燈經歷了從汽燈到電燈,從燈泡到LED,再到激光大燈的過程,從最開始單純用于照明,到現在用在夜視、裝飾等各種用途。 煤油、乙炔燈成為最早的車燈 最早的汽車是沒有大燈這么個配置的,它的出現完全是個巧合。1887年,一個駕駛員在黑暗的曠野上迷了路,為了照明,他使用了當時很簡陋的煤油燈。在微弱的燈光下,他順利地找到路,回了家。這可以算是史上最早的車用照明工具了。 福特S型汽車的煤油車燈 (煤油車燈光強度不足,更多起到的是對路人和來往車輛的提示作用。直到有人將克魯平反光鏡安放在煤油燈后方,使燈光集束射出,才起到了初步的照明作用。不過因為煤油燈受顛簸等環境影響較大、燃料消耗較快等缺點,迅速就被淘汰了。) 乙炔車燈 (乙炔車燈利用安置在腳踏板或車架上的乙炔發生器,由碳化鈣和水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行車時的顛簸為化學反應催化,而一旦車停下來,化學反應就變弱,乙炔氣體減少,燈光也隨之漸暗。) 白熾燈與鹵素燈的出現 隨著電燈的發展,耐用度的提升,乙炔燈連同著它的缺點逐漸退出了車燈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日漸成熟的白熾燈。螺旋鎢絲白熾燈相比于原來的碳絲白熾燈的照射強度提升了50%。螺旋鎢絲白熾燈的出現可以說是真正開始了汽車照明電氣化發展的歷史 使用白熾燈的福特T行車 (螺旋鎢絲白熾燈的出現,使得燈絲對振動的抵抗能力大幅增強,已經具備了搭載到汽車上面的能力。其實,螺旋鎢絲白熾燈就是如今的白熾燈泡,亮度相比碳絲白熾燈要提升0.5倍。不過,白熾燈長期點亮會變黑的特性仍沒有得到改變,這也注定了它急需下一步變革。) 鹵素大燈 (鹵素燈其實就是生活中我們使用白熾燈的升級版,加入鹵族元素的應用,能使得白熾燈的亮度提高1.5倍,同時使用壽命也是普通白熾燈的2-3倍。為了提高白熾燈的發光效率,首先,必須提高鎢絲的溫度,但相應會造成鎢的升華,并凝華在玻璃殼上使之發黑。在白熾燈中充入鹵族元素或鹵化物,利用鹵鎢循環的原理可以消除白熾燈的玻殼發黑現象,這就是鹵素燈的來由。) 亮度更高能耗更低的氙氣燈出現 氙氣大燈 (與使用鎢絲發光體的鹵素燈不同,氙氣燈直接在石英燈管內充入高壓惰性氣體氙來取代傳統的燈絲,通入23000伏的高壓電流,在兩極之間形成白色電弧發光,氙氣燈的低能耗、壽命長、光照范圍及強度大的特點使其迅速得到認可,但卻也重新出現了穿透能力不好的問題,雨雪霧天都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LED大燈 (此前,因為LED單個燈珠亮度不夠,想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將多顆組合到一起。小體積的LED燈珠因為散射性能不好,后期保養不易,因此直到2008年才提到日程上來。因為LED點亮速度快、發光純度高、能耗低等特點,它被廣泛運用到日間行車燈和尾燈等部件上。) 總結:作為一項重要的汽車技術,車燈的歷史幾乎與汽車同步,不但有各種技術突破,同時也還與汽車設計息息相關,這代表著燈光已經從傳統的照明、提升辨識度的簡單身份,向著提高主動安全層面的轉變,這也不會是未來的終點,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車燈的故事還將延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