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突發事件 公元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現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按照古人的看法,這是“變天”的象征,是軍事政變或皇位更迭的先兆,表示要發生大事了。結果真有大事,正好這時候,突厥數萬騎兵突入長城邊塞,包圍烏城。 太子李建成推薦齊王李元吉為兵馬大元帥,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李元吉乘機要求讓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秦瓊等秦王帳下部將和精銳兵士一同出征抗敵,李淵也應允。 02 危險的信號 危險信號一:以前出征,李淵都是派李世民為兵馬大元帥,李世民帶領他秦王府的能征善戰的勇將們,多次不辱使命;這次出征,而且是面對強悍的突厥,卻讓李元吉這個草包為兵馬大元帥,為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60歲的李淵自知自己時日不多,兩個兒子為爭太子已經是白熱化、水火不容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這個事。太子是國之根本,雖然李建成軍功沒有李世民大,但是做太子是合格的,不可能輕易換。 那怎么辦?只有削落李世民!此次出征突厥,李淵拜李元吉不拜李世民為兵馬大元帥,就是向所有人發出信號:我李淵已經下定決心(削落二子李世民)了! 危險信號二:上文我們已經說過了,李建成特別是李元吉拉攏秦王府武將,均吃了“閉門羹”,他們知道這些武將對李世民死忠,不會為他們效力,那為什么李元吉出征打仗還要帶走這些秦王府武將呢? 李元吉生性暴躁,性格乖張,早就想除掉李世民,李建成不同意;那他為協助李建成削落李世民,就一直在瞅機會剪除秦王府最后一批武將(秦王府文臣武將之前已經被拆解的差不多了)。 帶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嘛,嘿嘿,解決他們……不就是分分鐘易如反掌的事嗎?! 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來報告李世民:太子和齊王商定,準備讓齊王在出征突厥后,找借口將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等人悉數坑殺! 03 炸開了鍋 秦王府武將也知道,如果真的跟隨李元吉出征(突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這個視秦王府武將為“眼中釘,肉中刺”的李元吉什么事都干的出來,“悉數坑殺”多半不是空穴來風,大家看來是有去無回! 對秦王李世民來說,如果秦王沒有野心,部將被李元吉帶走,命運如何他可以不問,自己安安穩穩做個秦王;但是偏偏秦王不是這樣的人! 關鍵就是李世民有野心,野心的根源就是皇位這種權力誘惑太大! 對秦王府的武將們來說,如果秦王李世民明哲保身,那么他們早晚就成為犧牲品。這次隨李元吉出征,危險馬上就要降臨,要么坐以待斃、乖乖送命去!要么……要么……要么就是“拿命來”-:說服李世民,絕地反擊,干掉李建成李元吉! 現在的形勢是:不干,是死!定了。干,大不了,也是死;可萬一要是成功了呢……那回報將是巨大的!所以對秦王府武將來說,形勢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經過這個太白金星事件和出征突厥事件,秦王府空前團結,一場巨大地震般的大動作正在醞釀籌劃中…… 04 緊急磋商 可憐個秦王,文臣武將被李建成李元吉拆解的七零八落,現在能夠自由出入秦王府的就只有老婆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士廉、死忠家將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幕僚侯君集與張公瑾等幾個人。 大家在秦王府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大嗓門尉遲恭(即尉遲敬德)說:“作為人之常情,有誰能夠舍得去死!禍事馬上就要發生,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張,我就準備逃身荒野草澤,不能留在大王身邊,拱手任人宰割!” 長孫無忌說:“如果大王不肯聽從尉遲恭的主張,事情肯定要失敗了。尉遲恭等人肯定不會再追隨大王,我也應當跟著他們離開大王,不能夠再事奉大王了!” 尉遲恭繼續說:“如今大王處理事情猶豫不定,這是不明智的;面臨危難,不能決斷,這是不果敢的。況且,大王平時畜養的八百多名勇士,他們穿好盔甲,手握兵器,起事的形勢已經形成,大王怎么能夠制止得住呢!”幾乎是威脅或裹挾李世民起事了。 但是,對李世民來說,這是手足相殘的事啊,失敗了永不翻身!風險極大;即使勝利了,那是駭人聽聞,歷史怎么記載,后人怎么看待?! 沒那么容易!沒那么簡單! 05 奇事再現 兩天后,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這下全朝野震驚(大家現在可能覺得這是迷信,當時,那是不得了的大事),太白金星連續出現,說明太白金星出現可能不僅僅是因為突厥來襲擊唐朝。 這個連續出現的異常天象,皇帝是需要下“罪己詔”的。于是,早朝之后,李淵急召六大宰相來商議“罪己詔”之事;另一方面,大家急待太史局局長、最高星象專家傅奕的最終解釋。 早朝上,李淵已經宣布李元吉為兵馬大元帥,并準了他帶走秦王府并將的奏章。李建成預料中的李世民反對的抗辯沒有,李世民一臉平靜。李建成一定以為這個弟弟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可見李世民臨事不亂的心理素質非一般!可稱一代梟雄! 然后是秦王府緊鑼密鼓的商量。同時,李淵與大臣緊鑼密鼓的商量,也許還有李建成李元吉自以為成功那種猙獰的、喜悅的、得意的笑聲。 傍晚,太史局傅奕對天象的最高解讀來了,李淵一看:“太白行于日則,見于秦分,主秦王當有天下。”氣急敗壞:我還沒死呢,秦王就要當皇帝了!難怪太白星三日當空,是你秦王有異志!你個兔崽子! 李淵緊急召李世民進宮問事。 06 當機立斷 這邊,秦王府當天已經吵成一鍋粥。李世民邊看城防圖邊思索,正猶豫著,想占卜一下吉兇。恰好幕僚張公謹從外面進來,便將占卜的龜殼奪過來扔在地上,說: “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現在事情并無疑難,還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結果是不吉利的,難道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于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大家開始討論行動計劃。 李世民覺得沒有房玄齡杜如晦心里沒底,于是命令長孫無忌秘密地將房玄齡杜如晦召回商議大事。 首席謀士房玄齡不答應回秦王府,說:“陛下敕書的旨意是不允許我們再事奉大王的。如果我們現在私下去謁見大王,肯定要因此獲罪而死,因此我們不敢接受大王的教令!” 李世民發怒,對尉遲恭說:“房玄齡難道要背叛我嗎!” 他摘下佩刀交給尉遲恭道:“明公前去察看一下情況,如果他們果真沒有回來的意思,可砍下他們頭回來見我。” 尉遲恭前去,明示房玄齡說:“秦王已經準備行動了,明公速去秦王府中共議大事。”說完晃了晃手中李世民的寶劍,房玄齡一看李世民寶劍(信物),知道這次來真的了,于是趕緊換上道士的服裝進入秦王府議事。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張公瑾、侯君集、長孫王后都出了不少主意!尉遲敬德為秦王府第一打手! 這個行動計劃至少有兩樣:01襲殺兄弟;02挾持皇帝。李世民做出了一個可怕決斷,這個計劃如此駭人聽聞,以致于它不能變成文字,而被明確記載于任何史料之中 先下手為強! 07 堅定的步伐 正當秦王府商議正酣之際,李淵要求李世民進宮問話猶如一顆重磅炸彈,頓時在秦王府炸開了鍋。同時,長孫王后宮中內線傳來星象專家傅奕最高太白星日行的解讀消息:太白行于日則,見于秦分,主秦王當有天下。 難道軍事政變這個天機泄露了嗎?李淵這關怎么過?要知道,謀反歷來為各朝各代十惡不赦之罪首,當株連九族! 先是沉默,然后是喧嘩,恐懼,恐懼像瘟疫一樣在秦王府里蔓延…… 也許,就是這樣的恐懼,更堅定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決絕之心!已經被逼到死角,背后已經沒有了一切退路!只有絕地反擊,必須絕地反擊! 這個18歲就開啟果斷征伐歷程的年輕人,10年來,四方征討,雄闊四海,威名赫赫,英雄氣概,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坐南朝北本就是如此英雄的英雄本色! 想著,李世民反而平靜了,在一片“秦王,小心吶”的惶恐叫聲中,他起身,正裝,上馬,朝宮中堅定的走去! 08 神應變 來到宮中,李世民跪倒,聲淚俱下。李世民的眼淚,又勾起了60歲老者李淵的舔犢之情,又讓李淵想起了已經仙逝多年的李世民他媽……是啊,一個60歲的老人,還奢求什么呢?孩子,孫子,天倫之樂…… 當李淵讓李世民起來說話時,李世民馬上拋過去一顆重磅炸彈:“建成,元吉,滅絕人倫,與后宮嬪妃淫亂。”什么?!一個60歲的老人,聽到兒子給自己戴綠帽子,那是多么的笑柄,多么的荒唐,多么的不可饒恕,此時,老人李淵是多么的怒不可遏! 也許李淵在等李世民期間,李淵已經想好了好幾套說辭。沒曾想,被一句“淫亂后宮”亂了陣腳,而李世民成功的轉移了話題。在李淵“明早要求三人當庭對質”的聲音中,李世民告退而出。 09 黎明前的黑夜 公元626年7月1日夜,夜,已經深了,該就寢了。但,李淵毫無睡意,李世民毫無睡意,同樣毫無睡意的還有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剛剛接到明早入宮詔令。李建成想著應該是父皇明天像往常一樣來詢問政務,最近全國旱災嚴重,奏折如雪片般,自己還沒有批閱完畢,得在父皇考察政務之前加緊批閱。 突然,張婕妤內侍帶來一個驚天消息: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后宮,要求明早三人當庭對質,要求李建成小心。李建成迅速找來盟友齊王商量對策。 李元吉覺得:以穩為主,明天托病不朝,看看接下來有什么動靜再說。也許李建成太在意太子形象問題,急于向李淵申辯;也許李建成問了玄武門守將常何,常何說李世民明早也是單騎入宮,李建成覺得沒有大不了…… 最后李建成約好李元吉明早一起入宮面見圣上。太子李建成喪失了最后一次翻盤的機會! 李元吉無奈,只能同意。10年前造反時,李建成28歲,留守河東老家,實際上就是替代李淵成為家長;這10年來,李建成身為太子,一直得到歷練,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38歲成熟穩重的、駕輕就熟的兄長,李元吉還是很尊重這位太子兄長的決定。 那邊,李世民從李淵那出來后,策馬前去說服玄武門守將常何站隊自己。常何給李建成報了假信,并與玄武門其他守將進行了溝通。常何,小人物,卻在關鍵時刻起了關鍵作用。 安排妥當,李世民迅速回到秦王府,安排接下來的行動。 10 漫漫長夜 李建成李元吉進宮必經城北玄武門。 公元626年7月2日晨,天還沒有亮。 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將(凌煙閣24功臣已經好多在此了)及800死士,埋伏在玄武門北面的小樹林。守株待兔,等待李建成李元吉。 黑夜,漆黑的夜,時間過得特別的慢,仿佛每一秒都很漫長,每一分鐘都是一天那樣漫長。 漸漸地,天蒙蒙快要亮了。 大臣們開始上朝了。想必唐高祖李淵已經將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裴矩等宰相們召集前來,準備商討“淫亂后宮”這件事。 后宮嬪妃和太監們也起床了,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可是,要等的人還沒有來到。大家逐漸焦急起來,因為過不了多久,李世民調集軍馬的事就會被發現,一旦被發現……后果不堪設想!……大家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 11 喋血玄武門 正當大家焦急等待之際,遠處的路上,出現了兩個騎馬的身影。 天助我也,大家刀出鞘,弓上弦,等待一聲令下……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玄武門外,李元吉好像察覺到了什么:“大哥,怎么這么靜?好像不對頭。”說完準備掉轉馬頭,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一聲令下,大家從樹林里現身,包圍他們。李世民朝兩兄弟一聲喊。 李元吉首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不知怎么回事,一連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沒有射中。 李世民卻不慌不忙的抽出箭、搭上弓、拉開、瞄準,“咻”的一聲射向李建成。 李建成至始至終就直愣愣地愣在那里,沒有說話,沒有逃跑,沒有反抗,就那么直愣愣地愣在原地,直愣愣地看著李世民的箭飛來,這箭不偏不倚,直接命中李建成咽喉,李建成直愣愣地摔下馬,直愣愣地,就死了。 也許,李建成這種沒有痛苦的死亡,對他這樣一位寬容大度仁厚的人來說,不失為一種解脫。沒有殺伐決斷的果敢絕殺,無奈李建成卻生在了爭皇奪位的帝王之家,實在是悲劇! 將士的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受傷跌下馬來。 可就在此時,不知怎么回事,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里,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 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奇怪的是,李世民好像呆了,竟然沒做一點反抗。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尉遲恭策馬趕到,大喝一聲:“拿命來!”李元吉自知不是對手,放開李世民,想跑,尉遲恭彎弓搭箭,一箭將他射死。 12 艱難的續戰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李建成身死,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 于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2000“長林兵”,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 秦王府戰將張公謹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玄武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攻入。 云麾將軍敬君弘掌管著宿衛軍,駐扎在玄武門。他挺身而起,準備出戰,與他親近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變化,等到兵力匯集起來,列陣再出戰,也為時不晚。” 敬君弘未聽從,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向敵陣(長林兵)沖去,結果全部戰死。 馮立、薛萬徹見一時攻不下玄武門,就擂鼓吶喊,準備轉而進攻秦王府。 秦王府兵將都已經調來玄武門了,府中守衛極其薄弱,很容易被攻陷。一旦秦王府被攻陷,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李世民和將士們大為驚恐。 此時,黑大個尉遲恭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大喝一聲:“太子齊王已死,與眾人無關!”結果東宮和齊王府的人一看,頓失交戰信心,迅速潰散。 薛萬徹逃入終南山中。馮立殺死敬君弘后,對部下說:“這也算略微報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玄武門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13 事變余波 政變發生時,唐高祖與六大宰相,正在皇宮內的海池上劃船,興許還在開碰頭會,討論一會怎么召開“三子對質會”。 這時,他們看到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渾身血淋淋的(李世民特意往尉遲敬德身上多涂了些血),徑直來大家的船上。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何人作亂?”(害怕尉遲敬德來殺他) 尉遲恭回答道:“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已經起兵誅殺之。秦王殿下擔心陛下安全,故派臣來保護陛下。”(不殺人,李淵這才心安一點,一時不知所措) 高祖問裴寂等人:“不料今天竟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么辦呢?”(還能怎么辦,尉遲敬德其實就是來威脅大家就范的,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 眾人沉默,裴寂不語,最后蕭瑀和陳書達說:“秦王有功,陛下如果能夠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趕緊表態站隊吧,識時務者為俊杰,說不定還能弄個擁立之功) 高祖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愿啊。”(言不由衷,那又能怎么辦!現在李淵知道自己是李世民砧板上的魚肉,認了吧,承認既定事實唄) 當時,宿衛軍、秦王府一方,與東宮、齊王府一方的交戰還沒有停止,尉遲恭要求高祖馬上頒布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節制(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搶權!),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其實就是李世民的意思)。 秦王府派出司馬宇文士及去宣布敕令,眾人便安定下來了。高祖又讓裴寂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諸將士,將士們便都棄職而散。 于是,高祖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產生了投杼(猜忌的意思)的疑惑。”李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號啕大哭,良久良久。 李世民的哭聲五味雜陳,或許有內疚,或許有不得已,或許有親情,或許有悲傷,或許喜極而泣,又,或許……或許…… 14 后記 事變第二天:太子黨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魏征全部被李世民所用。李世民下令殺掉了李建成李元吉所有子嗣,并且在李家宗室名冊上刪除了李建成李元吉所有子嗣的名字。東宮和齊王府所有女眷全部充入李世民秦王府,李世民接收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夫人們。 事變后,李世民實際掌握了皇帝所擁有的權力,只是沒有皇帝的名義而已。10天后,李淵正式冊封李世民為太子。 也許李淵還曾經想過,自己與李世民的關系,就如自己與李建成那樣,我做皇帝,你做太子,大家好好相處。但是,李世民就是李世民!怎么可能呢! 兩個月后,李淵正式把皇位交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其實從事變開始,李淵就徹底與外界斷絕了聯系,不是李淵想,是被李世民軟禁!李世民是什么人呀?看了文章,觀眾心里都有數! PS:說說 玄武門事變,如此駭人聽聞,以致于它不能變成文字,而被明確記載于任何史料之中! 玄武門事變,千古一案!在這一駭人聽聞的喋血事件中,三兄弟均表現失常,令人玩味! 李元吉,號稱射術精湛,可是在玄武門事變中“再三不轂”,得到了射殺李世民機會,卻未果。是什么讓射術精湛的人如此爛射術? 李世民,號稱騎術精湛,胯下馬居然會受驚,自己還會掉下馬,是什么讓騎術精湛的人如此爛騎術?后來,被李元吉勒住,不知反抗,是什么讓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如此乏力? 李建成,太子,見多識廣,早期也是和李世民一樣久經戰陣,在事變中,居然至始至終直愣愣地傻愣著,毫無動作。是什么讓李建成一時如此智障?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心中永遠的痛!是李世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用尉遲敬德和秦瓊作門神,也許在李世民以后深夜睡覺或者批閱奏折時,眼前還會浮現出那一天早上的玄武門…… 《本文接上集:生死較量七回合》 文章如有圖片,均來源網絡,版權屬于原著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