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溫是光學中用于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即把某個黑體加熱到一個溫度,其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個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相同時,這個黑體加熱的溫度稱之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其單位用“K”(開爾文溫度單位)表示。 在拍照時你會遇到藍天白云,傍晚的夕陽,屋內昏暗的燭光,它們的色彩都不一樣。而色彩不同的根源就在于其色溫不同。 拍攝時常見的色溫圖譜如下: 晴天的色溫大約是5500K,蠟燭的色溫在1500K左右。從天空到燭光,色溫依次降低。那么相機如何識別色彩呢?靠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理解“白色的平衡”,它通過相機內的設置來平衡色溫的冷暖。 每臺相機里都有一個自動白平衡的設置,簡單來說相機是這樣工作的: 你在大太陽下拍照,相機發現了你在太陽下拍照,陽光下色溫高發藍啊,相機給你的照片加點黃,“色彩準確了”;又或者你在屋內打開一盞鎢絲燈做光源,相機發現了你在用鎢絲燈做光源,鎢絲燈發黃啊,相機要給你的照片加點藍,“色彩準確了”。 原則上說,自動白平衡都是“準的”,但是相機加黃的意識明顯比加藍的意識強。所以使用自動白平衡在白天室外都是比較準確的,但是碰到鎢絲燈就完了,這也就是為什么用電燈做光源拍照時,照片明顯“偏黃”。 而除了自動白平衡,你在相機內還會看到什么“小太陽”、“云彩”、“電燈泡”一樣的符號。這就是不同場景下的白平衡,它們是由廠家預設的白平衡值,針對你的拍攝場景,相機增加黃的能力逐漸變為增加藍,以平衡拍攝時的色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