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在他創作的上千首詩歌中,吟詠到明月的竟有三百二十余首之多,而且寫來出神入畫,千姿百態,各具情趣。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詩人在這首名為【子夜吳歌】的短詩里,將皎潔的月色與秋風中斷續的搗衣聲融為一體,傳神的描繪出籠罩著惆悵凄婉氣息的月夜搗衣景象,充滿對征人思歸的深切同情,寫的深切感人。詩人還時常把明月人格化,賦予明月,以濃厚的感情色彩描繪。‘明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是描寫閨情的名句。一個‘窺’字,簡直把明月寫活了。落月入戶窺探那孤守殘燭,愁思難眠的少婦,是同情?還是慰藉?,真叫人遐思不斷,詠味無窮。婦孺皆知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句,更是把明月當做了傳情達意的使者,一縷月光,幾分情緒,強化了詩的意趣。
李白生性孤高,官運坎坷,一生窮愁,一次,常常借酒消愁,對月抒情,【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因為無親,便邀月為友,正是詩人內心孤獨的鳴唱。盡管如此,在李白的心目中,‘與人萬里常相隨’的明月,是圣潔崇高的向往,是高尚靈魂的化身。因此,詩人在許多詩里,把明月寫的灑脫開朗,嫵媚動人,綽約多姿。‘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寫的是‘弄月’;‘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寫的是‘步月’;‘琴彈松里風,杯飲天上月’,寫的是‘飲月’;‘秋山綠蘿月,今夕為誰明’,寫的是‘問月’。諸如此類,真是氣像萬千。清冷,明亮的月光,不僅在詩里勾勒出一幅幅優美旖旎的境界,而且把言外之情溢于言表。
詩人一生,以他輝煌的詩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他在詩里吟詠的明月,又是那樣的具有浪漫的奇思異想和濃郁的感情色彩,其間蘊含著大量的藝術珍寶,值得我們去開采發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