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銀川旅游的人,或多或少會聽到關于西夏的歷史傳說,去西夏王陵旅游,能觸及到的文物或許只有陵墓上的封土堆了,其他的像石象生,碑亭,牌坊,石人,石獸,闕樓等等,已經不見蹤影。就連西夏開國國君李元昊的陵墓周圍,連一塊完整的石碑都沒有,已經被人破壞殆盡了,不禁疑問,這里到底發生過什么?是誰將這里的宮殿樓宇破壞了呢? 他們是蒙古鐵騎! 公園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他的蒙古鐵騎踏破賀蘭山闕。對西夏王朝的國都興慶府,就是今天的銀川市,進行猛烈的攻擊。而當時的西夏,早已沒有祖輩創下的輝煌,因天災人禍已不能自保,西夏王朝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根本沒有能力抵抗蒙古的猛烈進攻,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只好率眾投降。但是蒙古鐵騎沒有善待投降后的西夏,西夏末主很快被殺,進入城內后開始屠城,對黨項人肆意的燒殺搶掠,他們還進入西夏的皇陵,能拿走的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砸壞焚毀,陵墓被挖,龍脈被斷。曾經不可一世的黨項民族就此消失。 歷史上,后朝把前朝滅掉,毀其廟宇不多,那么蒙古為什么對西夏如此痛恨呢?答案或許在師史書上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經常提到黨項人狡詐多變,利用遼宋,遼金,宋金的矛盾,在其中周旋,反復無常,謀取自身利益,撈了很多好處,領土擴大了不少,但是,只憑這些將一個民族從版圖上抹去,肯定還有更深層的仇恨,必有深層原因。 當然,蒙古人特別痛恨西夏人是真的,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征西夏時,久攻不下,非常不順利,成吉思汗病倒了,不久死去。有傳遺囑“秘不發喪,待夏主降,即行屠城”,他的繼任者執行先主遺命,對西夏黨項人進行血腥屠殺,有點可信度,但是元史可不是這么說的,恰恰相反,說的是成吉思汗“嘗許不殺掠”。該相信誰呢? 那就先了解一下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第一種說法,說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因久攻不下,不得不在六盤山修整,圍獵時墜馬了,又發了高燒,大臣建議等病養好了,再來攻打西夏,成吉思汗一生要強,不愿退兵,西夏末主李睍也是死撐,拒不投降,成吉思汗氣急攻心,病情日益加重,終于在1227年8月27日駕崩。 第二種說法,是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中了毒箭,中毒死去,這是一位叫馬可波羅的意大利人,在他寫的游記中提到的,但是馬可波羅所在的時期已經是元世祖忽必烈當皇帝,他也是道聽途說的,屬于民間傳說了。 還有是,被曾經俘獲的西夏王妃刺死的說法,被西夏王妃用藥酒毒死的說法等等,不管怎么個死法,都跟西夏脫不了干系,這叢中可能有一個是蒙古軍隊血洗黨項人的原因,黨項民族在元朝以后,歷史中再也沒有記載了,曾經輝煌一時,不可一世西夏王朝就此湮滅,不明白的是,元史中你為什么還要寫一句“嘗許不殺掠”呢?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古代民族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