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孩子幼時最喜歡、最主要的活動,他們每天都喜歡做各種各樣我們看來沒意思的事情,玩我們覺得不好玩的游戲,很多時候看著他們進行那些“無意義”的活動,家長們會百思不得其解,他們在干什么啊?有時候孩子們玩的廢寢忘食,作業都不寫,這時,常常會讓家長們抓狂不已。 只是,游戲對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游戲在哪些方面對孩子更重要、更能幫助孩子的成長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游戲,為何對孩子如此重要吧! 1 游戲促進語言的發展。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游戲形式中,兒童語言的表現形式和功能都是不一樣的。1歲前,兒童在玩耍時,只能用咿咿呀呀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開心與興奮;當嬰兒學會了只言片語之后,就會出現做什么說什么的“有聲的外部語言”,例如:小的孩子玩積木時,會不停說大高樓、小汽車等等,這個不停嘮叨的小大人是為了用聲音來提醒自己活動的目的性、指向性。而大一點后,他們會向只做不說的“內部思考”發展。孩子們會說我們玩過家家吧,你當醫生,我當小白領。這是通過游戲來安排、調節他人;而在扮演的角色中,孩子會模仿醫生的語氣說話,能夠將現實與真實良好的區分,對以后自己扮演的人生角色也會大有益處。 2 游戲時間的延長提高孩子的集中力與達成力。游戲中孩子需要耗費精力去做,同時,越是能夠堅持完成游戲、達到目的,就越能夠促進達成力的發展,越能促進自我實現能力的發展。在我們李凌云兒童自由繪畫心理樂園中,3歲的孩子游戲時間為5——10分鐘,然后換下一個項目;4歲的孩子能夠堅持15到25分鐘左右,而大孩子能夠堅持半小時以上。我們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跟孩子玩不同的游戲、不同的畫材。用興趣來促進孩子集中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 3 通過游戲,增強孩子性的規則。游戲大都是有規則的,只是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規則的理解和遵守程度不同。對3歲前的孩子講遵守規則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他們的游戲大都是獨自探索,合作性很少,而3歲后,聯合的、合作的游戲出現,孩子們不遵守規則就不能繼續跟小伙伴們玩,所以,想玩就得遵守一定的秩序,規則性也就逐漸增強。這在樂園中孩子們的畫上,有明顯體現,小的孩子都是混色、大片色塊,而大一些的孩子會分門別類的、更有規則的進行規劃、配置,每個顏色也都有了自己的含義,讓孩子們很有成就感。 4 游戲活動促進社會化、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隨著年齡的發展,兒童的游戲呈由單獨游戲向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的發展過程。他們會越來越不滿足于獨自玩耍,需要小組游戲來彰顯個人價值,在游戲中與小伙伴們一起交流、建立情感鏈接,并能扮演不同角色來促進協調能力的發展。所以,當我們李凌云兒童自由繪畫心理樂園的孩子玩耍嬉鬧時,新成員會很快的加入我們,不會感覺到被排斥,不會覺得無所適從,大家總會交到朋友的! 游戲的發展與孩子的身心發展相輔相成,年齡的增長要求游戲變化,游戲的變化促進身心的發展。所以,孩子們都是在游戲這一簡單、快樂的形式中,發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我們剝奪了孩子的游戲時間,無疑就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所以,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吧! |
|
來自: 咨詢師曹麗君 > 《兒童青少年1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