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鹵肉飯,天下大同而小異耳 … … 鹵肉飯在臺灣人心目中算是地位很高的存在了,最早的原型來源于物資匱乏的舊社會, 那個時候,肉的供應稀缺,人們無法經常吃到,窮人將市場丟棄的豬肉邊角料撿回家剁碎熬煮,將煮好的肉末和肉汁倒在飯上食用,而在重要日子改刀將豬肉切小塊用醬油鹵成一鍋紅燒肉醬汁,一起拌飯吃,這是鹵肉飯最早的原型。如今,生活水平有了不小的改善,鹵肉飯從食材到做法自然是有了很大的演變改良,街頭攤販或是正八經的餐廳都可以吃到。 鹵肉飯的的制作難度不大, 失敗率很低, 但要做出一碗味道絕妙的鹵肉飯也絕非易事。“鹵”,即醬汁,味之精髓,鹵肉飯好吃與否全在于它。醬汁由醬油、米酒、冰糖、和紅蔥頭做成。古法釀造的臺灣醬油味道醇厚,帶著絲絲甘甜,咸鮮適宜,是醬汁的靈魂,而米酒不像普通料酒那樣濃烈,恰到好處的酒香十分提香。紅蔥頭要切絲炸至金黃,它的作用有點兒像提煉蔥油,有著獨特的焦香。冰糖自不必說,加入之后,更加香甜,口味更飽滿。如今,很多店家在制作醬汁時都有了改良,比如加入蝦米或是香菇,錦上添花。 “肉”,當然要選擇比例3:7的五花肉,帶肥帶瘦又帶皮,切肉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切丁或者是大塊,都可以,但絕對不能是細碎的肉沫,如果是肉沫那就只能稱之為肉燥飯嘍。“鹵”與“肉”在文火慢燉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長時間的燜煮讓肉變得軟爛,醬汁滲入肉質纖維之中,二者交融。 “飯”,好米是關鍵,臺灣對米的挑剔不輸給日本人,軟硬必須拿捏得當,否則就不是合格的鹵肉“飯”,蒸熟的米飯粒粒分明,晶瑩剔透,冒著熱氣,散發著香味兒,吃起來飽滿彈糯,香氣撲鼻。 把做好的鹵肉蓋在上面,縫隙里被填滿了色澤誘人的醬汁,一勺子下去,有肉有飯有汁,大口吃掉,嚼著鹵肉飯,滿嘴馥郁,齒頰留香,滿滿一碗,不出一會兒,被扒拉個精光~ -餐廳推薦- 巷子口(將臺麗都店):將臺路商業街4號樓 小明同學(三里屯店):三里屯南路通盈中心5層5F-6 談食:酒仙橋路大山子北里13號樓東側 豐食堂:糧食店街55號 臺北古早味(國貿商城店):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商城北區B1層NB1042 飯前飯后(鳳凰匯店):鳳凰匯購物中心3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