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腰間盤突出病的藥,它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藥物。本發明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0.5-4、川芎0.5-4、羌活0.5-4、土鱉蟲0.5-4、僵蠶0.5-4、千年健0.5-4、鉆地風0.5-4、乳香0.5-4、沒藥0.5-4、炙川烏0.5-4、炙草烏0.5-4、防風0.5-4、地龍1-5、蒼術2-6、炙馬錢子0.5-2.4、炙大黃2-6、血竭0.2-2、骨碎補2-6、紅花2-6、桃仁1-5、莪術2-6、三棱1-5、赤木2-6、三七0.5-4、五靈脂1-5、自然銅0.2-2、赤芍1-5、木瓜2-6、桂枝0.5-4、麻黃0.5-4、川牛膝1-5、細辛0.2-2、降香0.5-4、威靈仙2-6、白花蛇0.2-2、忍冬藤0.2-2、延胡索2-6、甘草0.2-2、天麻0.5-4、木香0.5-4、全蝎0.5-4。本發明具有組方合理,見效快,療效可靠,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的優點。 權利要求書 1: 1、一種治療腰間盤突出病的藥,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 當歸0.5~4、川芎0.5~4、羌活0.5~4、土鱉蟲0.5~4、僵蠶0.5~4、千年健 0.5~4、鉆地風0.5~4、乳香0.5~4、沒藥0.5~4、炙川烏0.5~4、炙草烏0.5~ 4、防風0.5~4、地龍1~5、蒼術2~6、炙馬錢子0.5~2.4、炙大黃2~6、血 竭0.2~2、骨碎補2~6、紅花2~6、桃仁1~5、莪術2~6、三棱1~5、赤木 2~6、三七0.5~4、五靈脂1~5、自然銅0.2~2、赤芍1~5、木瓜2~6、桂 枝0.5~4、麻黃0.5~4、川牛膝1~5、細辛0.2~2、降香0.5~4、威靈仙2~6、 白花蛇0.2~2、忍冬藤0.2~2、延胡索2~6、甘草0.2~2、天麻0.5~4、木香 0.5~4、全蝎0.5~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腰間盤突出病的藥,其特征在于它由以 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1~3、川芎1~3、羌活1~3、土鱉蟲1~3、僵 蠶1~3、千年健1~3、鉆地風1~3、乳香1~3、沒藥1~3、炙川烏1~3、炙 草烏1~3、防風1~3、地龍2~4、蒼術3~5、炙馬錢子1~2.2、炙大黃3~5、 血竭0.5~ 說明書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藥,具體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藥物。 背景技術:腰間盤突出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髓核變性,以致突向后方,膨出、脫出等多種病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疾病。由于其生理部位的特性,此病比較難以治愈。目前臨床上治療腰間盤突出的中藥很多,但其組方都比較拘謹,大多數這類藥只能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暫時減輕患者的痛苦,治標不治本。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腰間盤突出病的藥,它具有組方合理,見效快,療效可靠,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本發明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0.5~4、川芎0.5~4、羌活0.5~4、土鱉蟲0.5~4、僵蠶0.5~4、千年健0.5~4、鉆地風0.5~4、乳香0.5~4、沒藥0.5~4、炙川烏0.5~4、炙草烏0.5~4、防風0.5~4、地龍1~5、蒼術2~6、炙馬錢子0.5~2.4、炙大黃2~6、血竭0.2~2、骨碎補2~6、紅花2~6、桃仁1~5、莪術2~6、三棱1~5、赤木2~6、三七0.5~4、五靈脂1~5、自然銅0.2~2、赤芍1~5、木瓜2~6、桂枝0.5~4、麻黃0.5~4、川牛膝1~5、細辛0.2~2、降香0.5~4、威靈仙2~6、白花蛇0.2~2、忍冬藤0.2~2、延胡索2~6、甘草0.2~2、天麻0.5~4、木香0.5~4、全蝎0.5~4。本發明的優選方案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1~3、川芎1~3、羌活1~3、土鱉蟲1~3、僵蠶1~3、千年健1~3、鉆地風1~3、乳香1~3、沒藥1~3、炙川烏1~3、炙草烏1~3、防風1~3、地龍2~4、蒼術3~5、炙馬錢子1~2.2、炙大黃3~5、血竭0.5~1.5、骨碎補3~5、紅花3~5、桃仁2~4、莪術3~5、三棱2~4、赤木3~5、三七1~3、五靈脂2~4、自然銅0.5~1.5、赤芍2~4、木瓜3~5、桂枝1~3、麻黃1~3、川牛膝2~4、細辛0.5~1.5、降香1~3、威靈仙1~5、白花蛇0.5~1.5、忍冬藤0.5~1.5、延胡索3~5、甘草0.5~1.5、天麻1~3、木香1~3、全蝎1~3。本發明的最佳方案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2、川芎2、羌活2、土鱉蟲2、僵蠶2、千年健2、鉆地風2、乳香2、沒藥2、炙川烏2、炙草烏2、防風2、地龍3、蒼術4、炙馬錢子2、炙大黃4、血竭1、骨碎補4、紅花4、桃仁3、莪術4、三棱3、赤木4、三七2、五靈脂3、自然銅1、赤芍3、木瓜4、桂枝2、麻黃2、川牛膝3、細辛1、降香2、威靈仙4、白花蛇1、忍冬藤1、延胡索4、甘草1、天麻2、木香2、全蝎2。本發明的制造方法是:將上述四十一味藥研成細末,按常規的制藥方法制成0.1克重的水丸,包裝即成。本發明的藥經臨床試驗,其結果顯示,它對腰間盤突出癥、頸椎病、腰椎骨質增生等癥都有很好的療效,具有組方合理,見效快,治療期間病人痛苦少,療效可靠,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的優點。 治療腰間盤突出癥、頸椎病、腰椎骨質增生癥藥學實驗綜述: 一、臨床資料: 病例選擇: 1、腰間盤突出癥9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55歲,平均年齡43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2年。 2、頸椎病7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齡最小33歲,最大54歲,平均年齡44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9年。 3、腰椎骨質增生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44歲,最大62歲,平均年齡50歲,病程3個月至5年。 二、疾病的診斷標準: 1、腰間盤突出癥: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傷史,主要癥狀是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常在腰骶部附近,在腰椎下段棘突旁棘突間有深壓痛,并沿患側地大腿后側向下放射至小腿外側、足跟或足背外側,多為單側下肢痛。若椎間盤突出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時,可有雙側疼痛。咳嗽噴嚏、用力排便時,均可使神經根更加緊張而加重癥狀,步行彎腰、伸膝起坐等牽拉神經根的動作也使疼痛加劇。屈髖、屈膝或臥床休息時疼痛減輕,病程較長者其下肢疼痛的放射部位已感覺麻木。有部分患者可伴有坐骨神經痛、椎管狹窄、腰肌勞損、風濕性筋骨酸痛、關節痛或四肢麻木。 X線檢查:X光片只能協助診斷而不能確診,通過X光片可以看到腰椎的生理弧度消失,病變的椎間隙可能狹窄,相鄰的椎體邊緣時有骨質增生。 CT檢查:磁共振成像和脊髓造影可以準確地看出病變的椎間盤,結合臨床癥狀作為確診的標準。 2、頸椎病:多無明顯外傷史,但少數由外傷而誘發。很多患者漸漸感到一側的肩、臂、手麻木疼痛或以麻木為主,頸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壓時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可有頭暈、耳鳴、耳痛、手握力減弱及肌肉萎縮,這類患者常無頸部疼痛感覺。檢查時,下段頸椎棘突或患側肩胛骨內上角處常有壓痛點,部分患者可摸到索條狀硬結,頸部活動受限、僵硬,以麻木為主者可有疼痛減退或握力減弱。當頸5~6椎間病變時,刺激第6神經根可有患者拇指或拇、食指感覺減退;當6~7椎間病變時,則刺激第7神經根可有食、中指感覺減退。可做左右側對比檢查。 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頸后伸偏向患側,檢查者以左手托其下頜,右手從頭頂逐漸下壓,如出現頸部痛或放射痛為牽拉試驗陽性。另一種試驗: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的患側,另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度,兩手作反方向牽拉,若有放射痛也為牽拉試驗陽性。 X線檢查:頸椎正、側位片一般可見頸椎的生理弧度消失或骨質增生。 CT檢查可發現病變的椎間盤。 3、腰椎骨質增生: X線檢查:椎體和關節正、側位片可見生理弧度消失,退行性唇形改變。 本癥有部分患者伴有肩周炎、痛風的癥狀。 三、用藥所含成份:即由前述41味中草藥制成的本發明的藥,0.1克重的水丸。 四、用藥方法:每次口服5克(約50粒)日服二次,早飯前、晚飯后用20毫升黃酒作為引藥,溫開水送服,45天一療程。 用藥過程中有些患者會出現見效反應:一過性的疼痛加重,患部發熱有如螞蟻行走,此乃藥力通滯,因經絡阻滯“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之故。 五、療效的判斷標準: 1、痊愈:腰、髖、腿疼痛及體征消失,活動正常。 2、顯效:疼痛及體征明顯好轉,活動正常。 3、有效:疼痛及體征基本好轉,活動稍受限制。 4、無效:癥狀及體征沒有改變。 六、療效結果分析: 病例 例數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總有效率(%) 腰間盤突出 90 79(88) 8(9) 2(2) 1(1) 99 頸椎病 72 60(83) 7(10) 3(4) 2(3) 97 腰椎骨質增生 30 23(77) 5(17) 1(3) 1(3) 97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0.5~4、川芎0.5~4、羌活0.5~4、土鱉蟲0.5~4、僵蠶0.5~4、千年健0.5~4、鉆地風0.5~4、乳香0.5~4、沒藥0.5~4、炙川烏0.5~4、炙草烏0.5~4、防風0.5~4、地龍1~5、蒼術2~6、炙馬錢子0.5~2.4、炙大黃2~6、血竭0.2~2、骨碎補2~6、紅花2~6、桃仁1~5、莪術2~6、三棱1~5、赤木2~6、三七0.5~4、五靈脂1~5、自然銅0.2~2、赤芍1~5、木瓜2~6、桂枝0.5~4、麻黃0.5~4、川牛膝1~5、細辛0.2~2、降香0.5~4、威靈仙2~6、白花蛇0.2~2、忍冬藤0.2~2、延胡索2~6、甘草0.2~2、天麻0.5~4、木香0.5~4、全蝎0.5~4。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1~3、川芎1~3、羌活1~3、土鱉蟲1~3、僵蠶1~3、千年健1~3、鉆地風1~3、乳香1~3、沒藥1~3、炙川烏1~3、炙草烏1~3、防風1~3、地龍2~4、蒼術3~5、炙馬錢子1~2.2、炙大黃3~5、血竭0.5~1.5、骨碎補3~5、紅花3~5、桃仁2~4、莪術3~5、三棱2~4、赤木3~5、三七1~3、五靈脂2~4、自然銅0.5~1.5、赤芍2~4、木瓜3~5、桂枝1~3、麻黃1~3、川牛膝2~4、細辛0.5~1.5、降香1~3、威靈仙1~5、白花蛇0.5~1.5、忍冬藤0.5~1.5、延胡索3~5、甘草0.5~1.5、天麻1~3、木香1~3、全蝎1~3。 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制成:當歸2、川芎2、羌活2、土鱉蟲2、僵蠶2、千年健2、鉆地風2、乳香2、沒藥2、炙川烏2、炙草烏2、防風2、地龍3、蒼術4、炙馬錢子2、炙大黃4、血竭1、骨碎補4、紅花4、桃仁3、莪術4、三棱3、赤木4、三七2、五靈脂3、自然銅1、赤芍3、木瓜4、桂枝2、麻黃2、川牛膝3、細辛1、降香2、威靈仙4、白花蛇1、忍冬藤1、延胡索4、甘草1、天麻2、木香2、全蝎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