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祥 摘要:PPP作為一種新的模式,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共贏創造了一種良好的局面,同時也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減輕社會壓力。本人所在單位為國有大型特級資質總承包企業,在多地已經和正在實施了多個BT和ppp項目,作為項目財務總監,作者結合個人經驗對PPP模式在企業中的相關應用進行研究,重點闡述其運作特征、存在問題,進而對該模式下企業財務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PPP模式 概述 運作特征 主要問題 財務管理 一、PPP項目的主要運作特征 (一)雙方行動、權利、責任有合同依據 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采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來進行公共產品的建設,提高服務供應能力,能夠極大的豐富國家財政內容。在PPP模式中,雙方通過簽訂合同文件來約束及規范各自的行為并保證各自的利益是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這種合作模式中,政府注重的是公共利益,企業注重的是利潤的最大化。 (二)資源互補、利益共享 在PPP模式中,政府手中掌握著信息、資源、政策等,能夠統一協調并配置資源,而社會資本具有經營管理及建設方面的技能與經驗。雙方通過結合實現了優勢互補,既能夠提高公共服務建設的質量及效率,又能夠確保企業資本的合理回報。 (三)雙方合作關系的復雜性和長期性 在PPP模式中,政府通過與企業簽訂合同,建議一種全程合作關系,雙方都要參與整個工程的全部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融資,建設、移交、運營等。與此同時,這些過程又涉及到許多其他的機構,比如稅務、城建、規劃部門等,這都體現了這種合作模式的復雜性與長期性。 二、PPP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PPP模式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專家學者以及政府對其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在實踐及研究過程中,發現由于雙方一個注重項目的服務效率和社會效益,一個注重資本的回報率,兩者財務差異導致財務管理方式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 會計核算管理不規范,賬目不清晰,票據的使用及管理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另外就是冗余資金不能有效利用,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或者出現資金撥付不到位,使用期限不明顯。 (二)財務預算管理不到位 有些項目還沒開始執行新的預算法,尚未執行全口徑全面預算管理措施,導致一些收入和支出沒有出現預算計劃或者違反公司法章程序追加預算。 (三)成本管理不健全 成本控制是一個項目能否盈利的關鍵工作。一些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忽略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整個過程中對項目建設成本沒有總體預算規劃,成本控制部門形同虛設。 (四)投融資管理問題 PPP模式下,政府投入的財政資金相當少,大部分資金需要靠社會融資。融資社會資本的成本一般是比較高的,費用支出相當大,而我國又尚未形成較為合理的擔保體系,投融資管理體系也不是很健全。再加上PPP項目一般都是較大型的項目,涉及的范圍較大,導致部分投資回收不理想。 (五)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問題 現階段地方政府存在盲目大建擴建現象,社會資本又一味追求短期效應,甚至出現一些不適合PPP模式的項目也采取PPP模式。前期不進行風險預測,過程中不進行風險控制,結果項目運營后嚴重虧損,導致資金鏈緊張,從而違約風險較大。 三、PPP模式下的項目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風險識別及控制體系,強化風險共擔意識 PPP項目一般參與主體較多,而且建設經營時間長,投資回收速度慢,如果想追求短期高額收益,則不適合采取該模式。因此在采取該模式前,要強調風險責任分擔意識。政府或投融資公司要承擔政治風險、管控風險、低收入風險。建設單位要承擔建設運、移交轉讓風險。還有雙方需要共同承擔的自然災害、市場經濟等不可抗力風險。在PPP項目中,參與各方都是風險的共同體,因此,在該合作模式下各方應注重風險,盡量采取措施規避及降低各方風險。同時,建立風險分擔機制,通過各方創新、協作有效的化解風險。 (二)加強投資預算管理及資金管控 項目投資前期要加強分析,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確定科學的投資估算依據。結合地理位置、資金、人員、設備、材料等各種因素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面的籌劃。采用先進的投資和財務管理模型科學計算投資回報年限,加強對資金的控制管理,確定合理的投資比例。 (三)加強成本管理 PPP項目一般建設時間較長、投資回報利潤較低且回報周期長,建成后的運營及日常維護成本也較高。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對成本進行科學規劃,加強成本管控。主要是進行總成本及經營成本的估算,確定合理的單位生產成本、整體成本、折舊年限、總生產費用和銷售費用,通過多途徑來進行項目成本控制。另外,通過估算營業利潤或銷售收入與投入成本進行對比,確定投資的靜態回收期、動態回收期、投資利潤率及財務內部報酬率等指標數據。 (四)加強財務分析,完善定價機制 參與各方要協調好財務管理目標的差異性,統一財務管理目標,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積極完善資產定價機制,加強財務分析,對定價機制實行監管,與社會物價指標進行對比,用市場手段調節,防止社會資本的趨利性對公共利潤造成損害,從根本上保證建設項目的社會效益及社會資本的合理收益。 四、 結束語 PPP模式的廣泛應用增加了企業與政府間的合作,通過政府的監管,能夠促進企業完善自己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自身財務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企業更加科學的決策。因此,在該模式下,國家也需要給予企業一定的支撐,尤其是在正政策及法律層面,這樣能進一步促進企業與政府的合作,保證PPP模式能夠更加全面的應用,為企業健康長遠發展提供保障,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活力。 參考文獻: [1]張麗艷.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4) [2]王玉梅,嚴丹良.基于平衡計分卡的PPP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旬刊,2014(2) [3]周正祥,張秀芳,張平. 新常態下PPP 模式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軟科學,2015-09-28 [4]欒桂明.關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經貿,2012,(20) |
|
來自: fisherpeng >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