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心腦血管病? 答:由于各種致病因素導致心腦血管的病理性改變引起的心腦組織病變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稱之為心腦血管病。如中風、冠心病等。 2、 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特點有哪些? 答: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恢復慢。【“四高一慢”】 3、 我國心腦血管病的發病規律有哪些? 答:a、男比女多約為2.5~3.5倍; b、城市比農村多; c、北方比南方多; d、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者多約為1.8~2.5倍; e、秋冬季節發病率高。 4、心血管疾病的癥狀有哪些 ? 答①、心慌、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胸痛; ②、反復出現脈搏不齊、過緩或過速; ③、睡眠時感到憋氣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 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虛汗; ⑤ 、長期發作的左肩痛帶有輻射性。 5、腦血管疾病的癥狀有哪些? 答①頭暈、目眩、耳鳴、視物不清、眼前發黑; ②間斷性或持續性的頭痛、偏頭痛; ③神經系統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 ④全身無力、伴隨出汗、低熱、心慌、胸悶; ⑤肢體、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 ⑥惡心、嘔吐、失眠、嗜睡; ⑦情緒反常; ⑧ 急躁、猜疑、幼稚、遲鈍、強哭強笑。 6、與心腦血管疾病有什么關系? 答:人體呼吸正常情況下為16~20次/分;大于20次提示可能心功能不齊;小于16次可能有腦血管病。 7、脈壓差與心腦血管疾病有什么關系? 答:脈壓差正常范圍值:高壓-低壓=30~40mmHg,脈壓差大于40mmHg ,則有主動脈關閉不全、高血壓、動脈硬化、甲亢、貧血等。脈壓差小于30mmHg,常見于低血壓、心包積液等。 8、哪些人易患中風、冠心病? 答:a有中風家族史的人; b有高血壓病史的人: c有動脈硬化癥的人; d有糖尿病史的人; e有心臟病史的人; f血脂高、血粘度大的人; g大量吸煙、飲酒的人; h肥胖不愛鍛煉的人; j脾氣急躁的人; k有中風先兆的人。 9、何謂腦血管性癡呆,臨床上有何癥狀? 答:由于腦動脈硬化影響了腦供血而產生的精神障礙,后期出現癡呆癥狀,故稱腦血管性癡呆。主要由于高血壓、高血脂癥、精神緊張、吸煙、遺傳、糖尿病、飲食等因素引起腦動脈硬化,包括腦部大動脈的粥樣硬化以及小動脈關閉的增厚、纖維化和玻璃樣變性。多數病人由于腦內血管拴塞或血管破裂,出現一個或數個軟化灶,軟化灶周圍出現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細胞數量減少。 中醫學認為此病多由于肝、腎虛,肝陽化風,痰瘀阻于腦絡或由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腎精虧虛、髓海空虛、腦失營養所致。 10、腦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見的先兆癥狀? 答: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肢體無力、手指、腳趾麻、下眼皮跳動、流口水、記憶力減退、 語言欠通順、性格改變、一過性黑朦朧視物重影、哭笑不自主、行動遲緩或血壓波動等。 11、為什么人群中大量存在供血不足呢? 答:現代人生活節律加快,飲食結構多偏厚膩,由此多造成血管彈性降低、阻力增加以及血粘度增高、這些因素不僅易造成動脈硬化同時也常誘發微小血管堵塞、因而易出現供血不足。 12、從中醫理論上講普通型頭痛那幾個類型? 答:寒型、熱型、寒熱間型三個類型。 13、血液粘稠度增高都有哪些表現? 答:①晨起頭暈、思維不流暢②午飯后犯困、需要午睡一會兒后才好,否則一下午沒精神③蹲著干活胸悶、氣短④陣發性視力模糊、視物不清。 14、中風、冠心病的先兆表現有哪些? 答:頭暈、特別是突感眩暈、突發一側肢體無力、肢體麻木、面部或舌麻,頭痛忽然加劇 說話舌頭不靈、流口水,短暫意識喪失、近期記憶力減退、突然視物不清、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歪斜;經常性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心率不齊、心絞痛等。上述癥狀皆因動脈硬化、血液粘稠度升高、形成微小血栓導致心腦血管供血不足所致。 15 冠心病的分類有哪些? 答:①隱匿型冠心病即無癥狀性冠心病。②心絞痛型:陣發性胸骨的針刺樣疼痛,多次持續為數秒。③心肌梗塞型:心肌缺血嚴重,疼痛持續時間更長、更重。④心律失常型:心臟的跳動節律紊亂。⑤猝死型:發病前無癥狀、或者病性穩定,但突然死亡。 16、什么叫冠心病? 答: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指冠狀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于供應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 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了心肌的血流量減少,供氧不足,使心臟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死亡等。因此冠心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在國內平均患病率約為6.49%,且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因此冠心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 17、引起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 答: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俗稱,臨床上也稱為腦卒中。引起腦中風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年齡、遺傳因素、高血壓、心臟病、各種類型的心臟病、糖尿病、血稠血粘和高血脂動脈硬化、食鹽攝入量過多、肥胖、飲酒等項因素。 18、引起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什么? 答:高血壓。 19、腦中風的發病率與人的年齡變化有什么關系? 答:腦中風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據統計數據顯示40歲—60歲發病者約占40%,60歲以上發病者約占60—70%。所以稱腦中風是常見的老年病之一。年齡是不可改變的因素。 20、腦血栓和腦拴塞有哪些異同點? 答:相同點:結果都是致殘或死亡,后遺癥都一樣。不同點:腦血栓是由腦部血液自身凝結而成,即動脈的血液有血栓形成,從而自身凝結,形成腦血栓。 腦拴塞是由外界因子,如風濕性心臟病、空氣拴子、脂質拴子脫落,介入而形成。 21、腦梗塞的發病特點有哪些? 答:①在睡眠時間或上午容易發作②60—79歲的患者發病率高③70%的人都有后遺癥④發病后6小時之內可能搶救,否則很難搶救⑤大多數的病人都有高血壓,是由于高血壓引起的發病⑥復發率高。隨季節轉換如春、秋、冬發病率高⑦肢癱、肢殘,1年內積極治療可能恢復較好,超過一年難度較大。 22、缺血性腦血管病可分為哪幾類? 答:可分為腦拴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腦萎縮;小卒中、小中風、早年性癡呆;老年性癡呆等5種。 23、什么因素可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 答:顯著而持久的動脈血壓增高可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 24、 冠心病分為哪幾類? 答:冠心病可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肌硬化伴心率失常型、猝死型等5類。 25、心絞痛的概念和發病特點? 答:①概念: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性的缺血、缺氧所起 的臨床綜合癥。 ②發病特點: 部位:胸骨后、心前區、手掌大小范圍。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 性質:為壓迫感、發悶或緊迫感、壓榨感的疼痛或刺痛。誘因體力勞動和心情激動。 另外,飽餐和寒冷亦可引起。持續時間數秒或3—5分鐘。一般在休息、消除誘因或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就緩解。 26、動脈粥樣硬化是怎么回事? 答:動脈粥樣硬化AS是一種主要侵害大、中動脈,使血管內膜增厚、變硬、管腔狹窄的疾病。它雖然進展緩慢,但最終會導致血管腔過分狹窄,局部供血不足或中斷或者在局部繼發血栓而引起的心肌梗塞、腦卒中、遠端肢體缺血壞死、甚至猝死。 發生了AS的血管由那些變換呢?正常的動脈硬膜附有一層內皮細胞,是非常光滑的。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可見到微隆起或不隆起于內膜表面的黃色點狀或條狀病變,其主要成分是沉積在細胞內外的脂質。此時我們稱之為脂質條紋期。在肌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下,脂質條紋可自然消退或發展擴大,增生的動脈平滑肌細胞和激活的巨噬細胞可吞噬大量脂質。 由于其細胞內部發生質脂代謝紊亂,不能很好地代謝所吞噬的脂肪而演變成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特有的泡沫細胞。纖維組織的大量增生,脂質的進一步沉積,可形成明顯硬化的纖維斑塊,即纖維斑塊期。纖維斑塊的表面覆有纖維組織形成的纖維帽,深部是粥樣物質的堆積包括細胞外基質壞死、變性的細胞、泡沫細胞及膽固醇結晶等。病變進一步發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出現潰瘍、出血、血栓形成、鈣化等。此時即稱為復合病變或復雜病變期。 目前一般認為病變發展到此期已經無法使其逆轉。有學者認為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潰瘍、出血可能是引起頑固型心絞痛的主要機制之一。而血栓形成則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AMI不可忽視的因素。現在抗凝、溶栓療法在預防和治療AMI中已經起到了有價值的作用。 27、動脈粥樣硬化AS是怎樣形成的? 答: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常識,自來水管內會形成厚厚的垢斑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垢斑還會越來越厚,越來越大。形成水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質不純,一些不溶的顆粒在水流不穩或水流減慢處慢慢沉積下來,水中所含的某些酸性或堿性物質可以不斷侵蝕管壁,使其表面凹凸不平,而有利于不溶物質的沉積。這一過程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非常類似。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理非常復雜,目前認為它是多種內、外因素長期反復作用下形成的疾病。經過近百年的不斷努力,人們已經找到一些與AS形成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等等。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學說。其中以損傷修復學說較為重要。這一學說認為多種因素包括機械的、化學的、免疫的等等的刺激對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內皮細胞剝離使動脈內膜的平滑性和連續性受到破壞。就像水管壁被腐蝕一樣。血液中的質脂主要是膽固醇即可從內膜受損處進入并沉積于內膜下層。血小板也可迅速吸附、聚集于受損處并被暴露的膠原等激活,釋放出多種促使細胞生長分裂的生長因子。內皮的損傷、血脂的沉積兼之血小板釋放多種生長因子的作用,可激活內皮細胞的動脈中層的平滑細胞,使之大量合成并分泌多種生長因子,使自身和周圍細胞大量繁殖。增殖的平滑肌細胞還可迅速合成膠原等細胞外基質。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在粥樣硬化病變的早期就已有粘附、聚積和激活,釋放出巨噬細胞生長因子,刺激平滑肌細胞增殖。巨噬細胞和增殖的平滑肌細胞增殖。巨噬細胞和增殖的平滑肌細胞吞噬大量的質脂,最終演變成泡沫細胞。通過以上多種因素、多種途徑的綜合作用,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如果內皮的損傷是單次而輕微的。那么病變趨于愈合。如果是長期反復的損傷,則導致質脂的不斷沉積和平滑肌細胞的持續增生,最終發展成復雜病變,出現鈣化并可進一步發生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 28、血脂和脂蛋白的變化與年齡的關系? 答: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隨年齡增長而增高。這是因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代謝全面降低的結果。一般地,男性到50歲,女性到65歲左右,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達到峰值。 29、 什么是肺原性心臟病? 答:肺原性心臟病、肺心病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環阻力增高而導致的心臟病。 30、高脂血癥是怎樣形成的? 答:血漿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都有兩個來源:外源性者來自食物,經消化后由小腸吸收。內源性者由體內合成。甘油三脂在肝內而膽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腸粘膜合成。體內有復雜的反饋機制,調節膽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以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濃度的動態平衡。血清膽固醇主要來自體內合成,腸道的吸收量受到肌體的嚴格調控,并不與進食的膽固醇量成正比。如每人每天膽固醇攝入量增加10毫克,血清膽固醇只上升3—5毫克。體內每天合成膽固醇量約有1.5克,這個量比外源性膽固醇高得多。肝臟既是膽固醇的合成場所,也是分解處理膽固醇的地方,當進食過多的動物脂肪,可成為肝、小腸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或有腎病綜合癥、先天性脂代謝障礙、肝臟代謝出現障礙時,可造成高脂血癥。其他一些因素如精神刺激、吸煙、緊張、季節氣溫變化、月經妊娠等等都可引起血清膽固醇水平的明顯波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