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醫學認為,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炎、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疾病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幽門螺桿菌長期定居在胃黏膜上皮細胞和外粘液層之間;我們感到的惡心、胃痛,胃脹等癥狀是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氨氣造成的。同時,它還能產生毒素,造成了胃的炎癥,潰瘍和萎縮。 西醫認為,如果沒有幽門螺桿菌就不會有潰瘍,近年來研究還發現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幽門螺桿菌也是引發胃病的主要原因。 西醫對胃病的大多以抗生素殺滅幽門螺桿菌,但結果卻不理想,而且極易復發。幽門螺桿菌是繁殖力非常強的壞細菌,生長的非常快,抗生素能殺死它,卻不能阻止它復發。而且抗生素在殺滅幽門螺桿菌的同時也把好細菌殺死了,并對人體造成2次傷害。 我國的中醫治療胃腸疾病復發率非常低,只要患者注意點保養,基本上不會復發。治療胃病的中藥并沒有驗證出具有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那為什么效果反倒很好呢?原來中醫治病去根的秘密是把人體的環境改變了,胃腸的寒、熱、濕、瘀等惡劣環境一改變,幽門螺桿菌就沒有了生長的土壤,疾病在不治之中被徹底根除了。 打個比方,一個水塘里的水不流動了,就會有各種腐敗細菌產生,你天天噴灑毒藥殺菌,只是管一時,過幾天,新的腐敗細菌又會產生,去不了根。因為水質不好,環境糟糕,水會越來越臭,腐敗細菌也就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你換個方法,把水流動起來,有害細菌被排走,清水過來了,環境好了,各種有害細菌就徹底不會滋生了。 現在,人們由于長期生活、工作在偏于寒涼、潮濕的環境,雖然寒邪不是很強大,但天長日久慢慢侵襲人體,也會得寒證,而且寒邪長期侵襲人體,會使人體的正氣、抵抗病邪的功能下降,體內就虛了,這就是虛寒證;另外中老年人,身體處于衰退期,正氣日見不足,一旦受到輕微寒邪的攻擊也會形成虛寒證。 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認為,脾是'后天之本','內傷脾胃,百病乃生'。胃腸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60%以上的免疫球蛋白都集中在腸道,小腸雖然只有6米長,但切除四分之一人就有生命危險,胰腺切除更是要命的事。人的腸道健康,全身的粘膜免疫系統都會進行免疫應答,毫不留情的將病毒(包括癌癥病毒)、細菌清除。 如果經西醫化驗確診: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炎、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疾病;并有怕冷喜熱,手腳發涼,口渴喜熱飲等寒證通見的癥狀,經常性的遇寒即胃疼、腹瀉、嘔吐、吐酸水。遇熱則減輕,舌淡白、苔白膩或舌胖大有齒痕,脈沉遲無力。 那么,就是中醫講的脾胃虛寒,故名思意就是體內既有寒證,又有虛證,兩種證候并存于體內。患者在怕冷喜熱、手腳發涼等寒證出現的同時,還有氣虛的癥狀,如:疲勞無力、少氣懶言、精神不振,尤其飯后特別疲倦。在所有的寒證中,脾胃虛寒最常見,也最延綿難愈。原本人就要天天吃飯、喝水,胃就容易著涼,胃部又位于人體正中,位置又淺,最容易受到寒氣的傷害。 干姜 藥 方: 干姜9g、 人參9g、白術9g、 炙甘草9g。 人參 用 法: 以上中藥用水煎服2次,取汁共約600毫升,分三次溫水送服,服藥后臥床蓋被,讓身體微微發熱為好。 ![]() 白術 方解: 方中干姜驅脾胃之寒氣,人參健脾補氣,強壯脾胃,增強免疫力,防止疾病復發,故可標本兼治。 本方出自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可謂名方。流傳至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是治療中焦虛寒,脾胃運化失調的常用方、代表方。 ![]() 炙甘草 1、寒重的人:可加制附子9g、肉桂6g。 2、嘔吐重者:可加生姜6g、半夏6g。 3、腹瀉重者加茯苓9g 、蒼術6g。 注 意 事 項: 1、寒在體內去除較難,故應堅持長期用藥,一般應連服1-2個月,以寒證消失,再服7-10天為好。 2、服此藥后,需要吃煮的爛一些的米粥以養胃幫助藥力的發揮,服藥期間忌食寒性的食物及冷食、冷飲等。更應該忌煙、以減輕胃腸的負擔。平時多食用一些粥湯類食物,炒菜時多加生姜并吃掉,適量喝點白酒等都有利溫中散寒。 3、服藥后應保暖,不僅限于服藥后蓋被(但不要求出汗)。 4、本方可治療西醫稱的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腸炎、慢性支氣管炎、浮腫、慢性痢疾及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病,但必須是用中醫診斷為脾胃虛寒者才能用。上述疾病,中醫辨證除了有脾胃虛寒證,還有胃熱等熱性病證,熱性病切記不能用此湯治療。
|
|